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探寻新思路

2015-08-15 00:53
新课程(下) 2015年24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手段

肖 娟 曾 娥 马 艳

(宁夏平罗职业教育中心)

一、课前准备和预习针对化

充分的课前准备为上好一节课奠定了基础,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事半功倍。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书本知识的预习,教师在上节课结束前应该布置好预习工作,让学生在课前先熟悉教学内容,将自己无法弄懂的内容圈出,以待课堂上提问,同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并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的准备工作是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找出重、难点,明确重点讲解内容和泛讲的内容,调整好授课内容的时间分配,教学过程要做到导课生动、叙事活泼、投其所好,并且提前准备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病例和学生感兴趣的事例,配备与课堂内容相适合的教具。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随着护理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专业教育质量也在发展中不断地提升,各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胜枚举,常见的有提问教学、案例讨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教学、课后作业教学等。教学手段也层出不穷,比如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具展示教学、投影仪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和当前比较热门的微课程教学等。根据护理学基础不同章节的特点,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可灵活应用,而且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和特点多项选择,切忌墨守成规,也切忌乱无章法,最好将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例如,若为理论课程:在方法上可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程,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后,在授课的过程中穿插相应的临床案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度。若有实践操作的课程(如入院和出院护理)可让学生上台演示,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亲自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和自主学习性,提高学习效果,也可安排一段自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总结概述,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课程结束前将本堂课的整体内容进行归纳,当场出题考查护生掌握该课知识的程度,并布置课后作业对知识加以巩固,同时指明复习和预习的内容。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上既采用多媒体教学,在重点、难点部分又同时可以借助板书教学以及教具展示辅助教学等。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良实践教学方法,以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为目的,同时注重教学用语专业化,在课程中辅以理论教学,让学生能充分将理论结合实践,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讲授还是实践操作,都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应用,每次授课达到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全面展示。教师要从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将知识从某一个角度或概念引入,让学生在以往认知水平上形成新的认知、新的概念,甚至建立新的思维方式。通过自主的学习自身体验,发展学生归纳、推理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等。随着多种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有了新的突破,能更好地适应共性和个性良好发展的趋势。

三、教学反思和感悟创新化

在教学结束后,我们要清楚:简单地掌握教学内容,并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对于将来的临床实践来说,这些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于临床工作才是关键,同时它影响着学生另辟蹊径的思索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通过在备课时的信息收集(开阔眼界,掌握新资讯)、授课时的突发状况(学生的质疑)和授课后的反思评价与全新感悟,都可以从中得出很多经验,在修缮教案的同时也找到自我的不足并加以攻克,从而对该堂课有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可以说每经历一次教学,教师便会有更深一层的体验,这对护理学的研究也会大有益处。

作为从事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师,一定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思维,努力吸收新的知识理论,谨记有教无类,立足于培养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护理人才,将护理教育体系的发展趋于国际化,从而全面提升现代化护理教育教学质量。

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手段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一节中职《护理学基础》优质课的生成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