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艺术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2015-08-15 00:51陈竹磊
语文天地 2015年4期
关键词:活动课教材素养

陈竹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艺术高中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要拓展课程资源,挖掘课程内涵,丰富课程内容。当前的艺术高考,愈来愈注重学生艺术文化的综合素养考核,简单的“技术熟练应对策略”已不能适应未来艺术高考形势,只有深度挖掘素质教育内涵,探索综合素质培养途径,改革僵化的教育模式才是长远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教材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渠道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的诗词歌赋,都是精挑细选、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学习这些经典篇章,教师既要启发学生积累(字音、字形、字义、成语等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感悟,指导学生表达,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一篇课文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每一篇课文就是一座宝藏,教师要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有的文章侧重基础知识,教师则注重方法的指导,有的课文侧重文化的熏陶,教师就侧重审美意境的提升,不可面面俱到,支离破碎地分析讲解。

总之,在学习语文教材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的引导。高效的课堂,经典的教材,这是语文教学的根。当然,我们要采用适合艺术生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诗歌教学中:在美术班尝试“诗配画”的方法,让学生体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在音乐班,可以采用为诗词配背景音乐的方法,让学生体味诗词中的情感。抓住课堂,立足教材,激发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二、活动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力拐杖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根有力的拐杖,它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锻炼能力,提高素养,促进主动发展的意识。高中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要注重应用,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语文活动课和语文常规教学一样要纳入教学计划,根据艺术生的特点和教学计划,定时开展语文活动课,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艺术高中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系列语文活动,根据不同年级的学情,活动有所侧重,高一高二侧重趣味性、知识性。如:“《春江花月夜》诗配画”活动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如何让一个美术生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在了解诗意之后,教师可以采用他们擅长的绘画形式——诗配画,让学生用画笔展现春江月夜幽静、开阔和美妙的宏大意境,也用画笔展现自己的才情。

三、社会实践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广阔平台

在多元办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政策引领下,笔者所在学校启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学校社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结合教师的特长、学生的兴趣创建多种社团,在组织形式上遵循“老师指导、学生自主”的原则,极力打造一片属于学生自己的天空,如思齐书画社、浅草文学社、校园广播站等社团。书画社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从个性签名入手,培养兴趣,在书写经典诗文中积累和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文学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作文,自主作画,自主编辑,定期出集,在不断的磨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艺术生每年都有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户外写生摄影、校园书画大赛、校园艺术节等,多样化的艺术社团、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了常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文学和艺术在这里融合,成为学生真正的兴趣所在,学生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如在风景写生活动中,我们开展了“艺海无涯,雏凤清声——描画风景与描写美景”活动,学生离开了狭小的教室和校园,离开了父母的庇佑,集体置身广阔的自然美景中,用心体验着全新的生活,用画笔描摹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也用笔描写出心中的感悟,这种感悟绝非凭空想象的,而是发自肺腑的。这种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要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从语文书本狭小的空间冲出来,踏入浩瀚的语文大世界,开放式地学习。只有这样,语文的天地才会宽广。

总之,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艺术人才的社会需要,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积月累中才能逐渐提高。

猜你喜欢
活动课教材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