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以凌云县为例

2015-08-15 00:51罗喜邦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9期
关键词:师资贫困地区差异

◆罗喜邦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中心校)

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教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凌云县为例,该县地处云贵高原,人口由壮族、汉族、瑶族等民族组成,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的代表地区,是国家的重点扶贫开发区,该地区的教育基础薄弱、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制约和影响了国家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在现代社会,如何实现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与意义

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特点,是国家针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的一项惠民强国的措施,其呈现的最显著特点是:受教育人数多,涉及面极广,受社会关注度高。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指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约下,我国基础义务教育的公平、平等发展。第一,巩固教育成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促进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第二,提高教学质量,逐渐缩小城乡差异,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第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人才为核心力量,早日实现落后地区的经济起飞。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不平衡现状是个普遍现象,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学校差异等较为明显,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这些差异更为显著,教育的不平衡现象更为严重。

二、凌云县义务教育平衡发展的现状

1.城乡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因素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城乡经济的巨大差异是个不争的事实,在经济差异影响下城乡的教育资源难以实现均衡发展。第一,城乡经济的差异造成人口向城市流动频繁,很多乡村成为“留守村”,村中大多数为老人和孩子,这一现状是义务教育的外部支持严重不足,教育的重责几乎全部压在学校肩上。第二,城乡经济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分配差异,从而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条件较好的将孩子送到城市上学;另一方面,条件不好的孩子会发生辍学现象,很多时候学校需要动员学生返校,这一现象在凌云县乡村小学比较常见,生源的流逝造成了乡村教育资源的浪费,一些学校甚至成为“空壳学校”。第三,经济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乡村地区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巨大差异,一些优秀教师来到农村后,难以适应艰苦的条件,最终选择返城,这就造成了乡村学校师资资源的缺乏、落后,特别是英语、美术、音乐等教师,更是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执教者,在一些学校由其他代课老师兼任,难以保障教学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教学设施的较大差距

在凌云县地区,学校之间教学设施的较大差异是影响该地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因素,例如,在“硬件”设施配置方面,计算机、多媒体等在城市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但对于农村小学而言,这就是一个奢望。在农村中小学改造中,学校的危房虽然得到了消除,但依然存在校舍紧缺、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设备陈旧等问题,教学条件相当艰苦。又如“软件”设施方面,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城市差异较大,且教师的培训质量较低,教师综合素质发展难以提升,大部分教师难以胜任义务教育的主导力量,难以担负大任。此外,图书资料等“软件”设施配置也很匮乏,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3.师资资源的巨大悬殊

师资力量的巨大悬殊是一个普遍存在,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例如,在凌云县,存在着较严重的择校、择班现象,一些家长办法用尽就是为了给孩子找个好学校、找个好老师,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就是师资资源的巨大差异。在县城,这种差异存在但不是很显著,但在乡村学校,这种差异就变得非常明显。第一,高素质、高职称的教师都较热衷于城市就业,毕竟城乡经济、环境存在巨大差异。第二,乡村教师多为“民转公”教师,其学历、知识结构、专业等略低于城市教师,很多老师是跨专业代课。第三,相对于县城而言,乡村学校骨干教师少,教师培训少、职称评聘难度大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乡村学校招人难,留人更难,致使其与城市学校的师资资源差距越来越大。

三、凌云县义务教育不平衡发展改善的措施

1.强化政府责任

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教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义务教育是我国政府的责任之一,在政府职能向服务性转变的过程中,政府部门更要担当起责任,改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第一,政府部门要树立“均衡不是平均”的思想,针对于乡村教育发展的落后现状,有规划、有目标的进行适当的扶植,以帮助这些学校解决建设、运营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的改善凌云县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为乡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政府责任划分明确,落实对乡村学校的倾斜政策,确保地方教育补贴的及时、准确到位,以促进该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第四,加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宣传,针对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进行有效的、多渠道的宣传,提高宣传效率。例如,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进行宣传,提高当地民众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告家长书》的形式进行宣传,确保贫困地区学生的按时、准时返校。对于未能及时返校的学生,政府应支持和监督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必要劝导,以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受义务教育的权益。

2.加大农村义务教学的政策扶持

凌云县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现状是一个长期发展、积累的结果,在改善中也有坚持循序渐进的思想,在保证现有教育成果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政策倾斜、支持。一方面,在经费和师资配置上进行倾斜,以提高乡村优秀师资资源所占的比例,可以相对的提高乡村教师的培训待遇,为其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其能扎根乡村,为乡村教育事业服务。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上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植,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和支持,义务教育关乎国家发展,更关乎地方繁荣,因此,应将乡村教育发展纳入该县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以促进教育的更好发展。

3.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

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面对普遍落后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凌云县这样的贫困地区,存在着一大部分弱势群体,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帮扶是促进义务教育平衡发展的工作之一。第一,利用国家、地方政策给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给予应有的关怀,使所用孩子能在学校度过快乐的童年。第二,对于贫困地区儿童的辍学问题,应从根源上找原因,一方面,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尽可能保障 劳动力资源的就近消耗,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完整的受教育条件。另一方面,加强义务教育宣传,以法律、法规等为基础,关注人民的生活态度,在其利益基础上宣传教育,转变其关于义务教育的认识和思想,以确保其对学生受教育的支持和重视。第三,资金支持是改变弱势群体生活现状的重要手段,拓展贫困地区扶贫方面的融资渠道,除政府承担以外应规范社会捐助等方面资金的规划、利用等,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起到最大的作用,以促进当地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使弱势群体得到最好的帮助。

四、结语

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面对普遍落后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现阶段,贫困地区一方面要重视经济的发展,理清经济发展与教育的联系,以经济支持教育发展,以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所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这就要求贫困地区必须加强、加快当地的义务教育发展,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为当地建设和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

[1]粟道中.红军城的教育突围——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区域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中国西部,2014,(12):14 -19.

[2]杜军,高岩,杨晓奇.西北连片特困地区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对策——以甘肃省环县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14,(12):29 -30.

[3]李奇勇.将教育公平进行到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4,(24):3 -6.

[4]孙亚娟.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多路径探索——以云南宁蒗县为例[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12):77 -80.

[5]孙亚娟.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多路径探索——以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2,(20):3 -5.

猜你喜欢
师资贫困地区差异
相似与差异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