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思考及策略

2015-08-15 00:53福建省南靖县高新园区中心小学张森茂
学苑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布置分层基础

福建省南靖县高新园区中心小学 张森茂

一、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布置的作业内容“一刀切”。

对于小学数学的作业布置,老师一般会布置教材上有关例题相对应的练习,或者是配套练习册上相对应的内容,全班学生都做这样相同的作业。殊不知,这样往往容易导致“一刀切”,使得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培养不出拔尖的学生,更弥补不了后进生知识的缺漏。

2.忽视学生之间的差距与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可见,要让学生学习效率有所提升,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二、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的策略

从当前小学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来看,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分层设计的几点策略:

1.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布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进步的空间。

(1)学生的分层。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给学生分层次:基础好的(平时考试成绩都在85 分以上)分为A组;基础一般的(平时考试在70~85 分之间)分为B组;剩下的基础较差的为C组。一般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主要设计一些模仿性习题,他们通过套用公式来尽快巩固学过的公式。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老师就应该让他们进行发展性学习,这个阶段的作业练习关键是要让学生做到对已学知识的一种掌握能力。最后是基础好的学生,要让他们进行综合性练习,必须让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掌握,让他们把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作业的分层。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全班学生都做相同的作业。我们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为他们提供进步的空间。

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把作业设计成自选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1.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8=() 8×6=()

口诀:( ) 口诀:( )

2.填上合适的数。

()×8=40 8×()=32

B选做题

想一想,能填几?

8×5+8=6×()

以上练习,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两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而基础好的学生可要求A类和B类都做。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扣》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设计了以下分层作业:

C类:

1.一袋面粉原价60元,现在打八五折出售,现价是多少元?

2.一台电脑原来售价是4800元,五·一节搞促销活动,卖4080元,这台电脑现在打几折出售?

3.一款书包按七五折出售是75元,这款书包原来卖多少元?

B类:

1.小明买了一套玩具,原价20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2.书店打七五折售书,小丽买书花了15元,少花了多少钱?

A类:

1.水果店把150千克苹果按每千克6元出售,卖掉80%后,其余的打八折出售。这些苹果共卖了多少元?

2.一件羽绒服,按进价提高25℅标价,后来,因天气变暖,按标价打七五折出售。这件羽绒服卖出后,是赚了还是赔了?

以上的练习,C类的是课内的基础题,只套用公式就可以了。B类的则是发展性练习,把布置的题目稍微延伸,增加题目难度。而C类的是综合性练习,有一定思维难度。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C组的学生可以选择两道C类题和一道B类题,或者三道都是C类题(基础最差的学生);B组的学生选择两道B类和一道C类的(基础一般的),或者是两道B类的和一道A类的;A组的学生则B类和A类都做。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只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的知识点,而对于学优生,则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对学生的评价分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有差距的,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学生可以很快完成,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做作业有很大困难,做出来作业的质量也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老师的鼓励是学生更好学习的动力。这种客观的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均产生心理优势,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是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仅需要老师的配合,更是需要家长们对孩子的鼓励和引导。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老师必须因材施教,给他们分层布置好作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布置分层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有趣的分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