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015-08-15 00:51杨春妹
语文天地 2015年4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主体高中语文

杨春妹

“少教”是指教师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发展性地指导学生;“多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再是单纯地背课文、背教材,枯燥无味地只对教材进行理解,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边学边创造,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可以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选择性地接受书本知识和思想,并将其融入到本身已有的认知中,这对学生而言受益匪浅。“少教多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单独学习的能力,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并且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少教多学”的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少教多学”的理念有助于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各种知识,改变以往教学只为了应试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的考查占据了很大比例,若是只为了符合考试而进行教育,沿用从前的教师大包大揽、照着课本上的大纲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思想的发展,更无法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能力。普及“少教多学”思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更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吸收,这样也就充分做到了将学生作为主体,更加适合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来自阅读,这种阅读不仅是局限在课本上的,从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更能增加学生的见识。高中语文教育的作用不只是单纯的针对考试,高中语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认知、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到引导作用。“少教多学”的指导思想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做到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不单纯是课堂的主体,更要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境和主体精神,在阅读后能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的尴尬局面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常常都是教师自己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境、写作精神主观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几乎成了知识的容器,不会自主思考,也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真正理解教师所讲授的东西,这就导致传统语文阅读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基本都是墨守成规的。而将“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后,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引导者的角色。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理解,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让不同的学生说出不同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就将学生的思想聚集起来,大家取长补短,造成思想的碰撞,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做到让一篇文章的知识达到最大化。学生理解正确的地方教师要予以肯定,不合理的思想提出来进行探讨,牵引出来,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最终将答案进行整理,用规范、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少教多学”的应用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或者课下组织多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流自己所收获的思想理念,可以从不同的阅读材料中体会到不同的思维想法,让学生能在不同的阅读中体会不同作家的思想高度,感受别人眼中的世界,最终达到增加自己见识的目的。在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将答案进行精简,用更少的词语,精准地表达出自己的领悟,教会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要点,分清主次,条理清晰。

如在学习苏教版《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时间自我阅读,针对作者欧·亨利的写作特色进行讨论,再分成小组进行阅读,对于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接下来可以在文艺委员的组织下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教师组织大家分享阅读后的感受,并就学生的观点进行指导,对正确的部分予以肯定,不正确的部分加以引导,从而得出大家都认可的正确答案。这样的“少教多学”模式使教师上课时的压力明显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活跃度都大幅度提高了。

教师在贯彻“少教多学”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时刻将学生作为主体,不仅仅是课堂的主体,更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中心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在自我感悟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树立适合时代发展的自我认知、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主体高中语文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