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政策的现状、发展与启示

2015-08-15 00:45郝晓川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医教残疾儿童残疾

● 郝晓川

一、儿童康复的内涵与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于“康复”比较一致的解读是: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措施,减轻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得到整体康复而重返社会。康复的最终目标是重返社会。

儿童康复则是在儿童时期运用医学、社会、心理等措施减轻特殊儿童生理与心理的障碍程度,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儿童时期对人生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诸多研究都显示,儿童时期的康复可以增进儿童语言、认知等能力的发展,减缓残疾程度的加深,为其将来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对社会而言,早期的儿童康复能够提高特殊儿童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降低对社会资源的依赖程度,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我国儿童康复政策的现状

我国目前对于儿童康复并无专门的法律法规,而是散见于一些国家或地方政策性文件中。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以及对国际优秀经验的学习借鉴,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力推动了我国儿童康复事业的快速发展。笔者就近年我国儿童康复相关政策的发展情况做一分析,发现我国儿童康复政策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瞄准“医教结合,综合康复,融合教育”的发展方向

学界一直对“医教结合”存有异议,对于特殊教育的本质以及循证教育观与社会医学观、生物医学观与行为训练特教观等理念进行了深度探讨。尽管学界争议不断,但是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中还是频繁出现“医教结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残疾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这就意味着,对残疾人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限于医学上的生理康复,还应当包含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康复。2014 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指出,特殊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建立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医教结合”作为一项政策被正式提出,是上海市于2009 年8 月颁布实施的《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 年》,其中明确提出“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的行动目标,将“医教结合”作为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同时,该计划还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合作推进“医教结合”,完善“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2009 年11 月,教育部基教二司下发《关于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医教结合”实验基地的通知》,指出“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是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可见,当前越来越多的特教界人士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医教结合”是综合康复和融合教育的基础,我国现阶段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医教结合,综合康复,融合教育”。

(二)强调学前融合教育

要想真正提升特殊儿童早期康复的实效,就必须创造更好条件,帮助他们尽早掌握人际交往、融入社会的基本技能。现阶段,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早期阶段。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年)》指出,“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2013 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实施特殊教育发展工程的通知》,指出“所有特殊教育学校都必须创造条件举办残疾儿童学前三年教育,普通幼儿园要尽力接受残疾幼儿入园”。2014 年,安徽省颁布《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年)》,提出“对适合进入普通学校的残疾儿童少年,要就近就便、优先安排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合理布局部分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入园”。

普通学校接纳特殊儿童,创建一个融合的社会环境,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为特殊儿童适应社会环境并被普通人群接纳做好准备工作,有助于改变社会对特殊人群的态度,进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对高校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医教结合,综合康复,融合教育”作为政策被提出,体现了我国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教育事业中的“以人为本”最终应该定位为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发展应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只有在教育政策的博弈中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保证教育过程的“以人为本”,真切地影响到受教育的每一个人。“以人为本”要求在对待特殊儿童时,不能仅仅将他们当作被治疗对象,只关注其生理功能的恢复,忽视其心理、社会性的一面,也不能仅仅只关注教育功能,忽视生理上的障碍。

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的儿童康复相关政策,对特殊儿童康复的师资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儿童康复人才的培养指明改革方向。目前我国高校的康复专业以医疗康复为主,这种培养模式使得残疾人在心理与精神方面的服务十分匮乏。2013 年,国内某高校首次招收教育康复学本科生,这说明教育康复专业已经被认同,今后的康复专业不再仅局限于医学康复。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越来越强调人才的综合能力,比如以医学为主的院校在设置儿童康复专业时,课程除了涉及医学,还应当包含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在以教育为主的院校课程设置中,应有意识地增加医学知识。

综合政策导向,可以看出高校在培养儿童康复人才方面需要结合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知识,改进传统康复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儿童康复专业课程设置,跨学科培养儿童康复专业人才。

[1]McCarton,Cecilia M. 1997 Results at age 8 years of early intervention for low -birth -weight premature infants: The Infant Healt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Nedical Association,277 (2),126-132.

[2]张福娟,杨福义.特殊儿童早期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7.

[3]方俊明,周念丽.医教结合的跨学科解读[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3).

[4]魏峰,张乐天.新时期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

猜你喜欢
医教残疾儿童残疾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医教协同视域下学生联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