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解惑的途径

2015-08-15 00:53黄素莉
新课程(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机会积极性

黄素莉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英语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对培养21 世纪的人才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我们英语老师的一种挑战。因此,笔者有意识地将“质疑”引入课堂,并让学生明白“质疑”不仅是教师的权利,也是学生的权利。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

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城郊结合处,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尽如人意,有的提出的甚至是极幼稚的问题,对于这些学生,我们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相反更需要给予鼓励、给予肯定,并且需要耐心地讲解。但这势必影响到优等生,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而且,我们一个班级就有五十多个学生,一节课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能让几个学生有这样的机会来质疑并解惑呢?结果导致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课堂活动,大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通过对教改理论学习与实践,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

二、解决方法

我的做法是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每小组由4 人组成,小组长主要选英语成绩好、主动积极、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每个四人小组是一个基本单位,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通过小组间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助,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体验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愿意学英语,也想学英语,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进取的热情;优等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刚开始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1)时间难以调控。(2)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地开展活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考虑到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而不是仅仅有少部分优秀生在活动,其他学生则在观望。(3)学生没主见,人云亦云。于是我事先布置话题,让他们去准备。准备过程中难免会有疑问,学生想质疑,正说明他们对所想所问感兴趣,这样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4)不断改进评价机制。因为教师的评价往往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将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四、把握时机

当然采取小组学习,并不是包罗课文全部内容,也不是整堂课都合作讨论,更不是把问题推给学生。我主要把小组讨论排在每单元的口语课上,而平常每天上课我也会安排五六分钟的讨论,针对不同的课型布置预习、复习、知识拓展,让他们有机会自己上网查资料,通过合作自己解疑。我发现这么做学生积极性更高,更爱自己动手。课堂开放了,学生思维空间扩大了,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感想,对此,我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阐述和辩论,而且,我对学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想没有急于下结论,没有急于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相反,我让他们有反思、存疑、完善的机会,可以跟教师辩论或共同探讨,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完善自身的认识。

五、取得的成效

从学生角度看,小组合作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回顾了旧知识,也学习了新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之,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后,学生更敢于发言、勇于质疑,并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互助解疑,也学会自己解疑。这种方式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学生更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更全面地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组讨论是质疑的平台、解惑的途径。

[1]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建华.交际教学法实践.学苑出版社,1999.

[3]戴军熔.英语口语实践的基本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2).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机会积极性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