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态,还原本色——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之我见

2015-08-15 00:53韩海霞
新课程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语文课堂情感

韩海霞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四小学)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知识,它更是中华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因此,语文教学也就承担起了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根据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可以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发展健康个性,塑造健全人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展现语文的魅力,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引领学生自觉学习中华文化的习惯,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那么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达到这个目标呢?笔者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以往教学模式遵循着一种固陈模式,就是教师教学,学生听讲,机械呆板,毫无生机,枯燥乏味。这种模式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浇灌”的教学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孩子们的思维。我在自己2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以及新课标指导思想的启示下,提出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的模式。

语文生态课堂,就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返璞归真”,研究语文的本质规律,还语文教学的本真面目,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走上朴实、扎实、实事求是的轨道。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通过老师创造性的教学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这样的语文课堂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课堂,只有学生创新性地学习,老师创造性地教学,才是生态的课堂。教无定法,唯有“质朴、原始、本色”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才是新课程下小语课堂的生命溯流。

怎样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呢?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

一、洗尽铅华呈素姿——真实

“真实”是语文课堂的“根”,是新课程的起点,也是语文的最终追求目标。一堂语文课,不是固定死板的教学。它是老师与学生互动融合的过程,是成人与儿童交流的过程,不能固化死板。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构建课堂。如《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中,我从孩子的思维出发,以孩子的情感为基点,用自己真挚的情感渲染课堂,以情引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一次次想象画面背后的情感中,感受到一个忠于战友、忠于民族、忠于祖国的英勇豪迈的战象。引导学生将自我的体验情感与文本融在一起,实现师生与嘎羧的情感交融,自主对话,让充满儿童本色的真情在课堂中徘徊。只有立足于孩子角度,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才能还原本真。这才是“洗尽铅华呈素姿”的真课堂。

二、疏竹淡影气自佳——简洁

设计简洁的语文才是新课程的真追求,将教学内容精简化,营造出简洁、明快的课堂环境。孩子的思维不是成人的思维,不是成人想象中的缜密细腻。从学生理解的层面到自我消化,教师只是做辅助性指导。如《金色的脚印》中,赖玲老师就是围绕“两个人物、四个句子、两条线”展开教学,辅之深入、探讨、品悟朗读,想象说话等。此设计将教材梳理成立体式的架构,教学环节简洁明晰,以发展、运用语言为主线,扣准重点词句,以读促情,达到以简驭繁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畅所欲言,发表看法,其乐融融。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三、芙蓉水面品自高——朴实

教法朴实是生态课堂的最终目标,因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扎实、朴实。摈弃条条框框,就可以让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孩子就如一张白纸,其认知是原始纯真的。课堂教学应基于这个认知层面,而不是成人的丰富阅历之上。《伯牙绝弦》中,我围绕“觅知音之喜,失知音之痛”这一情意,在诗意的语言中,读准、读顺、悟读、情读、以读促悟,层层递进,步步挖掘,营造出一种大气而朴实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友情的可贵及友情的真谛。

当然,构建生态课堂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其重中之重是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及丰富的文化底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自身要装备丰富的素养。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人文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它来源于人民,在传承中主要的方式就是教授与熏陶。在现代社会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语文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现实性和社会性,这才是本色,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本色语文,让我们回归生态,还原本色,构建“真实”“简洁”“朴实”的课堂,让学生真正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学习兴趣,学好语文,真正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中华文明的传承人。

施小龙.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16).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语文课堂情感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