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在下雪的日子里

2015-08-18 19:19杨常军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羊山落雪滋润

杨常军

周五早晨,我和平日一样,起床,叠被子;洗脸刷牙,习惯性地刮着并未长起来的胡子;穿戴整齐了去上班。就在打开门的一刹那,才知道老天爷下雪了,在以往这是故乡才能看见的洁白。

满城落雪,那个耀眼地白,如银似玉,让人心情空灵清净,激动不已。拿起相机,拍照,发微信,一心想让满世界的人都分享城市落雪的优雅美白。让更多的朋友知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下雪了,行走在圣洁的雪地上,能看到自己徒步的脚印,深深的,一串一直向前的脚印。

雪花覆盖着整个城市,雪的豪放,雪的实在,雪的爽朗,增添了我对这个城市的热爱。毫不隐瞒地说,平生打拼,多在基层劳碌,真正意义上过城市生活,还是近几年的时光。虽然城市早已收容了我,可我对城市并没有像对故乡那样爱的刻骨铭心。譬如,我喜欢乡村绵绵细雨,雨过天晴,山村如洗过一般清新。而城市下雨,满街流水油腻腻的,无孔不入。雨伞下的行人,歪扭着身子,蜻蜓点水般地掠过大街小巷,流水湿了行人的鞋衣。我喜欢乡下柔柔的风,吹在脸上如婴儿细嫩的小手抚摸,滋滋儿的心爽。而刮过城市的风,带着尘土飞扬,纸屑飞舞,风裹着城市那既普遍又特别的气味儿,恣意弥漫,把安然的城市弄得昏天暗地,狂躁不堪。

我偏爱这飘飘荡荡的雪,站在空旷的山野里,我仰首伸展双臂,拥抱漫天飞舞的雪花,像雾又像风的雪花……

周六是既定的送礼的日子,雪的温度和家的温度形成鲜明的反差,让人黏在床上迟迟不愿爬起。清晨七点多,就有朋友打电话相邀:“昨夜,大雪纷纷,快来羊山欣赏雪景。”放下电话我在想,今天要去送礼,怎么去观赏雪景呢?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人情份子紧如火,去不去,不由我。”那个时候,我不懂人情份子,只知道大人们说的是送礼那档子事情,送礼的地方热闹,还可以吃酒席。对于“紧如火”“不由我”弄不明白也未曾想弄明白。长大后,因为工作的流动性,四邻八乡的送礼,连自己都记不得送过哪些人多少礼,吃过人家多少酒席。面对牛毛一样多的“礼”,才知道做人难,做成人难,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更难。这么多年,送礼的由头越来越多,礼金也水涨船高,虽不是闻礼生畏,也未必望礼兴叹,却有过为送礼而尴尬的时候。虽然人人都送礼,人人都收礼,收礼时没有过心安理得之意,送礼时难免就都心情舒畅。

我总爱莫名其妙地乱想,想这冬天要是不下雪,是不是大地就不滋润?大地不滋润了,那地球是不是不舒服?然后又胡乱联想,人生有些礼就下像雪一样,一年四季不送礼的人会不会造成人情干涸?人情干涸了,是不是就像城市一样,同住一楼谁都不认识谁?

关于送礼,我认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当送。新婚之喜和金榜题名,这是具有人生里程碑意义的大喜之事,亲朋好友以“礼”表达恭贺之情,古来有之。再比如耄耋老人的生日,那是送一次指不定还能不能再送第二次的事情,亲朋好友以“礼”表达情谊和祝福,不可非议。可是,时下送礼的名目繁多,“礼”似乎已经变味儿了,基本成为一种手段,一种工具,要想与时代同流,要想让自己滋润,也让朋友滋润,但凡是个“礼”就得送!

好在两家办喜事的都在酒店里操办,吉人天相,两酒店相距不过半里路,这让我往来两地既省时又少费力气。

第一家是老子给儿子办婚礼。我来到酒店,正好遇上主人。真是走运气呀!多少送礼的人埋怨没见上主人,我一到场就被主人热情接待了,心花绽放比吃喜糖还甜蜜。

婚庆的场面千篇一律,基本雷同。黑压压的宾朋,拥挤在摆满宴席的大厅里,老少客人围坐在放置着喜糖和美味佳肴的酒席边,等待“主角”登场,热闹的场面不亚于赶大集,逛庙会。要是平日里,那是一定要在这等场面为主人助兴,分享一对新人的喜悦。可是今天不行,还得再送一家的礼,只能稍留片刻,随罢礼便匆匆忙忙赶赴第二家。

第二家是儿子给老人办七十大寿。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是一位教师,子承父业,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前来祝寿的亲戚户族且不说,其余多是他的同事、学生和儿子的同事好友。我不是这位老寿星的弟子,却为这位长者高兴。这年头,记不住自己老人生日的大有人在,而走出社会多年的莘莘学子,都在忙于生计,能记住老师生日,为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师祝寿,人走茶不凉难能可贵。足见这位老师在学生、同事心中德高望重的地位。

纷纷落雪为两家办喜事儿的助兴,贺喜的人个个面带和悦,制造和谐热闹氛围的人感动着分享和谐热闹气氛的人,交流、熙攘、说笑、沸腾,都是自由释放的和弦乐,都是这等场合不可或缺的。

出入这些场合不是头一回,可在有雪的日子同时分享两家人的喜悦,却为第一次。父母给儿子晚婚,子女给老人祝寿,两家喜事看似巧合,阐释了“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的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是从羊山脚下徒步上山的,盘旋的公路,高高矮矮的山峰都被层层积雪覆盖着,纯净的让人不忍心下脚,生怕弄脏了圣洁的白雪。

我们来到一处住着七八户人家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大门敞开着。门前院场的落雪,被主人清扫堆积在院场边,屋里的老人和孩子,他们基本上都干着一样的事情,围在火炉边儿烤火。见到我们来了,那种热情就像是家里来了尊贵的可人,让座、递烟、沏茶,迅速行动给我们做饭。他们把我们的婉言谢绝想成是城里人吃不下乡下人做的饭,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没有表达出对客人的热情,就是不厚道。他们把那种忐忑不安写在脸上,又怕真的“得罪”了客人,而又很快恢复常态的笑脸。

这山里人家,真的好安逸。我们走了好几户人家,进得屋去,房门敞开却不见人影儿,逐一登门才知道他们是串门子悠闲地聚在一起,并不担心家里的东西被人顺手牵羊了。他们是住在一处,鸡犬之声相闻,还能互相往来,有说有笑,互相关照,和谐相处,好有人情味呀!

在羊山这雪的世界,乍寒还暖,到处洋溢着温暖的气息。我们在羊山的朋友家里,吃了三顿饭。山里的朋友给我们每顿饭都炒了几个家常菜,炖一锅腊肉,火烧锅盔馍,烫几壶自酿的酒,我们坐在火炉边,吃着、喝着、聊着,颇有点“酒不醉人人自醉”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羊山落雪滋润
雪季
一间阿嬷的灶KA,滋润四口人家
故宫落雪
过古羊山
为挺进大别山打开通路
海南海口羊山荔枝种植系统的遗产特征与价值分析
落雪的晚上
儒雅教育 滋润美好童年
爱心是滋润孩子的甘露
"五老"心血滋润学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