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学两步走

2015-08-15 00:51刘焱峰
语文天地 2015年25期
关键词:抒情诗锦瑟蝴蝶

刘焱峰

李商隐擅长以大量的典故渲染出深厚、幽远的古典风韵,用清丽且意蕴深微的文辞将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展现给我们。也正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歌往往使人在感受到美的同时,却又很难说得清到底是在说什么事?又在表达什么情?《锦瑟》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诗因多变的画面为人们所喜爱,但也最晦涩难懂,让人很难揣摩其中情韵。

一、创意吟诵,初步感受

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诗中的轻重音、节拍的长短变化;其次,齐读并点评学生的不足。这两个环节让学生注意到诗歌审美体验的首要环节是通过语言透视情感,抓住诵读的节奏与情感两个关键要素,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接着,请学生聆听古诗文吟诵专家王更生教授的吟诵,重点关注王教授吟诵时的情感投入。要想让学生感同身受,获得感性的认识,可鼓励学生变点花样,对这首诗进行有创意的吟诵。比如,可以用方言读,可以选择旋律填入本诗。当然也可以原生态读,即用普通话读(可重复尾联)。最后,分组讨论决定采用哪种方式来演绎这首诗,并请代表介绍选择这种方式的理由,理由可以从诗歌内容、情感,以及格律诗的特点等角度来陈述,并制定活动步骤。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相机明确。

师:哪些诗句直接点明了诗歌内容、情感。

生:“思华年”“成追忆”“惘然”。

师:是什么引起他对“华年”的追忆呢?

生:这锦瑟的弦弦柱柱弹奏出的悲凉之声,触动了作者的身世悲凉感,作者沉浸在对美好华年逝去的回忆中。

师:善意地提醒你,首联中的“无端”二字可难读了,“无端”是什么意思?

生:没来由的、平白无故的。这李商隐也好不讲道理,“锦瑟五十弦”碍你什么事,你要去埋怨它?诗人这里为什么要埋怨?

师:是啊,这一弦一柱让作者回忆起了多少青春年华、峥嵘岁月,一弦一柱、点点滴滴、层层叠叠,堆砌了多少爱恨情仇,留下了多少遗憾愧疚,难怪作者埋怨。

师:“已惘然”三字不仅要读出那种惘然之态,而且应该在你读完之后,教室里在静默中依然笼罩着一片无边的怅惘余韵。

要使语言的典雅灵动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还需要从音乐的角度引导学生体验诗文的审美意蕴,获得情感的濡染。无论是有节奏的诵读,还是选择旋律唱诗,或者用方言朗读,都是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沟通。创意诵读,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身心完全进入情境之中。

二、细细品读,感知意境

1.比较抒情诗的套路

通过眼前实景的选择、组合,构建一幅完整的画面,创设一种意境,最终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这是一般抒情诗的套路。这个套路我们可以从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一诗得到印证。采用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步骤,使学生在心理上克服对艰涩难懂的《锦瑟》画面的恐惧。

这首诗写了什么题材?整体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思乡诗,羁旅愁思。

中间两联借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感情?

明确:都是写“商山早行”所见,特别是颔联,通过鸡鸣、茅店、月和人迹、板桥、霜六种村野清晨特有的景象,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创设出一种凄冷之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行路辛苦、羁旅愁思。

在明确抒情诗以意象为出发点,创设意境,传达情感的套路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感觉、知觉和已有的情感认识融入到《锦瑟》的理解与赏析上。师生间的审美体验式对话就水到渠成。

《锦瑟》,中间两联选择了哪些意象?

明确:蝴蝶、杜鹃、海、月、珠、泪、蓝田、日、玉、烟。

这些意象是诗人的眼前之景吗?

引导:如果说眼前之景可以称之为实景,那么这里的意象就应该是虚景。虚景,可以是追忆之景、想象之景,乃至幻化之景,俗称“心象”。也就是说诗人已经把自己的心灵世界直接作为了表现对象。

这些意象从时空角度来讲,能够连缀成一个有完整画面的意境吗?

明确:不能,各意象之间的跳跃性很大,看来,我们想要深达诗人内心,就要凭借我们丰富的联想、想象去丰富画面,感受诗人彼时彼地的意乱情迷。

在这个比较环节,细细品读,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通过描摹眼前实景,形象鲜明真切,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能够让学生体会诗人彼时彼地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以大量虚景入诗,不仅在于虚实相映,更在于帮助我们直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因为这些虚景本身就是作者的心象,是诗人的一种意乱情迷。

2.评论抒情诗的意境

梁启超认为李义山的《锦瑟》等词,虽然难以读懂文意,但是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其实说的是具有神秘之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鼓励学生用想象去感受诗歌的美。重点寻找颔、颈两联中哪些诗句描写的意境最美,美在何处。并提出要求:把你认为美的诗句多读几遍,把你想象的画面和情感的理解跟前后左右同组的同学说说,看看能否获得他们的认同。

“庄生晓梦迷蝴蝶”句由“蝴蝶”你想到怎样的情景?

明确:蝴蝶,是那么美丽,那么多姿多彩,它翩然飞舞于百花丛中,高高低低,轻盈灵动,是那么活泼、那么绚丽。

假如你也化身蝴蝶,你的眼中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明确:①所见之景:自然的世界里,花儿悄然绽放,喃喃细语,鸟儿琴瑟和鸣,情意绵绵等。②所感之情:蝴蝶就着花丛,把“鸳鸯蝴蝶梦”“两只蝴蝶”唱了个酣畅淋漓。诗人早已像庄生、像你一样化身为蝴蝶,不知身处何处了。这种快乐中蕴含着空虚幻灭、恍然迷离的意绪。

在对蝴蝶的文质兼美的评论与感悟之后,学生情感已被激活,多姿多彩的自然美景和恍惚迷离的朦胧之美已经获得视觉、想象的认同,审美体验进入高潮,此时再补注:《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典故,会使意境美更加鲜明、生动、直观。此外,对“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赏析,构建杜鹃喋血的哀怨凄恻、动人心肺的主体画面,辅之以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魂化杜鹃”的典故,更添哀伤与愁怨之感。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假如是一幅画,你觉得可以给主体画面加一个怎样的背景?

明确:江南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乐景衬哀;北方早春万物生命艰难萌发的景象,冷肃之景衬悲。

在品读语言、感知意境的过程中,要获得全面的情感体验,必须将哀伤与愉悦交融,引申到抒情诗上。可将“情与景”的关系细化,并灵活运用对比、反衬关系,使审美体验不只停留在乐或悲的单一情感体悟上。

猜你喜欢
抒情诗锦瑟蝴蝶
優美的抒情诗——赞邱玉祥的水粉画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
解析与对话:西方抒情诗如何呈现内心
抒情诗身上的光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为了蝴蝶
捉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