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校园安全文化

2015-08-15 00:44冯小云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校园文化中学生

冯小云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教育内容上的广泛性、教育影响上的暗示性以及教育方法上的易接受性等特点,并在德育过程中发挥审美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一、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的人际关系上。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二、创新管理

现代学校管理需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善于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校园安全无小事,需要制订一套详细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考核制度、具体操作章程和评价体系,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工作原则;坚持把安全工作纳入对基层的目标考核,实行校园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学校有法制副校长,有安全教育计划、安全教育总结、安全教育光盘和安全教育教材和宣传标贴,安全教育纳入课表。通过安全教育征文比赛、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书画展、小手拉大手、安全文明岗、安全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在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场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更新教育理念

要树立“人人有才,人人成才”办学理念。规范教职工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辱骂和歧视潜能生。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了,此语道出了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艰难与困惑。中学时代是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阶段的学生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出现中学生教育难的原因,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现代中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中学生的可塑性,树立信心,更新教育理念,做现代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变化,而学校的教育理念、方法相对滞后。现代中学生已进入一个开放化、信息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不少中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劳动、不爱惜公物、不尊重他人;缺少正确的追求目标;对老师、家长的劝导无动于衷。现代中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他们不再像过去的学生,信息、知识主要靠老师、家长传授,他们从电视、广播、网络、书刊、朋友处得到大量的信息。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深受外界低级趣味思想的影响,出现厌学、滥交朋友等不良现象。

四、建设和谐校园

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现代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育学知识、较强的心理学素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教育学规律。因此,现代教师一定要树立现代师生关系观。要把学生当作朋友,用自己的真情和高尚的人格去唤起学生对你的信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对他们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引导,少一些说教;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责骂。这样,才能让学生接受你的关爱与教育,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对于每一位中学生来说,安全的校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是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完善的校园文化又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和谐的校园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李仲辉,罗光伟.浅谈中小学校园安全建设[Z].都市家教,2008.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校园文化中学生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