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教学的学习设计与思考——以“再探蜡烛燃烧”的教学为例

2015-08-15 00:44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镁粉蜡烛原理

王 冰

(安徽省阜阳市第九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情绪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动力、强化的功能。其中,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投入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中去。

环节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新课程提倡“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入或创设模拟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真实的场景,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蜡烛燃烧的基础上进行的。上课伊始,我先点燃一支蜡烛,请一位学生将其吹灭,但发现蜡烛熄灭后马上又复燃了;再吹灭,又复燃。这种小实验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

“燃烧的蜡烛为什么会吹不灭呢?”“如何熄灭蜡烛呢?”

哥白尼说过:“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课堂自然地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环节二:引导初探,合作交流讨论:熄灭蜡烛大比拼

各学习小组的学生利用分发的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等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想出了很多方法并积极进行体验:向燃烧的蜡烛上泼水浇灭、用嘴吹灭、用湿纸巾盖灭、剪去蜡烛的烛芯、将沙土覆盖在蜡烛上、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等。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密切合作,也一下子知道并学会了多种熄灭蜡烛的方法。

比拼启示录:遇到较小的火灾时,我们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急时扑灭。

这时,教师顺势提出:“通过大家的实践,大家看谁能熄灭讲台上的蜡烛吗?”学生甲上去用水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学生乙上去用湿抹布捂了一会儿,实验也成功了。“说一说他们利用了什么原理?”“甲是利用浇水降低蜡烛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乙主要是捂一会儿使燃烧的蜡烛隔绝空气,当然还要等烛焰的温度降下来。”

大家依然很疑惑,老师刚才示范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吹不灭呢?

这时,教师点破机关:原来吹不灭蜡烛的神奇之处,其实在于这是一支特殊的蜡烛,在制作蜡烛时在烛芯上加掺了少量的镁粉。因为镁粉的燃点很低,只有38 到40 摄氏度,蜡烛被吹灭之后,烛芯上的余温高于镁粉的燃点,于是镁粉会复燃,燃烧的镁粉重新点燃蜡烛,造成蜡烛好像怎么也吹不灭的现象。

场景启示录:遇到火灾时,我们灭火一定要彻底,要注意防止可燃物余烬致使二次复燃。

环节三:大胆推理,实验验证

对于上一个问题,教师不置可否,接住进行了下一个实验:用大烧杯罩住两支燃着的高度不同的蜡烛,观察现象。实验前先让学生分析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推理并说明原因。

学生丙认为应该是低的蜡烛先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学生丁认为应该是高的蜡烛先灭,原因是生成的热气体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学生戊认为应该是两支蜡烛同时熄灭,原因是氧气被消耗完了。

事实果然如此吗?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予以证明呢?此时,学生群情振奋,跃跃欲试。

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同一性,也是情景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收入或创设许多生动的场景,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感知对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我想它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了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它的深远影响更多地将惠及孩子的一生。

猜你喜欢
镁粉蜡烛原理
复合喷吹法铁水脱硫设备的分析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浇不灭的蜡烛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铝、镁、铜粉与硝酸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神奇蜡烛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吹不灭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