品社课中《以生活设计教学,以教学指导生活》初探

2015-08-15 00:51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品德教材儿童

程 锋

(山东临沂市平邑街道东阳完小)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机制,主张教育应在回归生活与超越生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应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来实现,否则,简单地回归生活,就有可能犯实践上的错误,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

我县品德与社会正处于课改前期。因此,我们的教研方向要定位于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一方面,把教研的重点放在关注教学如何同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另一方面,我们要引导老师更多地进行教学回归生活之后的思考,寻求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不断克服一味讲大道理、喊空口号、提空洞要求的品德教育的陋习,改变以往社会知识的纯知识性教学观念,提高在生活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发展的教学能力。下面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就如何以生活设计教学,以教学指导生活为话题,谈几点思考。

一、整合教材,引领感受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虽然力求反映儿童的整体生活,但教材资源是有限的,并不能涵盖儿童的整体生活。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善于利用教材,整合教材,为儿童整理、反思与拓展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个范例。这里就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整合。

例如,在教学《清晨,谁为我们在忙碌》一课时,对于生活在农村孩子而言,要知道教材中以城市里那些“看不见的手”为主设计的教学内容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在教学中,为了破解这一困局,教师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收到的效果是明显的,教学是具有实效性的。教学中教师立足农村学生的实际,首先让学生从学校里、从身边发现一些看不见的手:清晨是谁的双手为我们打开学校的大门?是谁的双手悄悄地把我们学校的厕所打扫的干干净净?是谁在我进校前把我们学校的花池灌溉完毕?用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了劳动,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他们都是怎样辛勤工作的。

教师合理整合教材,舍弃了不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补充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达到了同样的教学效果。

二、调查生活,加深实践认识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回归生活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我们的教学往往选取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儿童生活的真实体现的“生活事件”。学生对平时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缺乏回味、缺乏感受,不善于理性的分析,各种事件很容易进入他们的眼球,却不容易进入他们的内心,这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带来很人的困难。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应试教育将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缩减为单一的学习生活,导致儿童生活的贫血化和空壳化,升学成绩压力,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暇思考,来不及回味。如何帮助学生回归生活,深入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提升认识,调研生活就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通过调研,学生才能提升对生活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效性,德育工作不仅仅停留在教师口头的说教上,还切实落实到学生的心里。

如教学《看不见的手》一课,教师课前先布置调布活动──我们学校里的后勤工作人员在平时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学校的教师是怎样办公的,城乡公交司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邮局、银行、电信局、医院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春节是怎么过的。在课堂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交流着他们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我们学校的厕所清洁工5:00 就起床,为了不影响师生上厕所,他们要在师生到校前把厕所打扫干净,真不容易”;“医院的工作人员过春节也要上班,无法和家人团聚,有的好几年没能回家,真苦呀……”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

这样交流以后,同学们都深深感到为我们服务的叔叔阿姨真辛苦,以至于有的学生天真地说过春节的时候家家都提前把药准备好,让医生回家过春节。教学进行到这里,没用教师过多的引导,固定的教材图片、文字变成了学生周同活生生的事例,通过调查活动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很容易的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试想,如果没有对生活的调研活动,学生会有这样那样的感慨吗!

当然,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除了安排一些调查走访活动以外,合理安排一些体验生活等类似活动,让学生有目的的走入生活,去关注平时看到但未深入体验过的事情,获取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往往会给教学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着眼未来,夯实综合能力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能局限于对儿童生活现状的指导,还要着眼对学生未来生活进行规划与展望。教学《我爱我的家人》一课时,学生知道了爱家人体现在一些生活的小事上,但是学生对做这种小事的必要性,做这些小事能为家人带来多么幸福的感觉仍然很模糊。因此,我觉得教学不能就此结束,于是,我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换位思考活动:假如你是“爷爷”“奶奶”,已经80 多岁了,身体行动不便,一天之中你希望你的小孙子、小孙女为你做些什么?假如你是家中的“爸爸”“妈妈”,上班、下地劳动很辛劳,在工作、干活前后你希望你的孩子为你做些什么?学生针对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中他们明确了老人行动不便,几乎每一生活细节都需要别人的照顾,从洗脸梳头到孤独寂寞学生都有所考虑;在讨论中他们也知道工作作劳动一整天的爸爸、妈妈身心具疲,希望孩子们听话,希望不要在学习上让家长操心,渴望孩子们给创设温馨的家庭氛围。讨论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创设情景演一演,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家人时时刻刻需要孩子们的帮助与支持,尽管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是微小的,但是家庭温馨与睦是不可缺少的。

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学生不仅知道了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了在家庭中白己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有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换位思考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未来生活,明确了今天为大人、老人做事,将来别人为自己做事,也就是为自己的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从而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重要的任务:为我们的将来规划与展望。

教学中无论是对教材的整合,还是对现实生活的调查体验,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畅想,都是在坚持一个基本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尝试,即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改之初,我们的很多做法还不成熟,当前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思考,那样,我们的教学会更具有实效性。

猜你喜欢
品德教材儿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