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015-08-15 00:51梁云利北京瑞昌隆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1119
江西建材 2015年10期
关键词:胶凝外加剂集料

■梁云利 ■北京瑞昌隆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1119

近几年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迅猛,预拌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其发展道路上,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预拌混凝土的高利润、高回报率及较低的初期投资,国营、民营、个体混凝土生产企业迅猛发展,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预拌混凝土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出现了建设单位恶意压价、预拌混凝土企业为拿到工程互相无序恶性降价竞争、建设单位拖欠混凝土供应单位货款造成预拌混凝土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不良现象。同时生产混凝土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砂、石集料质量不断下降,使预拌混凝土成本不断提高。在这两方面作用下,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利润点不断下降、资金周转困难,许多预拌混凝土企业经营亏损、甚至面临停产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预拌混凝土企业为了生存,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通过降低混凝土配合比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利润点来改善这一状况。而降低预拌混凝土配合比成本的同时,配制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和耐久性也下降,建筑工程质量不断下滑,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难度加大。本人认为应从原材料的选取及管控、配合比的设计和管控、设备管理及生产工艺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配置及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和服务等几方面入手,进行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1 原材料的选取及管控

预拌混凝土组成材料一般为:胶凝材料、外加剂、砂、石集料和水,这些材料性能与稳定性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性能有直接影响。细心选取原材料、加强原材料的管控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在选用材料时,不应只注重每一种材料的单价,选取最低价格的材料进货,而应以其配制的混凝土配合比成本及性能来选用。

1.1 胶凝材料

目前预拌混凝土使用的胶凝材料一般为:水泥、矿渣粉(以粒化高炉矿渣为主要原料,可掺加少量石膏磨制成一定细度的粉体,称作粒化高炉矿渣粉,简称矿渣粉[1])、粉煤灰(从电厂煤粉炉烟道气体中收集的粉末[2])。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矿渣粉和粉煤灰为掺合料。胶凝材料的稳定性控制是质量控制的要点。在实际生产中,受条件限制,胶凝材料做到分批储存与检后使用很难,实际上多数是即进、即入库、即使用。因此,为确保预拌混凝土质量及提高生产控制水平,应尽可能选择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规格的胶凝材料,不要频繁更换,这样经过长时间使用,技术人员可以积累一定的数据,有利于技术人员熟练掌握胶凝材料性能、逐步调整配合比、降低配合比成本。在进货时要控制散装水泥的入场温度,按批复检安定性与强度等指标,按期统计其强度值,供配合比设计时取值用[3]。同时应与水泥生产厂家保持良好的联络,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

2 砂、石集料

砂、石集料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和配合比成本影响比较大,在选择集料时应注意集料的级配、粒径、针片状含量、含泥量、压碎指标值等,这些都将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采用劣质的砂石集料,如砂、石级配不合理、含泥量偏高,混凝土的工作性不好,为保证原来的混凝土配制强度和工作性,就需增加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的用量,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产生裂缝等质量问题的机率也增大。采用较好的砂、石集料,在强度保证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的用量,混凝土的配合比成本往往还低于使用劣质砂、石料配制的混凝土配合比成本,同时还降低了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产生裂缝等质量问题的机率。所以砂、石集料的质量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1 外加剂

外加剂是预拌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掺量小、影响大的特点,应慎重选择。预拌混凝土企业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复配制成的液体产品,其具有减水、缓凝、保坍、引气(或防冻)等性能。在使用液体外加剂过程中,受条件限制,很难做到分批储存及检后使用,并且在进行进货质量验收控制时,仅能对比重、含固量、减水率等部分指标进行简单的检验验收。但复配的外加剂组分较复杂,还存在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问题,同一种外加剂根据不同的胶凝材料有不同的调整,组成的组分有变化。通常外加剂说明书给出的技术指标值及质量检验结果都是相对于基准水泥而言的,实际使用时这些数据仅起参考作用。因此,预拌混凝土企业在选择外加剂时,不仅要考虑外加剂的品质、单价和掺量,更重要的是考查外加剂质量的稳定性及售前、售后技术服务。

2.2 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也可使用回收水(预拌混凝土企业内冲罐、洗罐用水经沉淀、过滤、回收后再次加以利用的水[4]),但回收水中的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残留物可能会影响预拌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因此须经试验后方可确定使用。本人认为回收水最好应用于生产C20 强度以下的混凝土。

