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号”生活的日子

2015-08-15 00:47曹锋口述曹雨宁整理
兵团工运 2015年6期
关键词:团部牛车黄羊

□ 曹锋 口述/曹雨宁 整理

常常想起一个和“马”有关的地名——“马号”,兵团的老一辈对这个地名大都很熟悉。在六七十年代,每个团乃至每个连都有一个畜牧养殖点,这个地方远离团部或连队常常被人们称之为“马号”。在这里居住的人们被称为在“马号”居住,兵团有多少个这样的团场,就有多少个像这样的地方。这也许是兵团的专利了。

这里是兵团一个团场的边缘,准噶尔盆地的边沿地带。再向深处就是中国的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这是一个叫“马号”的地方。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多年。这里只住有十几户人家,因为离团部比较远,吃水是由专职人员每天赶着牛车从团部唯一的一口“洋井”拉来的。专职的拉水工是一个杨姓的上海知青。牛车到每家门口后,他就将嘴对准粗大的黑橡胶皮管子猛吸一口,待水从水管子流出后迅速将其插进每家备好的水缸中。这位上海知青上午拉人吃的水,下午就赶着牛车到大渠拉其他用水。他拉了好多年,直到返回上海。杨姓知青回上海后,接替他工作的是一个中年河南人,可不长的时间就在黄牛受惊中殒命了,水车从他胸口上碾过。他留下了四个未成年的女儿和一个患癫痫病的家妻。

有一年,连队为改善职工生活,在猪圈的拌料间支起磨盘和大锅做起了豆腐。在缺少油水的日子,豆腐的清香很是诱人的。深夜,居住在“马号”的两个少年在月光下来到拌料间,从门洞上方熟练地掏出钥匙打开门,借着透进来的银色光亮,直奔案台快速抬下压板石、揭开屉布,切下大块的温热美味一阵狂吞狂咽。结果因为闹肚子而第二天无法上学。

而待开春化雪时,“马号”的年轻人又期待着走进沙漠能够寻找到黄羊。黄羊也叫黄羚,其肉带有重重的草腥味,并不怎么好吃。现今,它已是国家二类珍稀保护动物了。那时,历经一个冬天的累积,雪层早已变得厚厚的,黄羊却是膘瘦体乏。稍过正午时分,气温便下降,雪野表层的融雪很快又冻硬了,这层冰壳如同锋利的刀刃,黄羊在奔跑中蹄子扎进雪层再拔出,扎进雪层再拔出,很快会血肉模糊,跑不动的黄羊就成了战利品。有一次我同一个邻居的少年朋友一起去找黄羊,从上午直到下午也没找见半个黄羊影子。冬季天黑得特别快,我们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在这筋疲力尽之时,邻家少年掏出了随身口袋里的一块玉米面饼。说实话,这块玉米面饼在平时是绝看不上的,而当时吃着是特别的香甜可口。

返回到家时,天已完全黑了下来。天光慢慢暗下来,不用多久,就会有另一幅动人的景色出现在东方。大大的月亮,如同红日般从东方露出脑袋。这“二太阳”也漂亮,直至升至很高的地方才变成一个银月亮。有时月亮就是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银盘从地平线下露出脑袋。不久一股一股来自沙漠的凉风吹来了,由习习变为刚硬,那个舒服是无法形容的,就静静地坐着,舒服着,享受着。直到天幕完全变黑,所有人才不情愿地走进近乎“家徒四壁”的屋里。

洗澡的欲望在那里也是那样强烈。但那时,少年们的洗浴绝非是淋浴或盆浴什么的,有的是成群地涌向“马号”的“三角池”里练“狗刨”。所谓“三角池”是一个用来灌溉农田的水渠桥涵形成的水渠池子,也成了孩子们嬉戏的天堂。为怕出意外,“马号”的家长们都严厉地要求自家孩子不许去那儿冒险,但少年们依然我行我素。为此,家长一旦发现自家的孩子违背家规,常常是一顿皮带和柳条伺候。家长的脾气不是没有原因的,虽说“三角池”没有出过淹死小伙伴的事,但往往是险情不断,分别有两次,两个少年因个子矮小,加之水性不佳,刚一下水便在“三角池”中央直往下沉。“救命”的呼唤中,幸得过往大人的相救才得以脱险。后来,这两个少年都考上了名牌大学,而后分别在中国银行和东风汽车厂任要职。再聚首,当昔日的少年再回忆这段激情燃烧的时光时,伙伴们不禁感叹。

而今,“马号”的原居民大都已辞世而去,曾经的少年也过了知天命之年,远离故土。当年找黄羊、捡拾取暖柴草的地方,今天已是沙漠中宽阔的高速公路。少年下兔子套的林带果园旁,现在是高高筑起的铁路。过去生长梭梭红柳的沙丘深处,当下已是油气生产的井架和管线,记忆中的原始地貌正在为宏大的现代工业化景观所替代。但我依然记得,在这曾经的荒蛮之地,一眼能望到天边,是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地平线;在这远离都市喧嚣的净土,夜晚的星辰亮大如斗,是它让我记住了银河的走向;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夏季清晨经常出现看得见而走不到的沙漠村庄,是它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海市蜃楼。

迄今,每每偶尔相聚,我仍不时怀念在“马号”生活过的那段时光,以至难以释怀,念念不忘……□

猜你喜欢
团部牛车黄羊
赶牛车
母黄羊之死
浅析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从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说起
运大米
文明小镇上的牛车
苏中部队为我开过追悼会
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
沙漠向导
数字谜题
牛车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