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开花墙外香——高中语文教材开发利用之我见

2015-08-15 00:53
新课程(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知识点文本课文

杨 洁

(吉林省桦甸市第四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高中语文教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重视,语文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语文教材开发利用的能力。

从教学实践看,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立足教材,深入挖掘,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

1.立足教材强化基础

不同的课文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功能。有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有的训练学生的方法技巧,有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的陶冶学生的情感情操。

教材已经把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化整为零,分散于各个文本中,并在其后设置了相应的巩固篇目。这样,我们只要抓住关键的一篇,抓住关键的点,着眼于重点进行讲解并把后学的相应的文章作为巩固,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小狗包弟》我们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荷塘月色》我们品味博喻、通感等修辞的美妙;《林黛玉进贾府》我们了解人物出场方式的多样性和人物描写的方法;《雷雨》我们主要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2.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把握、拓展教材

教材所传达的信息是丰富而多元的,有很多独特的部分都可以辅助教学,可以在完成本课教学内容的同时,训练发散思维,学会活学活用。

比如《苏武传》《陈情表》,这两篇文章除了主要让学生体会苏武侍君之忠,李密侍亲之孝之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注释对人物的介绍和背景的交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来思考分析,看看作者有哪些心理,其他相关的人物展现了怎样的风貌。然后指导学生回到文本来寻找相应的依据,联系上下文、联系历史、联系实际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又强化了联系文本的意识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发散思维的能力,扩充了素材的积累。

3.针对课文的知识特点,引入相关课文知识实现对教材的挖掘与利用

教材是重要知识点的浓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补充和引人相关课外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知识点,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增进认识的深刻性。这主要有相同作家作品、相同题材作品、相关知识点的梳理、文学文化常识的补充等等。比如,学习贾谊的《过秦论》可以补充李商隐的《贾生》、毛泽东的《咏贾谊》,让学生借由后世对贾谊的评价来了解其人、其事、其情、其风骨。

(1)同类补充强化,拓展训练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中,在理解苏轼面对澎湃怒涛时穿越历史时空的感慨后,我们可以补充怀古诗的基本特点——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常见手法——对比反衬,常见情感—怀才不遇、讽谏当今、仰慕先贤、客观评价。

(2)对照补充加强理解

在《琵琶行》的学习中,可将对琵琶女弹奏的描写采用以声摹声的手法,与韩愈《听颖师弹琴》以形摹声的手法,李贺《李凭箜篌引》两种并用的手法进行比较。既在写法知识上拓展,又通过比较理解得更为深入透彻。

其实这两种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学完《鸿门宴》,我们可以补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毛泽东关于这段历史的诗作,让学生赏析异同。这样既有同一源起的内容补充,也有同一题材不同评价的诗作对照,达到了既夯实基础又提升能力的双重作用。

三是人事任命类。这类推文共23篇,占18.4%,关键词有全国人大常委会(7)、当选(6)、委员会(7)、副主席(6)、全国政协(5)等。担任国家和政府领导职务,当选各级人大代表或成为各级政协委员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之一。如民进网发布的《刚刚!蔡达峰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4.借助教材,巩固知识点

新课程教材在安排时,课文之间的衔接联系更为紧密。完全可以借由新课来检验之前涉及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新课的学习作为巩固训练。新闻专章里,通过第一篇《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学习,掌握相关的新闻知识和本篇新闻的结构、语言特点,教师完全可以在接下来的两篇新闻学习中放手,让学生独自对照完成。必修一的开篇现代诗歌,《沁园春·长沙》,涉及了写景的诗歌常见的知识。学生通过这首词的学习了解意象、意境、景情关系,完全可以在《雨巷》《再别康桥》的学习中得到巩固强化。这种以教材巩固知识点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又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重视教材,回归文本。

(1)调整课文教学顺序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上,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但是这样的既定顺序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之前所学的实际内容调整课文的教学顺序。

提起宋词,学生想到的就是不同唐诗方法的多变。所以,我将“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放到南宋词之后,又与同为豪放词派代表人物辛弃疾的作品联系比较,让学生对宋词豪放词的整体风貌特点有个全面的了解。

(2)由教材直接生成问题,提升学生文本阅读能力

唐宋诗歌选修教材中,同类型、同知识点的诗歌比较多。在重点讲解赏析后,完全可以将后面的诗歌设计成诗歌鉴赏的形式。这样既立足于文本,又可在训练中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比如,高中课本的第一篇课文《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虽是列于现代诗歌单元,但实际上它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写景抒情的词。这首词将写景抒情类诗歌的特点及手法几乎涵盖殆尽,以此为触发点,在类似的诗歌鉴赏中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采用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以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方式,走进文本,架设心灵桥梁,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带着学生,并和他们一起走进文本,与作者,与许多饱满的人物形象进行沟通交流,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大门,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最终得到独特的知识与审美体验。

1.创设审美意境,形成走入文本的期待

走进文本,可以不必拘泥于“教参”。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创设出形象的意境,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体验,让文字生动起来,让画面流动起来,让形象灵动起来。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各种影音资料,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融入文本,受到文本的启迪,受到美的熏陶,最后形成自己新的审美体验,并能表述出来。

2.紧扣文本,巧借“留白”,让学生参与设计,获得走入文本的动力

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求知、自我感知。所以,我们可以把课堂的表现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深刻的参与感受。

这种方法最简单的运用就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教材的学习问题,学生终于有成为出题者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更愿意深入文本,而且也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培养分析归纳能力,从而达到强化知识运用能力的目的。

在《阁夜》一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大致了解主旨内容后,便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置问题,进一步理解诗歌掌握手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炼字、抒情方式、写景特点等方面设置问题。然后由学生分类汇总,并推出比较好的题目设置、答案编写。其实,在完成题目设置和答案整理的过程中,就已经训练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样,他们才会更有走入文本的动力。

3.形成独特体验感受,走出文本

走入文本是为了走出文本,而走出文本才证明你真正地走入了文本。

文本的学习,实际集课内课外于一体。它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传授基本的知识,同时又通过解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体味语言文字的妙处,用文字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点燃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多了生机与灵气。

《苏武传》一文,课文较长,文言知识点繁多,不易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汉武大帝中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视频。这段视频既涵盖了课文的内容,又涉及了课文之外的背景和其他的人物、事件。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并掌握了更多的时代背景信息,也有利于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在这节课之后,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就课文或视频里涉及的任一人物、事件,提炼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这种设计,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基础之上,又得到信息筛选、归纳概括等能力的训练,而且还能够更深入地思索,得出新的感悟,并形成文字,从而真正做到走入文本又走出文本。

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教材,注重文本解读,让学生借助教材,走入文本,主动理解和体验,然后走出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达到强化双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葛振佳.李师进.高中语文新教材之我见[J].江西教育科研,2000(04).

猜你喜欢
知识点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