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考政治复习的几个细节问题
——提高复习的效率

2015-08-15 00:44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基础知识

吴 虹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第二中学)

据悉2016 年安徽高考将使用全国卷,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的三年中,全国普通高考命题一般呈现如下:所涉及的问题是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能力;社会热点、焦点、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强调了基础与应用、主体与综合渗透、知识评价中的综合能力评价。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即将进入复习阶段的高三学生,该如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呢?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政治课复习过程中的一些指导思想与训练方法。

一、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纲领的掌握

1.明确指导思想

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离开这个前提,在复习的过程中就会偏离高考的方向,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高考政治考试中主要考查本学科的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但就其某个具体的试题而言,其考查的范围不仅仅只停留在某个单一的知识点上,而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强调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基本理论的融会贯通。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机械地记忆,而是要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之系统化、网络化。

2.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何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呢?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建立在“考纲”的基础上,“考纲”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等。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立足于“考试”,牢牢把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内在联系、基本概念、教材的原则,通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作为教师应该按照单元、课、节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通过知识的网络化来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知识。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将教材上的相关知识串起来,最终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3.关注时政热点,注重知识的时效性

近几年高考试题大都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作为背景,多角度地去考查和设计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关注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做到知识的与时俱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肯定会对后面的高考专题复习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一些热点问题时,要注重对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具体内容和来龙去脉进行重点阐述,让学生对每一个重大时政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对时政信息要进行筛选,帮助学生自己确定重点时政问题。

二、提高解题能力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一段时间,我通过对学生试卷的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丢分的原因,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而是缺乏对正确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的领悟,集中表现为:审题能力差,答非所问;考虑问题不全面,答案不完整;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答案不能表达其真实的意图,不能正确使用政治专业语言进行表述;总结概括的能力弱,一味照抄照搬教材内容。因此,在高考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成为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培训的途径和方法,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我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提炼出关键词和有用信息,确保答题角度的准确。

2.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同一种材料,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的视角,即使题目中没有出现的问题,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提问,自己解答。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3.对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要反复练习,并且要做到练后评析,通过分析和讲评从根本上提高其解题的能力。

4.对以前做过的试题,尤其是做错的试题要做到及时地“反刍”,有利于自己得到新的认识。

三、合理安排复习和考试

无论高考试题如何灵活多变,但有一点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不可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在总复习阶段中,围绕着教学大纲我们在实践中探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1.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全面复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系统的掌握。只有做到了然于心,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学生必须以课本为主要的,做一个练习,一个单元的测试。

2.第二轮复习:复习阶段,注重知识的梳理,有专门的复习。通过专题复习使学生能够将书本的知识和社会热点紧密相连,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着重结合高考各类题型加以训练,坚持有点有面的复习原则。

3.第三轮复习:以考代练,加大考试的频率。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们希望在最后的阶段中通过一次次模拟考试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总之,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这就要求师生共同努力找到正确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这样才能在高考中拔得头筹,独领风骚。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基础知识
热点
清律的基础知识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掌握基础知识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