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程改革与开发的思考与探索

2015-08-15 00:44徐新宽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集体经验改革

徐新宽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北重二中)

课程改革的内涵即课程改革与开发,课程改革与开发从本质上说,是国家、地方、学校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的所有活动。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设计改革,二是课程实施改革,三是课程评价改革。课程实施,即课程运作,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科研的引领,教科研可以把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课程改革需要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承担,而单凭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有理论的指导,才能提升课程改革的水平,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要学习先进地区的课改经验,共享成功教师的课改成果,互相交流。共享资源是必须要做的,也是一条捷径。模式应该是属于研究者的,其他人只能学习他的理念,而不是照搬现成的模式。我认为,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依托校本教研,挖掘我们自己的课程资源,才是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把先进的理念与我们的实际相结合,内化为我们的理论,使之本人化、本土化,做到人为我用,才能真正地发挥先进理念的引领作用。

基于以上考虑,两年来,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做个阶段性总结,与大家共享。

一、严格备课制度,发挥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形成学校教科研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为了有效实施高效备课,学校制订了《北重二中集体备课方案》,强调了集体备课的意义、组织实施的形式和步骤及要求。每星期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长组织备下一个星期的课,按照“四定”“四统一”“四备”“四有”的要求认真备课,按照“主备人精备—集体备—个人细备”的程序,最后形成个性化的个人教案,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又考虑到个性的差异。教学校长和教务主任按时检查并参与备课,保证了集体备课的顺利实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本学期我们组织观摩了初一语文组的集体备课,校领导、教务主任、全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全体语文教师都参加了观摩活动。

活动中,初一语文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索良玉的组织下,张淑英老师把整个单元的教学进行了安排,杨燕华老师主备了《化石吟》和《看云识天气》,李淑清老师对重点内容进行了强调说明,陈欣老师提出几个难点问题,大家经过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整个备课活动安排周密、分工明确、内容全面、分析细致、气氛热烈,过程中大家有不同意见及时地予以补充,对备课中存在的一些不同看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备课活动结束后,参会人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集体备课能集中集体的智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增强其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也为规范备课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课程改革一定要充分挖掘教师中蕴含的丰富资源,通过制度规范与文化引领,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捕捉他们智慧的火花,挖掘内部潜力,形成我们自己的有效教学资源。

二、提高学生参与度,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必须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节课,不在于教师讲得多好,而要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一定要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动性,所以,我们把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作为评价一节课质量的一个标准。

要求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问题的设计要有深度,要有启发性,要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避免假问题、浅问题的出现;独立学习时要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怕课堂的安静,也不要怕课堂的吵闹,要给他们提供思想碰撞的机会,这时碰撞出的火花是智慧的结晶;小组活动要认真安排、严密组织,不只是追求形式,而要达到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参与的学生不能只是局限在部分学生,而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关注全体学生,即使是出现一些“卡壳”的现象也是值得的,因为问题只有暴露了,才能去解决,把问题解决了的课堂才是“没问题”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的主人,其认识的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都是构成高效课堂的必然要素,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落实。因此,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课程改革不仅要挖掘教师中蕴含的资源,也要挖掘学生身上蕴含的资源。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他们有时会有一些很新奇的想法或者是创造性的思维,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给学生广泛参与课堂的机会,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三、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搭建专业成长平台

通过多年的教学,有的教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有的甚至可能还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而有的可能也有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困惑,还有的教师老是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不快,但就是自己找不到原因。课堂教学研究能给教师成长提供很好的专业成长的平台,当教师以“课例”为载体,通过集体观课、议课,探究课程实施中的成功与困惑,研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时候,就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相互学习、分享经验的机会,通过反思、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就能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的实践智慧。

如果说医生的真功夫是在临床上,那么教师的真功夫就在课堂上。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对教学的悟性就是从一个个课例的长期积累开始的,不做一个个课例的积累,就永远不具备真正的教学经验。所以我们组织了市区两级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示范课、师徒帮教课、同课异构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通过观课、说课、议课,大家就同一节课、同一个问题,表达各自不同的认识,通过交流青年教师从中老年教师那里吸取了好的经验,解决了困惑,青年教师鲜活的想法又触发了中老年教师的新的灵感,为他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在这个平台上,大家互相促进,达到了扬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

通过开发本校教师资源,为实现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我校整体教学水平提供了一条捷径。

四、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校本经验传承

每次公开课,教师都积极认真地准备,教案上的每一个字都凝结着他们的心血,渗透着他们的教学理念,体现着他们的教学方法,教案、课件都是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风格制作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校本资源,所以,每次讲课的资料我们都搜集起来,集中整理,作为我校的教学资源,以后对于其他教师将是有益的参考资料。每年毕业年级的《备考方案》和复习时使用的好的资料,也都留存下来,储备到教学资源库中,由教科研中心统一管理,教师可以随时查阅,以此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因为本校教师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汇集的资料是最适合本校实际的。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课程改革任务。以上只是我们在课改方面的一些尝试,称之为经验还为时尚早,我们会不断探索努力实践,争取为我区的课程改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为实现我区人才强区战略增砖添瓦。

猜你喜欢
集体经验改革
我为集体献一计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改革之路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警犬集体过生日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