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的外交语言特色

2015-08-19 21:30刘玉娥
人间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子产郑国诸侯

作者简介:

刘玉娥,女(1955-),河南舞钢人。郑州师范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文学史、中原传统文化。

摘要:郑国东迁溱洧之后,地处中原腹心,四战之地。为了与列国虚与周旋,不得不讲究外交辞令的修饰。郑国大夫如子产、大叔皆善雅言,典雅而有文采,以情动人而又刚柔相济,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26-01

春秋时期,礼乐开始崩坏,私人讲学,处士横议,大国侵略小国,固然要“奉辞伐罪”,小国应付大国,尤需委婉其辞。所谓“子产有辞,诸侯赖之”,正说明“辞之不可以已”,乃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特殊需要。

一、郑国讲究外交辞令的背景

东迁后的郑国地处中原腹心,从春秋时代起就已经是各国看重之地,是列国中外患最深的国家。面对复杂的形势,郑国在协调国际关系,利用各国矛盾,避免冲突,保存实力等能力方面,受到了极好的锻炼,尤其是在辞令方面,不能不讲究说话技巧。《左传》中记载郑人出色外交言论最多的人物是子产。如“子产与范宣子书”、“子产弗与宣子环”、“子产对晋人征朝”、“子产戎服献捷”、“子产坏晋馆垣”、“子产论尹何为邑”、“子产不毁乡校”等,都是善用言词以处事、说理的典型例证。雅辞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子产善于辞令,而且多雅言,是形势磨砺的结果,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并非为言词而言词。

郑国有一个很好的团队,能够集思广益,各显其能。“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湛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1](《左传·襄公三十一年》,p235)子产当政的时代,郑国不仅有一个好的团队,而且团队成员注重配和,齐心协力,终使处列国之间,四争之地的小国郑,能够得以图存,并有所发展。

二、郑国外交语言的特色

郑国外交辞令十分有特色,既温顺典雅,又不卑不亢,既合情合礼,又有理有力,不失分寸,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委婉典雅而又富于文采。子产的言词善引古制古诗,这使他本来就很委婉的辞令又带上几分典雅,使得外交辞令文采斐然。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子产争承”的事件,子产为郑国承担过重的贡赋而在诸侯盟会上向晋国申辩,一开始就引用周朝古制:“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才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 [1](《左传·昭公十三年》,p245)郑人在温情脉脉的诗礼风流中解决了诸多的纷争和冲突,这也是他们外交上的一种策略和手段。他们在惊涛骇浪的外交场合泰然自若、潇洒从容的表现,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胸怀和气势。

第二,推心置腹,以真情动人。如范宣子执掌晋国朝政时,诸侯向晋国交纳贡赋的负担很重,郑国对此也感到痛苦。于是,子产在郑简公向晋国朝聘时托人带一封信给范宣子。“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2](《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p497)指出范宣子执掌晋国政治,大权在握,索贿很容易,但若求美德之令名确实很难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宣子看重自己的令名,不要贪贿而毁令名。信的末尾,引用《诗经》上的话进一步说明德与国安身存的关系。“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之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 [2](《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p498)指出重名德,则国可长存,家可久安。有令德的君子是快乐的,是邦国之基。以此告诫宣子“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以象牙值钱而自毁其身,说明大臣重币无疑是自毁其身。子产善于说理,而且推心置腹,情真意切,没有客套和废话、空话,句句铿锵有力,处处为人着想,如“侨也惑之’,“何没没也”、“将焉用贿”等语,言词委婉而又恳切,使人听之不能不息贪贿之心。这样的表达不使人产生反感,易于为人接受,比直吐其辞的语言效果更为妥贴。

第三,宽猛相济,刚柔相成。春秋时代,兼并之势日将突出,小国承担着过重的贡赋,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与强权斗争,但为了不触怒大国,遭受讨伐,又不得不十分讲究措辞。郑国的外交辞令,时代特征非常明显,委婉而不懦弱,关键时候敢于据理力争,分寸感把握的恰到好处。如楚国的令尹公子围,到郑国聘问兼迎亲,带了很多士兵。子产看出来者不善,提出将聘礼与迎亲礼在城外进行。郑国先是委婉地以“敝邑蝙小,不足以容从者”为由,拒楚国公子围于城外,公子围派人指责郑国,言辞理直气壮,使人无从置辩,把子产逼到了绝处。面对大国的指责,婉辞辩解已无济于事,子产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郑、楚成婚,本想依靠大国来安定郑国,而你们却以兵迎亲,“包藏祸心以图之”,戳穿了楚国的阴谋。对于楚国的祸心,子产虽然愤慨,但也不便过于直露,触怒对方,依然委婉其辞,用替人着想的口吻来说服对方,让对方理解:郑国失去楚恃而取灭亡是小事,怕的是依附楚国的其他侯国,会以郑为戒,无不恨楚,抗拒楚君的命令。把郑国对楚之恨扩大到诸侯共恨之中,使楚国不得不打消袭郑的念头。

以子产为代表的郑国外交家言词的委婉典雅而不失力度,体现了弱国在强国之中求生存的形势特点。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封国虽已显露出相互吞并侵伐的意向,但表面上仍要假装尊崇周室的王权,很多时候还存在着用“文”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就为春秋雅辞的盛行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历史舞台,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当今时代,了解春秋时期用语特色以及借助赋诗进行交际的语言运用技巧,对今人提高语言艺术仍然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猜你喜欢
子产郑国诸侯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宽容的力量
烽火戏诸侯
春秋那棵繁茂的树
子产受骗皮皮猪卡通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齐鲁大地诸侯小国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