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

2015-08-18 18:35辜义陶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老鸹二姐大姐

辜义陶

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只黑老鸹,端端地降落在老辜家祖坟上那棵粗实、形状怪异、树皮斑斑驳驳的驼背子松树上。“嘎———嘎———”那叫声在空寂的山谷回荡。四爷拣起土坷垃扔过去,黑老鸹丝毫不畏怯,仍然嘎呀嘎地叫着,我心中一颤,难道这鸟儿有灵性,要向我们这群上坟的人诉说些什么。

四爷说,这棵驼背子松树很有年头了,是我爷爷的爷爷时栽的,是老辜家祖坟的风水树,所以历经百余年依然生机旺盛,夏天松果会落满一地,松果捡来冬天可以烤火。松树下有三个坟堆,有两个分别埋着爷爷的父亲母亲,有一个坟堆合葬着我的爷爷和奶奶。在爷爷奶奶的坟堆侧边,有一个根本不起眼的小土包包,如果不说你一定无法相信,那土包包是一座坟,下面掩埋着我二姐的骨灰罐罐。实际上不能称作坟的,只不过是挖了一个不大不深的土坑,将骨灰罐罐草草掩埋了事。三十多年秋去冬来,岁月风化了痕迹,光阴淡化了往事,只有那些执拗生长的锯锯藤和疯长的斯茅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斯茅草丛中独立着几棵洋蒿,洋蒿的花似茸茸的小棉球。风起了,洋蒿白茸茸的花朵就随着翻卷的纸钱灰在天空中飞扬,很轻,但它带走了我沉甸甸的思绪……

二姐在我们四姊妹中身体是最好的。圆圆的脸,明亮的大眼睛,活泼、天真、可爰。她和大姐在少怀堂学校念书,我记得有一次她们班主任邱老师来家探访还表扬了二姐勤奋好学,成绩在班上总是前几名。二姐小时候胆子特别小,一洗脚就叫她去帮我拿鞋子,不然就装鬼叫唤吓她。“文革”开始时,她参加了“九二〇造反派”,大串联时伙同兵团其他红卫兵到过北京,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这也许是她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没革几天的命,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始了,满街都是敲锣打鼓的,安装有高音喇叭的汽车反复播送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大红喜报满街张贴。我家两个姐姐首当其冲,但大姐和二姐就是死活不肯下乡,也许是三年自然灾害时饿怕了,另外当时街上有一个姓柏的女青年支边时无论怎么动员就是不去,最后装疯躲过一劫。父亲是共产党员,那时党员事事带头,母亲也是居委会治保主任。可大姐二姐就是想不通,父亲单位的人来了,居委会的人来了,学校的人来了,她俩就躲在里屋不见,万般无奈见了面两人抱着头一言不发,任凭你说得口干舌燥,她俩就像暴风雨中的两块石头。父亲爱喝酒,没文化,脾气相当暴躁,一喝了酒就骂人,就冲母亲发火,冲着两个姐姐发火,两个姐姐经常端着饭碗一边刨饭一边流泪,眼泪和着饭吞。父亲的党籍给他暂停了,母亲的治保主任给她取消了,街上的知识青年走了一批又一批,几乎走完了。整条街就剩下她们俩。我的家成了暴风骤雨中的孤岛。

没多久,一年多点的时间,首批下乡的就招工回城了。新工人学习班就在我家后面的工人子弟校,那些能招工回城的青年脸上荡漾着微笑,一天到晚唱呀闹呀,有一两次我看见二姐爬上墙头,偷偷看那些幸福欢乐的青年,那里面就有她的同学,看着看着泪水就涌了出来,她一下发觉我看到她了,揉揉眼睛,不好意思地说,讨厌的风把沙子吹进了眼睛。然后赶紧跑回里屋,再也不肯出来。招工回厂青年的笑声对她的冲击太大。很快,轮到我下乡了,因为我早已听够了家里的吵呀闹呀,本来我是七〇级的二批,但我却主动要求走第一批,我是家中独儿,能够下乡,父亲破天荒地受到了表扬,党籍也给父亲恢复了。殊不知,我下乡才半年,两个姐姐就疯了。我在偏远的洪雅山区,母亲没写信告诉我,母亲本来就不识字,两个姐姐都疯了,写信的人都没有。还是一起下乡回城探亲的知青告诉我的。当我从遥远的山村赶回家时,只看见大姐在里屋披头散发目光呆滞,时笑时闹,时唱时哭,有时居然能听清楚一两句她唱的知青歌。母亲说,大姐稍好一些,二姐已送到精神病院。我整个人都蒙了。原来我下乡那天,母亲、大姐、二姐没来厂工会送我,几个在家关着门哭。结果在送行的人群中只看见邻居吴伯娘。吴伯娘多年后对我说,她的娃儿下乡她都没哭,看到我下乡时却哭了,我太小。那时的我只有一米四二高,体重不足八十斤,贫下中农戏说我是下去隔奶的。母亲她们反转来担忧我,又不敢对人说,只能够关着门来哭,主要是怕别人听见,说她们思想反动。我下乡后,组织觉得是个扩大战果的好机会,于是各方面的压力蜂拥而至。二姐先前还是装疯,拒绝吃药,哪知做思想工作的人急于贪功,车轮战术,不让她吃饭,不让她睡觉,终于脆弱的神经承受不住四面八方的高压崩溃了,二姐真的疯了,被送进了双塘精神病医院。

