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英语教学探究——以大连市盲聋学校为例

2015-08-15 00:45张宁生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聋人聋校手语

● 国 华 张宁生

一、聋生语言认知特点与课堂教学

(一)聋生语言认知特点

聋生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远远低于同龄水平,表达结构混乱,缺乏逻辑性。其实,这是聋生的语言表达受到视觉认知和手语表达影响的缘故。由于以视觉为主要信息通道,聋生认知与健听儿童有很大不同。在视觉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聋人手语与有声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聋生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受其认知特点和手语表达的影响。而且,由于聋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语言能力也有较大差异。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聋生有声语言的学习属于第二语言学习,而非母语习得。

(二)聋校课堂教学

由于聋生语言表达障碍,加之聋校教师手语水平的局限,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由于沟通不畅导致课堂不活跃,教学困难重重,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效果。聋校英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本身缺乏应用环境和学习动机。因此,聋校英语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通过对聋生认知特点的分析不难发现,解决英语教学难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师生间更为有效的沟通途径和方式,排除交流障碍。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的认知视角出发,发挥其内在的语言潜能,用他们易接受的语言形式进行沟通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二、聋校英语教学实践

(一)聋校英语教学的开端与发展

大连市盲聋学校的英语教学始于2003 年,起初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供学习和参考,教师只凭满腔热忱和学生对英语的渴望进行教学。经过多年努力和尝试,英语教学已显成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及经验总结

为了能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大连市盲聋学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全面交流法”:使用手势汉语的同时也使用口语以顾及有残余听力和有读唇能力的孩子;学习英语词汇的同时加入对应的手势英语,用英语表达时一边说英语一边打手势英语;教师也借助实物、板书、板画、体态、动作、手势、面部表情等手段传情达意。教室都配备了触摸式多媒体大屏幕电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引导教学内容,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增加学习内容的可视性和趣味性。这不仅符合聋生的视觉认知特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该校英语教学最突出的做法是将手势英语引入课堂。这种语言教学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和领悟英语,理解和记忆英语单词,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和接触到了美国手势英语。虽然不是美国聋人的自然手语,只是借用美国手语词汇以英语的句法结构和语法规则来表达英语,但对中国聋生学习英语书面语言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增进了英语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方式使聋生也学到了美国手语,对将来去美国留学打下了一定基础。

该校未使用手势英语之前,课堂上缺少清晰有效的表达方式,只能借助手势汉语。这种方法有三个问题:一是将英语口语、书面语、手势汉语三者混合使用,使学生将英语和汉语混淆;二是在讲解英语课文时打手势汉语,不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三是使用手势汉语进行互动交流,不利于英语学习,而且容易将英语课变成汉语语文课,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可见,引入手势英语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

聋校一般都是小班型,便于开展课堂活动,英语教学比较好地利用了这个优势,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情景教学、分组合作、角色表演、学习竞赛等形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们也尝试学习普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在小学阶段开展课堂活动教学,在初高中阶段倡导任务型教学,对不同阶段学生采取各有侧重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和演示为主,座位安排大多还是传统的一排排座位形式。由于聋生主要依赖视觉交流,传统的座位形式对聋生交流很不利,前边的同学打手语时,后面的基本看不到;后面的同学发言时,前面的同学也不方便看到,影响了学生间的充分交流和课堂参与。所以聋生课堂的座位安排最好还是半圆形或马蹄形,做到无障碍交流和学习,也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另外,课堂中虽然使用了全面交流法,却忽略了最适合聋生的聋人手语的使用。聋人手语是聋生认识外部世界的最自然的手段,是他们最易学、最擅长的第一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是课堂上,聋人手语却因为健听教师很难掌握而被忽略了。通过汉语(聋生的目的语)来学习英语,其效果与直接使用母语学习的效果差距甚远。

课堂中使用的“手势英语”或“精确手势英语”(SEE)并非美国聋人使用的美国手语,但对聋生学习英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他们形象地认识和掌握英语词汇。但也存在局限性,教师不能系统学习美国手语,只能通过网络学习手势英语词汇,词汇有限,也不规范,且有些词汇陈旧甚至过时。

本研究还发现,一些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大多凭借自己的学习积累和经验,缺乏系统的英语教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也没学过特殊教育,对聋生的认识仅仅通过日常的接触,对聋文化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虽然学校对教师都进行了特殊教育培训和手语培训,但成效十分有限,大部分教师只通过自学获得相关知识和手语使用能力,教学中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教师的手语水平普遍不高,对聋人自然手语知之甚少,这极大阻碍了师生的交流。

三、改进聋校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提高聋生英语教师学科专业水平

学校可选派教师到高校英语专业或特殊教育专业进修或攻读学位,或邀请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到聋校进行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以及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可邀请特教专家到学校对教师进行辅导和答疑,提高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加强英语教师聋人手语的学习和使用

教师在课堂大都使用手势汉语,对聋人手语的认识还普遍存在偏见,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与聋生交流障碍很大,制约了聋生的学习。因此,加强教师对聋人手语的了解,认识聋人手语的作用,将聋人手语引入课堂,增进聋生对英语的理解、学习和掌握。

(三)手语培训常态化,增加聋人教师,引入双语双文化教学模式

为不断提高教师手语水平,学校应使手语培训常态化,邀请手语专家,尤其是优秀聋人培训教师手语。学校也应招收聋人教师,聋人教师在聋生手语发展、聋文化培养和聋生榜样引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聋校也应引入国际先进的聋人双语双文化教育模式,为聋生提供充分有效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使其成为适应社会生存的双语双文化使用者。

[1]国华.用手表达的语言—从语言学角度认识手语[J].中国特殊教育,2005,9:50-54.

[2]沈玉林.聋童汉语水平低下原因再分析及教学改进建议[J].毕节学院学报,2013,2:77-82.

[3]杨军辉.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2,1:23-27.

[4]王正胜.中国聋人学生英语教学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4,3:17-21.

猜你喜欢
聋人聋校手语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具身德育理念下聋校德育课程建构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奇怪的手语图
发挥交互电子白板优势 打造聋校语文高效课堂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