2.3 配合比设计及管控

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管控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特点是材料的多样化与强度系列化,在配合比设计之初,应根据自己所用的原材料按相关标准规定进行系列配合比试验,初步设定若干适当间隔的水灰比进行试拌,强度值出来后按灰水比的变化绘图,然后根据确定的混凝土配制强度选定水灰比进行试拌,试拌后满足要求即可作为选定的基准配合比。选定的基准配合比由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才能用于生产。配合比应根据材料的变化随时验证修正。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多做不同材料的配合比试验,多积累数据,以备更换材料时使用。预拌混凝土的使用对象十分复杂,各施工单位对到场混凝土的各项技术要求也不一样,同时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天气情况、运输距离和时间、交通情况、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也不相同,而配合比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控制。动态控制是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由试验室掌握,根据工程情况及要求、天气情况、运输时间、原材料的情况及工地的施工情况等因素,结合实际根据经验进行调整并应进行跟踪。

3 设备管理及生产工艺管理

3.1 设备管理

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设备管理包括生产设备管理、运输泵送设备管理及试验设备管理三个部分。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生产设备应保证计量准确和搅拌均匀,搅拌机应定期检修保养,计量设备,除每年一次强制检定外,还要定期予以校核(至少1 月1 次)。混凝土运输车和输送泵要定期检修保养,确保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避免因车、泵的故障造成混凝土时间过长而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试验设备也要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工作。

3.2 生产工艺管理

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工艺管理包括原材料堆放贮存管理、混凝土生产搅拌管理、运输管理等部分。原材料堆放应做到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和贮存,各种材料应标识清楚。砂、石严禁混料,应分别堆放,在砂、石存放场所应搭设大棚,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以稳定砂、石的含水率和满足环保要求。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的储存仓(罐)进料口应加盖上锁,由专人管理,以防止吹错料或受污染。液体外加剂的储存罐中最好有搅拌装置,以防外加剂发生沉淀,确保外加剂浓度上下一致。生产搅拌前应认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和计量情况,质控人员应检测砂、石的含水率,相应调整生产配合比。在搅拌过程中也应随时检查投料情况、计量情况、搅拌情况是否正常,质控人员应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情况并进行调整。运输过程应控制运输时间,质控人员应在混凝土运输车装料前检查搅拌筒内是否存在积水,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得随意加水。

4 组织机构的合理配置及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4.1 组织机构的合理配置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应设置质量管理、生产、材料、运输及销售等部门。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需要依靠企业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是某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实现的。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试验室通常扮演了质量管理部门的角色,它的工作侧重点不是检测,而是在质量控制、技术服务等方面起关键作用,人员情况、试验设备、技术及管理水平等决定了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质量管理控制水平和企业形象。因此,企业应重视对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加大对试验室的投入,以确保其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将技术、质量工作渗透到公司内的各个部门,使混凝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可控状态。

4.2 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人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产品是人通过操作机械设备生产出来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建立一套适合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管理规程,应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对员工开展质量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对所有与质量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考核,使员工了解预拌混凝土的有关知识,并熟练掌握各个岗位应掌握的技术技能,提高生产控制水平,达到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的。

5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管理

预拌混凝土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应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厂,确保预拌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还应做好事前控制预防,通过对原材料和新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并降低配合比成本。

6 施工现场的管理及服务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如何,在预拌混凝土企业内部是不能体现出来的,最终体现在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的工作性以及成型后硬化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因此,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还应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及服务,应将预拌混凝土的性能特点等情况及时知会施工单位,使得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和熟悉这一材料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施工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在生产供应中,调度和管理人员还要随时了解交通情况和工地施工情况,与工地加强沟通,保证运输车辆到达现场后,能够及时浇筑。并由技术人员指导现场施工操作人员合理正确的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块及妥善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监督和指导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养护,减少因养护不及时而产生的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预拌混凝土质量优良稳定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不容忽视。预拌混凝土企业要想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有一个稳定的材料供应网络,应建立一套适合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管理规程,做好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服务。预拌混凝土企业的技术人员应根据企业实际的材料情况、生产控制水平等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要生搬硬套、盲目的调整配合比,应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情况下,逐步的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配合比成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2008).

猜你喜欢
胶凝外加剂集料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煅烧高镁磷尾矿制备硫氧镁胶凝材料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研究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
油气井用合成树脂胶凝材料研究综述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参数分析
基于维氏硬度的粗集料磨光值衰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