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

2015-08-15 00:53范天中
新课程(下) 2015年24期
关键词:音型弹奏歌唱

姚 娜 范天中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

学前教育学生自弹自唱能力较差,这直接影响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质量,通过幼儿园组织音乐活动,表现为幼儿教师在给幼儿示范演唱歌曲时没有表现力的同时不能融入幼儿活动的气氛当中、在弹奏中左右手配合上协调能力不是很好、自弹自唱能力差的现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学生认为儿歌教学太简单,弹奏起来没意思,觉得会弹就行了,至于唱就没那么重视,所以自弹自唱无形当中就被学生这样忽视了。其次,学生没有良好的练琴习惯,在练习时独断专行不按照教师所教授的方法去练习,忽视重难点的单独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弹奏歌曲时不完整、不流畅的情况,若再加上边弹边唱,则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按自身成长的方式进行教学,“重技轻艺”盲目地为了参加比赛过于对学生“揠苗助长”,要求学生弹奏高难度的练习曲以及乐曲,认为弹奏一些高难度的曲目就能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自弹自唱也就轻而易举了。长时间用这种方法教学,教师感觉教得累,同时学生也越学越累,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钢琴弹奏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应加强音阶、琶音等手指基本功训练。弹奏具体作品时,根据音乐表现的要求弹奏出音乐的内在张力,根据弹奏作品内容指导学生弹奏时将曲子分成几个部分,并适当放慢速度进行慢练,也可将其中的难点进行单独的反复慢练以降低弹奏难度,待弹奏技术问题解决了,再快速而完整流畅地弹奏。根据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歌曲所选用的伴奏音型是不同的,所以只有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伴奏音型,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歌曲的伴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解决歌唱中的问题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基础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发声的基本方法,了解声音共鸣原理,了解民族、美声、通俗唱法的特点,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大量接触不同类型、风格的声乐作品,充分挖掘各种声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因素和审美体验,挖掘声乐作品的审美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只是掌握歌唱的技巧,而是着重体会和表现歌唱的内涵,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四、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

1.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自弹自唱能力的训练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自弹自唱的初级阶段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密切配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难度,选择那些对伴奏能力有用的练习曲和乐曲,教师在钢琴课上要将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与即兴伴奏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各种简单到复杂的伴奏音型入手,由易到难选择一些简单的正谱伴奏歌曲让学生进行弹唱练习,之后教师给予范唱范奏,做到对音乐的理解,表现细腻而准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歌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随着弹奏曲目的增多,学生慢慢积累了一定的和声语汇,按照各种常用伴奏音型、调式,学生弹唱技能及和声理论知识也不断丰富,学生不断从中汲取养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伴奏效果,教师要有意识地着眼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2.协调配合,实践锻炼

学生在前阶段的准备后有了一定的演奏和演唱能力,从自弹自唱技能发展到成熟阶段练习时基本已能自然进入歌唱状态,弹与唱基本能够协调配合,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配弹练唱和实践,同时通过回课,让学生到台上弹唱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在实践中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障碍,实现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对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需要引起每一个音乐教师的充分重视,一方面使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和歌唱能力得到有针对性的提高,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自弹自唱的训练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充分认识到自弹自唱在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大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

马拉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培养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2(04).

猜你喜欢
音型弹奏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歌唱十月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