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对联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策略尝试刍议

2015-08-15 00:51江高周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9期
关键词:对联创作传统

◆江高周

(甘肃省静宁县古城教委)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对联备受冷落,教师上课不讲对联,或索性不懂对联,学生不知对联为何物,写作课更是与对联毫不牵连。这样做的结果是,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运用意识就更加淡薄了。

一、小学对联教学的现状

在现今社会,传统文化底蕴的薄弱是当今大多数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中,对联这种文学样式的运用日渐淡薄,对联教学也只能“坐冷山门”了。主要表现在:

(一)对联教学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跟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走,对联这种文学样式因在考试中“人微言轻”,不占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从不教给学生对联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更就无从谈起。因为,在他们认为,与其讲解联句的特点、格式等,不如给学生精讲考试的知识点,增加考试的得分点是最重要的。在这样的认识下,对联教学只能在语文教学中“靠边站”了。

(二)教师知识储备欠缺,对联教学方式欠佳。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它严格的格律格式、严格的平仄要求,精炼的语言,对对联教学和创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对联文学素养,是难以胜任对联教学的。而现今的乡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者多是跨专业的非专业教师,他们本身语文素养严重欠缺,平时又不注意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对文学要求较高的对联教学,也只能勉为其难,做到得心应手更就无从谈起。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对联的王国,对联文化传承几千年,历史悠久,创作辉煌。不论王侯将相,文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都能在对联王国中留下美名。因此,我们的祖先很重视对联的传承,小学私塾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就是以对句为主的《三字经》《百家姓》等。对联从产生走到今天,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联教学备受冷落。这种轻视对联教学的结果,必然对我们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加深传统文化积淀是相悖的,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高度重视对联教学,大力弘扬对联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继承对联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

二、小学语文课堂对联教学策略尝试

在提高对联教学认识,增强对联教学重视的基础上,作为对联教学主导的教师,更需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增强知识储备,以便在对联教学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我们更要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在对联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积极创新,以新颖别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对联教学的长足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对对联的继承与接受。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动力。小学语文对联教学就应顺应这一点,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中国流传数千年的千古名联,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而且这些对联故事大多通俗易懂,曲折有趣,富有生活气息,最能激发学生对联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对联故事,寓对联教学于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当中,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对联艺术的魅力,从而对对联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因势利导,以诵促写。新课标重视对学生民族审美个性和对传统文化的培养与继承。义务教育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教学需要与学生认知特点,在“语文园地”中选编安排了大量的对句和千古名联,教学参考中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吟咏中引导学生探究对句的要点: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结构相同。所以,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拓展延伸,增加古诗中大量对仗的联句。古诗中对仗的联句俯首即是,随手可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圆荷浮小叶,细麦翻轻浪。”“鸟鸣涧更幽,蝉噪林愈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经年累月的积累过程,没有丰厚的积累,创作就成了无水之源,随时都会枯竭断流。同样,一定量的对句的诵读积累,是成为学生进行对联创作的基础和源泉。学生只有在背诵积累了一定量的联句后,才能对对联上下句的结构特点、韵律格式、平仄要求产生感性的认识,并在学习中不断模仿借鉴,尝试去创作。天长日久,学生对联的创作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而我们的对联教学也就实现了“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对联的教学与学习,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盲目冒进,而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引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可尝试由易到难,由宽到严,由粗到精,由一字到多字的循序渐进的创作训练过程。首先,我们可引导学生用一个字的反义词对句:黑对白,红对绿,山对水,明对暗,是对非……然后,我们再引导学生由一个字的对句拓展到两个字的对句:“夜黑”对“昼白”,“桃红”对“柳绿”,“青山”对“绿水”;“花明”对“柳暗”,“你是”对“我非”……在此基础上,再由两字对句延伸到多字对句:“桃红一片”对“柳绿千树”;“风吹桃红一片”对“雨润柳绿千树”;“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青山不老万年秀”对“绿水长流四季碧”……这样,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我们的引导下,学生对联创作的热情会日见其涨,对联创作的技巧会日臻完善,对联创作的应用会精益求精。

对联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形式。因此,对联教学应走在时代的前列,从小学生抓起,从启蒙教育抓起,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应该站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高度,从对民族优秀文化负责的立场,摒弃对对联的轻视与偏见,以新的视角全面的去关照对联、鉴赏对联、传承对联,光大对联,使对联在语文教学中受到合理和足够的重视,并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信,只要我们的认识转变并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改进了,同时,我们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对对联学习与创作的兴趣,并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和不懈努力,对联必将在我们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我们的学生也必将成为对联创作长河中璀璨夺目的群星。

猜你喜欢
对联创作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一墙之隔》创作谈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