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管理 无为而治

2015-08-19 12:31应爱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

应爱芳

〔关键词〕反转管理;班级管理;班主任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是其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实际操作中,作为班级管理“主角”的学生往往被“边缘化”,成了“看客”,而班主任却成了“消防队员”或“警察”。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求班主任准确定位班级管理的主体,更要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班级的认同感,对集体生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一、正确定位,提升班级认同感

(一)芝麻变西瓜,我的班级我最爱

组班伊始,同学是新的、教师也是新的,一切都从“零”开始。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表现都会有“一切重新开始”的定位,对教师、同学给自己的评价会充满乐观的期待。班主任若能抓住这一契机,开展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视学生为什么样的人,他的学生最终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正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对育人工作真谛的生动诠释。同样,班主任对班级的认可程度也将决定着班集体的发展方向。所以,开学初,班主任充分挖掘班级优势的介绍显得非常重要,给出适合本班实际的发展目标也必不可少,因为充满自信又值得期待的目标更能激发人的斗志。好的开始不代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就会销声匿迹,这时需要班主任采取技巧:对于班级管理中哪怕是个别或部分人的积极表现,班主任也应“夸大其词”,甚至不惜把一粒芝麻当作西瓜来表扬;而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不足应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能课外解决的问题就不课内做,能个别交流的事情就不兴师动众处理。久而久之,学生的班级自豪感、荣誉感就逐渐形成了。

(二)认同到协同,我的班规我制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需要“人治”,也需要有一定的“法治”基础。学生从认同班集体到能主动为班级建设努力付出是需要时间的,这其中的过渡地带我们称之为“协同管理”。在“协同管理”期间,学生需要明确在班集体中生活、学习应尽的义务和不能触碰的基本底线,并在一定力量的监督下保持和基本要求一致。

为此,班主任需要尽可能发挥班队课、午间谈话时间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管理经验和近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梳理影响班集体建设最重要的部分,讨论应对之策,进而逐步形成班级班规,也即每位学生都要为班级发展遵守的几个约定。其中涉及的问题可以是学校重点推进的工作,也可以是根据班级现状急需做的工作。只有每一环节都做好了,整个班级的发展才能有序推进,否则,班级管理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倒了。一旦班规班纪内化于每位学生的心中,习惯养成也就成了举手之劳。

二、舍我其谁,确立管理核心团队

集体认同感和班纪班规仅仅是班级管理的前提,组织一批堪为学生榜样并监督其他同学执行的管理核心团队也很重要。在班级实际管理中,班干部队伍形同虚设、以分数论“去留”的现象比比皆是,班主任因为生怕学生“办不成事”而“不放心”“越俎代庖”的事例也不胜枚举。要让学生建立起“舍我其谁”的底气参与班级管理,需要的是班主任的“放手”和“呵护”。

(一)自愿加自信,我的班级我来管

强扭的瓜不甜,强摘的花不香。从小组长、课代表直到班长中有一个环节的管理出现松懈,整个班级就会像机器一样运转不正常,因而班级管理的核心团队——班干部,必须是由自愿、负责且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的学生组成。班干部推选之前,班主任必须做好铺垫以确保参加人员抱着争取机会提升自己能力、为同学服务、为班级争光的目的,其他同学也应在有利于公正、公平地做好班级管理的前提下慎重投票。在此基础上,经过自荐或他荐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干部(总数可以为岗位数的1.5倍以上)就可以进入试用期。这样,最后确定的班干部团队就会具有较强的公信力。

当然,在试用期间班主任对班干部工作的开展也应给予悉心的指导,并不失时机地鼓励班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班级管理中的顽疾,班主任应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加以解决,让班干部们相信“一把锁肯定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譬如,要做到晨间跑整齐划一是非常困难的,一开始师生们一起想了很多办法却收效甚微,最后在班长找来阅兵仪式中行间的数据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间距太小(即行与行间缺少了一个调整的缓冲区),稍作调整后发现效果非常明显。对初尝成功体验的班干部来说,这可是班级管理中的转折点,此后的工作一定会越来越顺利。

(二)机会加机制,我的责任我来担

推选好班干部仅仅是确立班级管理核心团队的开始,形成班干部会管、敢管的风气可不容易。班里偶尔也会出现选上班干部就万事大吉的人,这些人“做事”怕耽误自己学业,“管事”怕得罪同学。碰到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可引导学生在班队课上讨论、分析这种现象的危害,并给当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当然在此之前班主任应和他先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这样做既增加“班干部”的神圣感,又强化了“班干部”的严肃性。

墙倒众人推,事成众人帮。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不能包办代替。这样做一方面不利于发挥班主任掌舵的功能,影响其对班级发展方向的思考,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及能力的提升。因而,班主任应适当学会示弱,让学生显得更加优秀。此时班主任的“无为”,才是真正的“有为”。看似班主任在“偷懒”,事情都是班干部在处理的,课代表处理不了的事找值日班长,值日班长处理不了的事找班长,层层管理、各司其职,但事情的发展却一切尽在班主任掌握之中。这样,既锻炼了班干部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

三、赏罚有度,巧用人文奖惩

在“赏识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众多教育案例充斥下,似乎今天的孩子们批评不得了。在“华东政法大学大四女生被批评后泼开水”“湖北初中生被批评后跳楼”等诸多事件的拷问下,我们发现:适当惩罚、挫折教育是必需的。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无条件地回避惩罚的使用,不仅不会更道德,相反倒可能是一种有违师德的教育渎职行为。显然,有技巧、适当地开展挫折教育又成了教师们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奖罚反转,体验切肤之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十几岁的孩子。班级管理中适当的奖惩还是必要的,否则挫折教育、责任心的培养从何谈起?学生犯了错误,理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怎么引导学生“变处罚为承担责任”是有技巧的。换个称呼、角度,甚至可以把处罚变为奖赏。像有学生在作业整理课上浪费时间,且对此体会不深。这时,班主任和家长打好招呼,家校合作好好让孩子“体会”浪费时间的可怕性很有必要。作业整理课没有好好利用,傍晚教师还奖励了半小时和同学聊天,回家爸妈又要求按时作息,作业还怎么可能按时完成。晚上急得快哭的孩子只得第二天一早起床赶作业,此时作业是完成了,但过程中体会更深的是“因为课内浪费时间而造成的恶果”。接着班主任和家长的“双簧”就好唱多了,可想而知这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旧病复发”了。

(二)以心交心,化干戈为玉帛

班主任不仅是“学高为师”的“经师”,也是“身正为范”的“人师”。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说道:“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其实,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走出校门后获益无穷、终身难忘的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而是“先生的音容笑貌”,是师生间真诚的精神对话。而学生对于班主任的敬畏并不是因为教师的严厉,更重要的是源于害怕失去教师对他的欣赏与信任。七八年级学生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或升级到用手脚来说话。班主任该怎么办呢?肇事双方自我分析不足,进而寻找合理的处理方案就是较好的“无为而治”之法,班主任只要在此期间不时地插入几句:“表述还挺清晰的”、“很好,不回避自己的问题,像个男子汉”、“没看错你,聪明人自己会处理”等就行了。原本“气呼呼”而来的孩子们,往往“开开心心”地回去了。“豁达”“善解人意”的班主任形象也就随之植根于孩子的心中。久而久之,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你再用何种方式去批评学生,他们都会乐于接受,因为此时的班主任已经成了他们心中的知心朋友。

谈“反转管理,无为而治”并非放任不管,而是适时放手让学生学会“自理”,在自理中学会担当“责任”。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杭州,310006)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