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资产 提高资产绩效

2015-08-15 00:52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13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行政

朱 超

(绍兴市上虞区财政局国资科 浙江 绍兴)

据统计,截至2014 年6 月,登入本区财政局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原值40.98 亿元,其中房屋土地资产27.04 亿元,其他固定资产13.94亿元。另据前阶段开展的出租、出借、闲置国有房产专项调查反映,闲置国有房产面积12.4 万平方米,房产原值3.52 亿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体量大,价值高,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已显得十分必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配置随意性大,资产利用率不高。

部分单位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制度不健全,往往只管占有、使用,不计成本与损失,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资产购置、使用、核算、调入(出)、处置和相关责任赔偿及追究制度不健全。资产配置不科学,设备添置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与计划性。有的单位设备报废或闲置又不及时变卖或变现处理,由于部门利益影响,宁愿资产长期闲置也不愿跨部门转移,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调剂资产、整合利用资产的难度加大。

2.缺乏有效的资产预算管理体制,外部监督制约少

现行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实行由各单位分散自行编制、上报、批准和执行的模式,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偏重于控制投入,对其现有国有资产存量关注较少;在预算执行中,着重按照预算规定的项目和数额执行,以控制超支为管理重点,难以对国有资产存量实行全面管理,造成单位关注预算执行的项目和支出规模,而忽视支出活动结束后形成的资产和与预算支出无直接关系的国有资产。对此,财政部门往往也无法有效监管。

3.制度执行不严,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部分单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规范运作不够,资产领用手续不完备,人员调整离岗时也不作相应的资产调整或收回处理,致使部分资产去向不明。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出租、转让、出售过程中也存在不依法依规管理的现象。比如,政府直管公房管理中,因历史原因,部分非住宅政府直管公房的市场化租赁推进不顺,全区389 处非住宅公房中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出租的仅为4 处,租金与同类地段市场价格相比明显偏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会计核算不计提折旧,使资产价值虚增

有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是否应记入固定资产难以区分。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报表上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这使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导致资产总量的虚增。因不提折旧,不与成本挂钩,其核算的正确性,也必然大打折扣。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观念淡薄

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有些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搞成本核算,也无须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只要自己不谋私利,反正都是国家的。因而产权清不清,权证齐不齐,使用当不当,账实符不符,都关系不大。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管理秩序。

2.重视程度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钱财、物品均是单位的资产,其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形式不同。但由于固定资产在购买时一次性摊销成本,使用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种假象:货币资产比实物资产更重要,经费一旦成为实物财产后,不需要再关注其使用是否有效、管理是否到位,核算反映是否真实,因而导致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

3.手续办理滞后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固定资产更新很快,如电脑、计算机操作系统等,根据资产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固定资产报废、调拨超过一定处置标准时,必须报经财政(国资)部门审批后才能处理,而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办理审批程序往往滞后,造成许多固定资产实际上早已淘汰或调出,但仍在账面上反映,虚增了资产的价值。

4.资产权责不清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其所有权属国家(或同级人民政府),作为具体单位只有使用权,且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有些单位一些领导人往往混淆两者关系,集所有权与使用权于一身,导致低价出租、任意变卖、赠送资产的情况发生,忽略了资产处置、用途变更等必要的审批管理程序。

三、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经验

1.推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

自2013 年1 月1 日起实施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事业单位落实 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事业单位应尽快使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适应财政管理需要。

2.制订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实施资产责任制

行政事业单位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取得的资产,财务人员都应及时入账登记,资产管理人员也要同时将资产信息录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固资产要定期进行全面清点。资产管理应列入单位工作目标,制订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监督管理及奖惩制度,落实具体部门和人员,明确单位财务、资产管理与使用部门、人员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奖惩分明,规范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3.加强预算管理,实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

一是编制资产购置预算。根据单位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和履行职能的需要,结合当年财力状况,由单位编制《资产增量计划表》,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并报送上一年度单位《资产存量情况表》,资产管理科室结合单位存量资产和配置标准提出购置审核意见,编制资产购置预算,增强资产配置的计划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二是严格购置预算执行。对列入年度购置预算的资产,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必须依法实施政府采购。在预算执行环节,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跟踪资产购置预算执行结果,规范资产购建和使用行为,督促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年度终了,结合单位决算报表编制,及时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使用状况,年终形成资产报告,并与财政和单位决算报告有关项目相互印证,作为今后预算编制和资产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4.集中管理,分类处置

按照资产管理职能,将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产权全部过户到财政部门名下,并经同级政府授权由财政部门履行所有者职能,然后由财政部门将资产委托给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管理和处置,对经营性不动产实行公开招租;对闲置房产、土地采取整体转让,拍卖等方式进行盘活,对授权托管和直接管理的经济实体进行资产整合,重新构建具有优势的公司实体,对行政事业单位及临时机构办公楼实行集中调配,对对外投资的国有股权采取转让、拍卖方式变现。

5.资本融资运作,筹措建设资金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平台,资金资产管理平台和盘活国有资产的通道,可以通过资产经营、参与国有资产的买卖,为盘活国有资产及国有资产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服务,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市场化 资本运营 ,采取资产抵押、担保等方式,使长期闲置、沉淀的资产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整合经营性资产,做强优势产业。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行政
行政学人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