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需要过程

2015-08-24 07:25
商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陋习雕像国人

国人可能不会想到有这么一天:如果外出旅游因为行为不轨,将被列入“黑名单”公布于众,成为全国游客的“反面教材”。2015年4月,《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对外公布实施,这既标志着国家对于公民社会不良行为的关注程度,同时也从侧面折射出我们国家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广泛性。

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三起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榜上有名。

因为不文明而被曝光,这对国人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不管适应不适应,接受不接受,众说纷纭中对不文明行为说“No”的大幕强力拉开。

旅游本来是件很愉快的事,外出旅游的人,大都抱着一副好心情,好状态,在幸福中行进。然而旅游过程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事事如意。出现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在情理之中。但有些人却沉不住气,“任性”地把事情搅得乱上添乱,引起“公愤”,甚至触犯法律。

那两位乘坐泰国亚洲航空公司因热水收费问题大为不满的安徽旅客,谩骂、恐吓、威胁空服,好端端去泰国游玩了一趟,马上就要打道回国了,却上演了一出极其丢份、素质低下的闹剧,惹得国人一致谴责。如今这两个人再去任何地方游玩,人们都会透过两年期限的不文明记录,对其严加“提防”。在吴起镇胜利山景区攀爬红军雕像,被曝光受到公众广泛谴责,并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陕西游客,这次领取的是长达10年的不文明记录期限,创了时效“纪录”。说起来与擅自打开飞机应急门的违法行为相比,攀爬红色雕像所造成的危害,似乎要小一些。但旅游部门却给这位“不长眼”的游客下了张大单。解释只有一个,攀爬错了地方。这也给其他游客敲响了警钟,景点上具有纪念意义的雕像,纪念碑是不能随意攀爬,不能做不检点行为,否则要付出大代价!

这些年,随着老百姓腰包的钱多起来,旅游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仅去年一年,国人旅游就达到36.3亿人次。期间要与交通、铁路、民航、旅游、餐饮、公安等多个部门打交道,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考验着每一个人的素质和行为。

有些人长期养成了一些不文明的陋习,这是有目共睹和不可掩盖的事实。被媒体已曝光多次的诸如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加塞、非吸烟区吸烟、抢座、乱写乱刻等举止,几乎人人皆知,人人谴责。实际上,这些见怪不怪的陋习,现在虽也有人时不时故伎重演,但人数已大大减少,已被逐步长大的国人旅游大军淘汰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些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看似与所谓的传统陋习并无直接关联,但一旦发生往往会令人惊讶,甚至瞠目结舌。在国外,用公共卫生间里的洗手盆洗脚,在喷池里光着脚丫乘凉,公共场所里打手机高声喧哗等,都会令在场的外国人侧目。还有几近“哄抢”式的疯狂购买,与正常的消费形成鲜明的反差,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日本的马桶盖、电饭煲,法国的高端奢侈品店,美国的奥斯莱斯名牌折扣街,动辄涌来成群结队的国人,然后扫荡式的购买,这未必就是富足的表现,其折射出的是一种盲从和任性。许多人买回来根本用不上,造成极大浪费。当然这些举动与那些赤裸裸的不文明行为比较起来,可能引不起更多的反感。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游客在欧美扎堆抢购奢侈品,也曾屡屡成为当地媒体嘲讽的对象。

国人不文明行为涉及面较广,且不分内外,这是件令人头痛的事,但也不必为此丧失信心。实践已经证明,越来越多的人在改变自己,特别是在改变传统遗留下来的诟病。文明需要过程、时间和经历。任何文明都是从不文明中走过来的,包括我们津津乐道的那些发达国家,都有一个蜕变的历程。《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迈出了法制和道德约束可喜的一步,但愿能起到警示和事半功倍的作用。

猜你喜欢
陋习雕像国人
有奖问答
跟踪导练(四)3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被嫌弃的宋国人
沙漠里的无名雕像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炒楼陋习
育儿陋习
官场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