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教学的心理学原理

2015-08-15 00:53
新课程(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图式建构主义心理学

田 甜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网络技术、移动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微课作为在线教育微型学习的代表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的教室授课的学习模式,使的学习变得随时随地、易于获得。微课属于微型学习的一种,出现于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

一、微课的特点

1.教学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1)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和需要来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并且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不断回顾教学资源,进行复习和选择性的加工。

(2)突出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程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适应自己的学习特点,提升自主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个性化的过程。

2.教学内容:整合化、模块化

传统课堂一个学时相对较长,在时间进程上是线性的教学流程。较长的学时的优势是可以组织更为充分、更为精细的内容,更适应以教师为主体和引导的教学理念。但是线性的时间进程导致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环节进行过后就不能再复现,学生想要再回顾就变得困难。

3.教学方法: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流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外作业”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师生课堂交流探究”。

二、微课教学设计与组织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1.建构主义理论与微课

建构主义理论其核心可以概括如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是微课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无论是翻转课堂对教学流程的翻转,还是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将教学任务前置,都充分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宗旨。

2.认知心理学与微课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在人的大脑中的存储是按照一定的“图式”“脚本”进行存储。图式和脚本指的是,人们对生活中的一些概念和活动场景进行的概括化,代表个人对事物、人或环境的知识的认知结构。知识组织的图式化和脚本化,而不是纯粹按照客观知识体系的组织存储,而是要符合个体实际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提高存储和提取信息的效率。

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微课时要注意:

(1)微课内容的知识容量要符合合适的认知负荷。微课是知识的片段,需要建立适合的认知负荷,既不要太容易,浪费精力,又不要过于困难,超过学生的注意力限度,阻碍知识的建构。同时,随时随地的学习、学习时间的紧张、认知资源的有限,要求在组织微课时忽视无关刺激,突出重点精华,删除冗余信息。

(2)微课内容的内容组织要有恰当的组织。在组织微课时,要注意不要将微课割裂为单个的、孤立的“信息孤岛”。首先,在某次微课内,对信息进行高密度整合,使材料形成少而精、简而赅的知识组块,以便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记忆、融会贯通,并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使学习者不只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其次,整合教学内容时也要考虑到实际情景中解决问题的“图式”与“脚本”,来对知识进行组织;最后,教师要对所教授的知识体系有深刻的理解,虽然设计只是围绕着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的微课,但是要有“全局观”:在微课之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通,使微课之间相互呼应,形成有体系的“微课程”。

3.人际因素与微课教学

教学是一种对话交流也是一种人际互动,教学本质始终是围绕着“人的发展”,这也是人本主义观的核心。利用科技手段构建课堂,可能走入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忽略教学中的人际因素。

当前,教育界对“微课”“翻转课堂”的研究、应用有着极高的热情,但是如何将这种新式的教育模式的效果合理发挥,必须适应其背后的心理学与教育学规律。微课的存在对传统课堂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对传统课堂在教育理念和形式上也是一种促进和变革。如何提升微课教学效率,使微课独特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服从于教学的心理规律,需要心理学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郑晓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

猜你喜欢
图式建构主义心理学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