第二天,我和同街的张跛子一起到市精神病院去探望二姐。那天,天空乌云密布,阴风惨惨。医院的铁门紧锁,一个一脸横肉的看门人手中抖动着一条铁链:“疯子不能看,要看必须要医生同意。”我给他说,我从很远的乡下回来,回来一趟不容易。他毫不理睬转身进门卫室去了。因为此时起风下雨了,我隔着医院冰冷的铁栅栏,望着空旷的医院院坝,多么希望她们能出来放风。雨越下越大,雨帘后面那无数的水泥格子小窗,我的二姐正在小窗内承受着病痛的煎熬和精神上的折磨。我使劲摇晃着铁门,大声呼喊:“二姐,二姐。”声音喊嘶哑了,没有回音……我不知是怎样回到家的,我醒来时已躺在家的床上。发着高烧,说着胡话,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我都快要疯了!躺了十来天,看着母亲焦头烂额的样子,看着大姐疯疯癫癫的样子,父亲只知喝了酒来骂人,骂完后又垂着头唉声叹气,我不能再给家添乱了,我简单收拾下行李,实际上就是一个布包包,带着一颗流泪的心,万般无奈地离开家回到了乡下。

回到乡下,无心出工。春节还没到我就匆匆往家赶。那时我才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归心似箭。回到街上刚下车,就碰到同学王,他说,你二姐死了。犹如晴天霹雳,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抡起拳头就给同学一砣子。一路跑回家,气喘喘的我看见两扇大门上贴的草纸和门楣上悬挂的符就明白了一切。人一下瘫坐在门槛上,半天回不过神。

二姐已去世半月有余。父亲的手上还缠着绷带,那是父亲支援邓关盐厂修建天车,把二姐带到邓关盐厂招待所去用煤油炉子煎草药烧伤的。那年头,一家六口人只有父亲一人的薪水,哪里承受得起长期住院治疗。父亲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一不小心就惹燃了煤油炉子,猛地燃起一团大火,人倒霉时就这样,屋漏偏遭连阴雨,盐厂招待所又是木质结构,上班时间煎药又属私事,情急之下父亲只好用手抱起燃烧的煤油炉从二楼窗口扔下,火灾虽然避免,父亲两手严重烧伤。在盐厂医院住院,因为不是工伤,医药费全部自理外还受了严肃批评。二姐只好又回到长土家里,母亲一人要照顾两个疯子,情形可想而知。邻居周三娘说,那时你母亲累惨了,常常弄到医院去看病是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有时大姐二姐还横起跑。母亲抓住了大姐又跑了二姐。要不然两个就吊着母亲的膀子死活不到医院去。难为了,母亲!

母亲让我回过神来,才告诉我二姐临终时最后一句话:“我要吃药,我要吃药。”

年纪轻轻的二姐不想死,去世时刚满十九岁。一朵刚刚绽放的花蕾,被暴风骤雨摧毁了。她心不甘,母亲说,她死时眼睛一直不肯闭上。

三十九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生者何所依,死者何所倚?

没有坟墓,更没有墓碑,一个土坑,一个极其普通的瓦罐,成为了二姐灵魂栖息的居所。有的只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深深怀念。无意间,我在洋蒿与斯茅草之间发现一朵小小的灯笼花,粉黄色的花瓣上有着晶莹的水珠,那是否是二姐纯情的泪?从丹东回来上坟的五爷说,给她垒个坟吧。我说,既然历史已经这样写就,就让她保持历史的本来面目吧。话说间,驼背子松树上那一只黑老鸹大叫一声,“嘎———”宛如婴儿的哭泣,忽地从树端起飞,在坟地上空围绕驼背子树飞了两圈,然后拍翅向它来的方向飞去,而那凄凉的叫声却在空寂的山谷间缭绕,黑老鸹消失的山脚下隐隐约约传来一支熟悉的儿歌———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不在家

姐姐没回来

猜你喜欢
老鸹二姐大姐
老鸹,舌尖上的乡愁
去老鸹岩
二姐的善心
二姐
臭大姐,香大姐
十大姐随想
山野
老鸹撒
苦涩的甜蜜
当“大姐”遭遇“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