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县沙渠河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分析

2015-08-15 00:48
山西水利 2015年11期
关键词:铅丝丁坝堤防

张 净

(闻喜县水务局,山西 闻喜 043800)

1 工程概况

沙渠河位于闻喜县东南,发源于中条山系的汤王山,河流走向由东南向西北,流经大峪、柏范底、董村、河底、冯村、孙村、冷泉、柴庄等15个村庄至吕庄水库入涑水河。全长33.5 km,控制流域面积261.3 km2,河床比降5.2‰,治理区人口2.97万人,耕地面积0.285 万 hm2。

沙渠河治理段断面时宽时窄,最宽处达280m,最窄处仅5m左右,且存在多处深坑。大部分河段无堤防,仅左堤在董村段、右堤在茨凹公路桥下游及苏村段附近有堤防,且基础受洪水淘刷局部损坏。河道局部断面严重缩窄,河床淤高,河道行洪能力大幅降低。

2 河道治理必要性

沙渠河多年来未经过全面治理,沿岸群众水患意识不强,向河道内乱倒垃圾、河道私挖乱采、工业弃渣乱堆滥放,扰乱河势、阻塞河槽,严重影响汛期行洪。再加上治理段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少,河道两岸防护工程很少,一旦遭遇洪水将淹没村庄及农田。为保障沿河村庄、工厂及农田的防洪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沙渠河进行治理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

3 工程任务和规模

3.1 治理范围

根据河道防洪总体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分期实施”的指导思想,沙渠河治理范围起点位于茨凹桥上游400m处,终点位于冯村公路桥下游460m处,全长9.0 km。

3.2 治理目标

确保沙渠河桩号0+000—1+228段设计洪峰流量为261.7m3/s时、桩号1+228—9+000段设计洪峰流量为425.0m3/s时洪水安全下泄。

3.3 河道治理原则

一是确保防洪安全。通过河道疏浚、新建堤防、现有堤防加固、阻水建筑改造等措施,使沙渠河防洪能力满足设计要求。二是尽量维持河道现状。沙渠河河道治理尽量维持河道现状,不改变现有工程位置,按设防标准对河道两侧堤防工程进行新建或改造。

3.4 建设内容

根据河道现状及堤防工程的实际状况,沙渠河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内容为:对茨凹桥上游至冯村桥下游9.0 km治理段河道进行疏浚整治;对已建堤防2.324 km进行加高、加固,新建左右堤防7.945 km;新建左右堤护岸8.214 km,新建潜丁坝10处(共40座);对治理段2座漫水桥进行改造,新增5座漫水桥;新修防汛抢险道路5.195 km;对沙渠河支流小涧河入河口进行治理。

4 工程总体布置

4.1 堤防治导线确定

堤防治导线宽度根据河床的现有宽度、已建堤防宽度、周边建筑物布置综合考虑,尽量与天然河势一致,顺应河势发展,力求减少河道的裁弯取直,防止因人为改变天然河道带来的不利影响。沙渠河河道治理以防洪为主,为洪水型河槽,为顺应河势,部分河段河堤治导线布置为弯道,根据治理段河道走向及弯道河相关系,弯道半径控制在3~5倍水面宽左右。

4.2 堤防及控导工程布置

现有堤防沿左堤、右堤不连续分布,均为浆砌石墙式堤防。部分段高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需加高,其余段经多年运行,出现基础被淘刷、砌石勾缝脱落,压顶不同程度破损等现象,根据实际情况,需加固加高堤防2.324 km。依据现状地形,受地形条件或已建建筑物限制,在跨河建筑物的上下游新建墙式堤防7.945 km。根据河道现状及实际地形,在两岸高崖段新建坡式护岸8.214 km,在河道凹岸设潜丁坝10处。

4.3 跨河建筑物工程布置

跨河建筑物包括公路桥及漫水桥。桩号2+662,5+240处漫水桥拆除重建。根据实际情况,在桩号1+184,1+870,5+893,6+334,7+050 处新建漫水桥 5 座。

5 设计方案

5.1 堤防工程防洪标准及级别

沙渠河堤防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建筑物级别为5级堤防。

5.2 堤防工程

堤防工程包括新建堤防7.945 km,现有堤防加固2.223 km、加高0.101 km。

新建墙式堤防为M7.5水泥砂浆砌石结构,根据河道实际,堤防高3.5~4.7m,堤顶宽0.4m,迎水面边坡 1∶0.4,背水面上部高 0.5m 直立,下部边坡 1∶0.1,底宽1.85~2.45m,放大基础底宽2.45~3.05m,堤顶采用0.1m厚现浇C15混凝土压顶。墙式堤防在底部设两层水平铅丝笼石护脚,上部一层顶部与滩面齐平,水平宽2.5m,厚0.5m;底部一层基础与堤防基础齐平,水平宽1.5m,厚0.5m。

