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对话中医生口语的规范化

2015-08-15 00:50刘晓颖
语文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病患医患语法

○刘晓颖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日常生活中,医生是一个高频使用语言的群体,口语更是医生正常开展工作的必要工具。在与病患对话过程中,要想更好地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医生不仅要依赖自身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还需要恰当的语言表述。

医患对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医方群体与以患者为主体的患方群体在任意语境下双方实施的会话,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狭义指医生个体与病患个体及该个体的家属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双方实施的会话。本文以医生在对病患个体进行疾病诊疗过程中对该病人及其家属实施的会话中的医生口头语为研究主体(文中简称为“医生语言”),在分析医生口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对医生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意义,指明医生语言规范化的方向,并指出模糊语言、提问方式和礼貌等策略是医患口语对话中医生语言的使用技巧。

一、医患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在医患沟通中双方都会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变成语言信号传递给对方,对方根据自己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转译成相应的思维。在传递、转译信息过程中,差之毫厘则谬之千里。

1.表达缺失。有的医生忽视语言环境的特殊要求,在语言表达上出现缺失,语义也不够完整,造成患者断章取义,引起误解甚至猜疑。

(1)病患家属:医生,怎么样了?

医生:完了。

上例发生在手术完毕后医生走出手术室时,医生说完,家属中顿时有人号啕大哭,但医生想表达的意思是“手术做完了”。如果医生完整地表达“手术做完了”就不会引起家属的误解。

2.理解歧义。有时因沟通双方在语义的解读上有偏差,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分歧。

(2)病患家属:医生,开一下门,我想看看孩子。

医生:非本科人员不得进入。

病患家属:哎哟,非得读了本科才能进呀,小学文化就不能看孙子了?

上例发生在一位家属想进监护室看早产的孙子而医生对其进行劝阻时,二者间的沟通障碍则是由于对“本科”一词的不同理解造成的歧义。

病患群体内部各成员出身背景、年龄阅历、文化素养、社会角色、经济基础以及心理素质均有差异,因此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由于病患群体内部个体性差异较大,加之病患至上的服务宗旨,我们有必要对医生语言进行规范,而非单向要求病患提高其理解能力。

二、医生语言的规范化

规范医生语言是保障医患对话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医生不是语言工作者,不能要求他们在语言使用上完全符合规范,做到发音标准,用词准确和语法无误。但对医生语言进行规范,对医患沟通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医生语言的规范化具体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的规范化。

(一)医生语言中语音的规范化

部分医生的母语是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所以或多或少地会留有方言的痕迹。如粤方言中的数词“二”与普通话中的“一”发音接近,一旦混淆,轻则导致治疗无效,重则伤及性命。即便没有方音的影响,个别词也常被医生读错。如“麻痹(mábì)”“卡住(qiǎzhù)”“按摩(ànmó)”“颈椎(jìngzhuī)”“解剖(jiěpōu)”“痤疮(cuóchuāng)”等常被错读为“máp씓kǎzhù”“ànmō”“jǐngzhuī”“jiěpāo”“zuòchuāng”等甚至其他错误读法。不准确的读音影响医生的权威性,贻笑大方,甚至造成所指偏误,耽误治疗,对医生语音的规范化迫在眉睫。

(二)医生语言中词汇的规范化

医生语言是行业语的一种,行业语即社会方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用词上的不同。不同行业由于工作需要的不同各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词语,对医生语言来说,有处方、血栓、粥样硬化、饮片等。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词语医生要做出解释,同时,医生要保证自己所用词语词义明白。如“饭前食用”“适量”等词应给出明确的量的标准,避免使患者产生“饭前多长时间”“多少毫升算适量”之类的疑问。另外,对于一些基本词汇,由于行业的不同,其意义也不一样,如“一个月”,医生口中的孕月指二十八天,而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指的三十天。医生语言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和术语系统,医生有责任使自己的专业术语在形式上符合语言表达习惯,在表意上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三)医生语言中语法的规范化

语言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法规范。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法是一种语言的词句组织规律”。医生语言的语法规范是医生开展诊疗活动时应遵循的语法标准。医生语言语法规范与其他行业语语法规范相比,具有独特性。以无主句为例,在经济原则的指导下,为了使句义简洁,在一定语境中我们常使用无主句,但医生在与患者对话时应减少无主句的使用,以免表意不清,如下例:

(3)医生:回家后要多卧床,不要过多走动,晒太阳的时候把眼睛盖一下。

上例中,实际“要多卧床,不要过多走动”指的是产妇,而“晒太阳”指的是新生婴儿。按上例中医生的表达方式,则容易使人认为“卧床”“少走”“晒太阳”都是对产妇的建议,这是不利于治疗的。

语法的规范化即语言形式的规范化,语言形式是心理活动的载体,准确的语言形式是人们顺利沟通的基本条件。

规范化是对医生语言的基本要求,然而医生要实现与病患的高效沟通,不能忽略语言的使用技巧。语言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生准确、得体使用语言技巧是医患之间实现有效沟通、构建新型医患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与病患的交流过程中,医生多处于主动地位,是话语权的控制者,医生这种特殊职业需要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模糊语言、提问方式和礼貌策略等使用技巧无疑能在一定范围内满足医生的语言表达需求。

三、结 语

医患之间的对话不仅具有信息传递性,还具有人际互动性,其作用和意义不仅在于通过言谈应对进行沟通,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病情和寻求治疗方案,达到疾病的解决和治疗服务的最终目的。所以从语言使用技巧的视角探讨医生语言尤其是口语的使用,其意义在于揭示医患交际过程所涉及的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对医患交际的影响。医生语言的规范化,不仅使医生与患者彼此更加理解、尊重和信任,也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而且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梁雪清.医患对话中医生语言的语用分析[J].华夏医学,2011(24).

[3]宋振芹.和谐医患关系中医生的言语礼貌策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0(1).

[4]杨丽娜.医生的医疗语言语用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5]阳雨君.医生语言与医患关系[J].华夏医学,2013(1).

[6]张倩.外科医生在医患沟通中的“语言艺术”[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6(5).

猜你喜欢
病患医患语法
跟踪导练(二)4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参考答案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