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26 22:56曲环
新课程·上旬 2015年6期

曲环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语言文字的记忆和认识,不能脱离其本身单独出现,不然学生在记忆汉字时就会只记其形而忽略其意,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时,应督促学生随文进行识字,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将汉字记忆清楚。

关键词:随文识字;小学语文;应用

识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本身属于一种语言,汉字只是构成语言的一个组成单位,脱离了汉字,就无法形成语言,而脱离语言,即使再多的汉字也没有用,因此,我们在教小学生学习汉字时,一定不能脱离语句这个大家庭,让学生在文章中逐渐认识汉字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汉字。

一、初读课文,将生字一一画出

在讲授一篇新课文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初步的默读一遍课文,将课文的大体意思掌握清楚,并将课文中不认识的汉字一一标识出来,并对着汉语拼音将这些汉字拼读出来。

比如,在讲授《月亮湾》时,教师先让学生将课文初读一遍,学生大体掌握了课文主要讲的内容是在描述作者的家乡月亮湾,接下来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将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标识出来,班级中的学生大致将“湾、绕、缓、映、烂、朝、坡”几个字标了出来,当学生标出来之后,学生这一阶段的任务就完成了。

这一步尽管简单,但是学生却将文章中的大体意思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后期学生学习汉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读课文,将生字一一理解

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并对文章中的生字都画出来以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精细的课文学习,并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在语句的学习中加强多生字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月亮湾》时,当教师讲到“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影音,一个原本非常寂静的小山村中,大家都在享受着生活,突然洪水爆发了,湍急的洪水将大家吓得到处乱跑,于是有的上了房,有的爬上树。当教师放完这段视频后,询问学生:“大家看到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触?”“可怕。”“洪水千万别来。”这水好急啊,我们遇到肯定没处躲。”教师继续引导:“对啊,大家想想,如果月亮湾的水是这样的,那作者还会夸他们家乡吗?”“不会。”学生回答,“那么大家想想文章中缓缓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纷纷表示肯定,是褒义词,于是大家纷纷将缓缓的含义猜了出来。

汉字离开文章就会脱离它的意思,而教师如果能将课文的理解在更加直白的画面中进行还原,学生理解汉字就更加轻松。

三、朗读课文,将生字一一记忆

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对生字的理解也基本到位,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一一的记忆汉字,有了前期的理解,学生再进行汉字的记忆就比较简单了。教师只需让学生熟读课文,并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想想教师讲过的汉字的含义,很快就能将汉字记住。

比如,在记忆“烂”这个字时,学生在读到“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而每当学生读到这句话时,学生就会想到教师在为了让学生理解“烂”这个字是给学生创设的情景——五彩缤纷却又有些刺眼的阳光,于是马上就想到“火”字旁,同时“烂”与“兰”字同音,于是学生很快就能将这个汉字记忆清楚。再比如,学生在记忆“缓”这个汉字时,当学生读到缓缓流动时,故意用手做出慢慢的进行移动的动作,学生立刻想到“缓”就是“慢”的意思,于是想到“缓”这个字的笔画肯定很多,因为只有多写得才会慢,这样学生在边朗读课文的同时,汉字也就渐渐地记忆清楚并书写正确了。

总之,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将汉字与文章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千万不要将其与文章这一整体脱离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汉字的同时,更好地把握汉字的结构和含义,使学生在学习汉字初始阶段就能正确地把握汉字,保证以后继续接触汉字时不会出错。

参考文献:

刘梅.随文识字之初体验[J].华夏教师,2013(0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