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魔力”例谈

2015-08-15 00:51张芝莲
语文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兴安岭烈火魔力

张芝莲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普遍的教育手段,它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图、文、声、像一体的教学中尽情地欣赏、品味文本,进而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多媒体,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教学汉字“田”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片绿油油的田地,随着鼠标的控制,那绿油油的田地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田”字。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不禁兴奋地拍起手来,异口同声地说:“再看一次!再看一次!”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学习生字因此变得轻而易举。学生如要了解某个生字,轻轻一点,电脑屏幕上就会出现相应的图画;轻点“笔顺”选项,电脑就会自动演示生字的笔顺,类似传统的描红;点击“结构”,就会显示生字的偏旁、结构和笔画数;看图识字,只要将相关的字拖到图上就可以了。

再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起了学生的共鸣。上课开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烈火燃烧下的“圆明园的毁灭”的课题图,只见有着辉煌建筑的背景图上,“圆明园的毁灭”这七个大字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腾起汹汹烈火,似乎要把一切都烧成灰烬,大火燃烧在圆明园,更燃烧在学生们的心田。目睹此景,学生们禁不住发问:“圆明园是一处怎样的景观?为什么会被烈火焚烧?是谁点燃了这可恶的烈火?”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学习情趣陡然高涨,教学过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再现文本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本描写的情景都是学生陌生的、无法想象的,教师往往需要费尽心思地营造氛围,想法设法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能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运用多媒体就能很容易地达到此目的。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课件,让学生感知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懂得它“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接着放映录像,带学生做一次到小兴安岭的虚拟景象旅游。随着优美的音乐,小兴安岭四季美景一一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陶醉其中,不时指点着,发出一声声惊叹。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真切地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实累累的秋,雪景壮丽的冬。在声、色、光、影中,学生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油然而生。

三、突破重点难点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易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地培养。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对于“‘人字形线路’、‘两端向中部凿进’和‘中部凿井法’”的理解,凭讲解、想象,再加上画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样不仅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他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四、培养发散思维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一些问题的解答是多样化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教学《鸟的天堂》众鸟纷飞的热闹场景:“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用多媒体播放了这一情景。学生欣赏完之后,兴味未尽。我便借机让学生想一想鸟在干什么,它们在说些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有的说,鸟妈妈在喂鸟宝宝吃虫子;有的说,鸟儿在比赛飞行,选拔飞行冠军;有的说,小鸟在学习唱歌……答案各式各样,精彩纷呈。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总之,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激发兴趣、再现文本、突破重难点、培养发散思维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只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时机,就会使你的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使你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猜你喜欢
小兴安岭烈火魔力
有魔力的窗
五月 魔力
卖“萌”的魔力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小兴安岭重点林区食叶害虫种类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烈火仁心
陈树湘:革命的烈火岂能扑灭
春天的“魔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