现有堤防左堤 1+460—2+195,8+639—8+685及右堤 0+427—0+621,2+245—2+621,2+728—3+600 段堤防高度满足设计要求,但经多年运用,出现基础淘刷,勾缝脱落,压顶破损等现象,采用铅丝笼石对基础进行防护,滩面以上堤防全部勾缝,堤顶压顶全部拆除并重新做0.1m厚的现浇C15混凝土压顶,设两层水平铅丝笼石护脚。

现有堤防左堤8+847—8+905及右堤8+557—8+600段堤防高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需加高2.6m。采用M7.5水泥沙浆砌石对其进行加高,加高部分顶宽0.5m,底宽1.2m,并在上部做0.1m厚的现浇C15混凝土压顶,采用两层铅丝笼石对基础进行防护。

5.3 控导工程

控导工程包括坡式护岸8.214 km,潜丁坝10处(40座)。根据河道现状,坡式护岸高度为3.0~3.4m,在原岸内侧填土,宽度不小于2.0m,坡比1∶1.5,自下而上在边坡上铺设0.15m厚砂砾石及0.3m厚干砌石,护坡高度为洪水位以上0.5m。在底部设水平铅丝笼石护脚及基础,铅丝笼石护脚水平宽1.5m,厚0.5m;铅丝笼石基础水平宽2.5m,厚0.5m。

为防止水流对河道凹岸基础淘刷,在凹岸设一组潜丁坝。每组潜丁坝分别在凹岸的顶点布置1座,顶点上游布置2座,顶点下游布置1座,潜丁坝间距为10m。潜丁坝由铅丝笼石堆砌而成,坝顶位于滩面以下0.5m,与水流方向呈60°夹角,断面形式为台阶,高2.0m,共4台,最上一台长5m,顶宽2.0m,下一台较上一台长度方向增加1m,宽度方向增加2m。

5.4 河道疏浚工程

为保证河道泄洪通畅,治理段河道要全面疏浚。对河道堆积物、垃圾进行清理;按照设计纵坡进行整平,主槽宽25m,滩面较主槽高1.0m,主槽边距堤脚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0m。对滩面因洪水冲刷或采砂形成的低洼处进行整平;河道疏浚后堤脚附近河床顶面距堤防前趾顶面厚度不小于0.5m。

5.5 防洪抢险道路工程

为满足防洪抢险要求,结合河道沿岸现有道路,沿河道一侧堤防外侧修建抢险道路,总长5.195 km。路面较堤顶低0.5m,路基宽4m,外边坡1∶1.5。路面为泥结碎石路面,宽3.0m,厚0.25m,由基层、面层和磨耗层组成。

5.6 跨堤建筑物

根据实际情况,漫水桥桥面中间为平直段,宽度与河滩宽度相同,较河道滩面高0.3m,桥面两端以1∶6的引坡与河道两岸道路相连接,漫水桥基流过水断面采用盖板涵方案。盖板涵由盖板、边墙和底板组成。在漫水桥上下游5m长全断面范围内采用铅丝笼石护砌。

5.7 小涧河入河口

小涧河是沙渠河的一条支流,小涧河入河口位于沙渠河左堤1+228处,交汇处宽43m,对小涧河入口处堤防进行防护,长100m,其堤顶高程与沙渠河堤防一致,为浆砌石墙式堤防,水平铅丝笼石护脚。对汇入口河槽,采用铅丝笼石防护,防护宽度43m,长度10m,厚度0.5m。

6 效益分析

工程实施后,不仅使沿河两岸的基本农田和河道绿化、水土保持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使河道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最大洪峰流量可达425.0m3/s。为沿岸2.97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0.285万hm2耕地提供了可靠的防汛保障,同时为沿线工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沿线治理段13个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

猜你喜欢
铅丝丁坝堤防
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丁坝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河道整治工程抛投铅丝笼技术创新与应用
走出轴瓦压顶隙和紧力的误区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山区河流上下双丁坝回流区水沙特性浅探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
考虑水流紊动的丁坝下游回流区水流挟沙力研究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堤防长度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达标堤防长度
3种非淹没双体丁坝作用尺度划分准则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