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粤教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人文素养

2015-08-15 00:50杨超
语文学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情怀人文高中语文

○杨超

(中山市第一中学,广东 中山 528403)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由传统的“应试策略”转变为在注重学生“知”与“智”发展的同时,培育人文素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当中,诗歌占据极其重要的比例,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彰显诗人生命情怀、爱国主义以及人生哲理的重要“武器”。因此,通过诗歌教学全面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正是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践新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

一、人文素养的概念阐释

人文素养就是人类进行自我关怀的精神体现,折射在教育环节当中,就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素质结构的高层次部分。就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而言,人文素养是缓解因信仰缺失、精神迷茫带来的社会矛盾重要筹码,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建设步骤。高中语文教学,是由学生个体出发,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做到对他人关爱、对社会和自然尊崇,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二、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诗歌中的人文构成

在明确了人文素养概念的基础上,笔者将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从人文角度划分为这样几个类别。笔者认为只有学生充分意识人文素养的具体所指和精神内涵,才能有助于在学习和鉴赏诗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内在修为、提升精神素养。

(一)人伦情怀

在古往今来众多诗人创作的诗作当中,人伦情怀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亲情、友情、爱情更是诸多诗作集中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核心。例如粤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当中的《孔雀东南飞》和《上邪》是中国文学史上千古传颂的爱情名篇,《上邪》中的经典名句“山无棱”、“天地合”等语,甚至在数千年后的今天,对年轻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亦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又比如第二册当中舒婷的《双桅船》其朦胧措辞当中彰显的对于理想追求的情怀,将归宿、信念、风云困境全寄托在一幅幅犹如风景一样的画面中;李煜《虞美人》当中的思故情怀,让“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思绪寄托在五代更迭、十国并存,烟波浩渺的江南遗梦之中;李清照《声声慢》当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浓愁别绪,真实而生动地渲染了漂泊孤苦、孑然一身的落寞境地。

(二)爱国情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当中彰显爱国情操的诗作非常多,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忆秦娥·娄山关》,又比如闻一多的《死水》、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或以笔墨描写战争的壮烈、讴歌新社会、新生命的到来,或以反讽的手法抨击黑暗社会、同腐朽势力斗争到底。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爱国情操始终是文人墨客难以割舍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齐家治国”的理想信念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

三、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多角度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从诗歌教学的目的来看,高中阶段体验作者蕴藏在诗歌当中的内容与情感,并通过这种学习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并最终获取正确的审美体验。例如选自《诗经》当中的《邶风·静女》、《卫风·氓》中对于《诗经》当中经典赋、比、兴的运用与诠释;屈原《离骚》开创的“骚体”在韵律和节奏上的规律以及对比手法的大面积运用;闻一多《死水》当中色彩鲜艳的词藻运用,反射社会黑暗的写作手法,等等。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为重要目标,进而实现学生对于此方面能力的提升,方能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虽然多数时候,诗歌是诗人在灵感不经意来临之时脱口而出、不假思索的“产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切与诗歌诞生相关的情感体验也是随意而来的。诸多诗人,在诗歌诞生伊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情感素材,他们的人生往往是感性的、思维活跃的,所以教师要想通过诗歌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通过对诗歌当中情感素材以及思想理念的感知,提升自我关怀,就需要通过辅助的教学手段(现阶段多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主),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预设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在讲解柳永的《雨霖铃》时,可以适当播放古典音乐渲染气氛,甚至可以引入有关唐明皇巴蜀逃难之时,因情触动,创造出“雨霖铃”这一词牌名的典故;再比如讲解普希金《致大海》时,可以播放以大海为背景的宣传片,渲染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怀,辅以教师有关普希金个人的宣传纪录片,便于学生理解《致大海》这一诗作的诞生背景,和普希金蕴含在其中思潮奔涌、犹豫激愤的心理感触。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的榜样作用

对于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教师起到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想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人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科学精神、社会关怀以及审美方向及鉴赏能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从思想深度、道德勇气、实践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提高人文素养。例如在学习欣赏婉约派词人的作品时,鉴于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化背景与今人的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篇幅对“婉约”的成因及特点进行描述,一些含蓄、曲折的表达方式与情感态度与今人的爱情观、人生观存在着很大差别,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集中理念、发散思维的过程中,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无形之中感受人文的魅力,提升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诗歌不仅是人类文化史和文明史的重要财富,也是彰显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诗歌当中蕴含的爱国、爱家、人伦、自由的情怀不仅是诗歌作者个人思想感悟、精神折射的结果,也是不同社会、国家,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蕴含的文化精髓。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提升学生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和把握,使其在不断感知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使优秀的人文素养得到传承。

[1]王文韬.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J].学园,2013(35).

[2]朱珠.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路径选择[J].学周刊,2014(10).

[3]袁龙艳.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J].学周刊,2015(32).

猜你喜欢
情怀人文高中语文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