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百年回眸

2015-08-26 14:08段泽林
中国美术 2015年2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中央美院美院

段泽林

1917年,蔡元培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先声。一年之后,在蔡元培的倡导下,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这座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如今已经发展成中国美术教育界的领头羊、国际知名美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已经97岁了,四川美术学院将迎来75周年校庆,而伴随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诞生的西安美院也已走过65年的光辉历程。

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教育事业中的一环,其发展变化与国家的整体环境密切相关。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普及大众美术,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火热一时;在“文革”前的17年中,美术教育进一步奠基和发展,学科逐渐完善,创作课开始成为教学主流。国家改革开放后,面对新形势,美术院校纷纷立足自身传统,挖掘特色,发挥优势,逐渐与世界美术院校比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日渐萌发,建立国际一流美术学院已从最初的梦想正式提上日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应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带动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中央美术学院在建校95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提出“传承美院精神,共创百年辉煌”,并通过一系列重要举措,向着全面建设具有鲜明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美术学院迈进。中国美术学院借助周年校庆,更加清晰自己办学的定位,试图找到中国变革年代的精神地图,找到学院历年而不衰的学术脉络。而诸如国际知名艺术学院院长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对话论坛的持续举办,泛欧美亚的“国际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沟通网络”日渐形成与完善,在彼此的交流借鉴中,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正式步入国际轨道。

立足传统认识自己

对于中国的当代美术教育而言,主要的功能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美院承担。由于地理位置和教学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各个美院在不断地摸索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和教育模式,而对自身传统的认识往往是其思考的起点。

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办学目标的西安美院,扎根西部这片文化厚土,努力从西安这座古都的历史遗存中汲取营养,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创作教学上,依托黄土地与古城墙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传统。西安美院拥有周秦汉唐的历史遗迹以及民间美术、延安文艺、长安画派与黄土画派等传统文化资源。西安美院地处十三朝古都西安,有着得天独厚的周秦汉唐文明,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其资源特色:当地的民间美术是主流美术的一部分,黄河流域保留完整的原生态民间艺术是西安美院取之不尽的教学素材;延安文艺对新中国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曾起到重要作用,今后仍将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长安画派与黄土画派的发展都与西安美院的教研密不可分,这两个画派为西部的艺术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与西安美院不同,地处北京的中央美院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以中央冠名的高等学府。其对行业的领导力、在业界的威望以及培养出的一代代美术家无需赘言;她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和薪火相传的师生情谊,使中央美院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和教学体系。归结起来,中央美院的传统有两个;一是非常严谨的训练,这是美院扎实的传统:另一个是非常活跃的思想 兼容并蓄,面对社会、面对新文化,美院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此外,大多数央美人学术气质诚恳、朴实,不张扬且具有内力。这些足以使中央美院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每一次重大美术事件的参与者,并日益引起国际美术界的广泛关注。

地处西南的四川美术学院今年将迎来建院75年华诞,她在近30年的中国当代美术界当属成绩斐然。一批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依靠自身才华和那片土地给予其不凡灵感的美术家,曾经为中国美术教育揭开了新篇章,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四川美院院长罗中立表示,从四川美院发展历程中总结经验,专业结构、生源质量、办学条件是实现规模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四川美术学院75年来的办学传统,形成了“贴近生活、服务人民,知能并重、奖掖新人,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以及四个方面的发展特色;以教学带创作,使学生在创作和实践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的修养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坚持兼容并蓄的学术主张,营造宽松的氛围,注重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鼓励独立思考,自由发展;学校把建设艺术工作室、实验室、美术馆放在了突出位置,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高校以培养艺术人才为宗旨,将努力打造育人环境视为关键环节。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进入21世纪,随着艺术院校的招张和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的美术教育如何与中国经济社会整体形势相协调,已成为美术界人士思考的重点。当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在近两年的“两会”上不断呼吁艺考要降温时,美术院校的专家学者们也在不断调整和探索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之路。

中央美院的摄影系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增大,在近几年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毕业生。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摄影系主任王川表示,摄影系培养的学生既可以去拍时尚大片等商业作品,也可以去拍实验照片以专心探索艺术。按照他的说法,中央美院的摄影系的教学方向是使学生具备这两种可能性的各种素质。鲁迅美院院长韦尔申也曾表示,以前的美术教育注重的都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是真正的创作型人才,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之一,学院应完成由单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多能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要打破学科和专业的壁垒,使学生能够获得更科学、更合理、更丰富、更系统的知识与技能。

这两人的话道出了新时期的中国各美术学院在学生培养方向上发生的一种悄然变化。当跨界开始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语汇,美术学院就再不单单是艺术家的摇篮。根据西方的经验,纯美术在美术学院的比例正在不断减少,与设计相关的美术专业由于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而逐渐成为未来美术院校的一大主要发展方向。对于这一点,中央美院老院长靳尚谊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认识到了。他说:“我在1979年第一次到德国考察的时候,就发现西德的所有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的学生已经占了一多半了。社会发展变化了,美术专业中的设计在发达国家已经相当重要。所以1995年,我在中央美院建立了设计和建筑专业,因为我认为建筑在设计里面是领头的。从目前发展状况看,这两大专业总体发展得非常好。”

据了解,中央美院早在共和国成立初就曾参与国徽设计,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更是担当了形象设计工作,包括奖牌“金镶玉”、体育图标“篆书之美”、奥运地铁等任务,均有中央美院设计团队参与完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也有其参与。事实证明,设计是未来美术院校发展的重头戏,设计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完成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美转身,艺术设计是其中重要一环,而美术院校对设计人才的培养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与国际接轨并加大与国际知名美术院校的交流,也是新时期中国美术教育的应有之意。著名评论家邵大箴认为,中国的艺术正在影响全世界,成为其产生变化的因素,影响其格局的不断调整。而这种变化只能来自中外美院交流的频繁与双方相互了解的加深。除了举办展览和沙龙交流之外,作为美术院校,境外留学生在校比例的高低可能是最好的国际化指标之一。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希望,高水平大学都有10%留学生的要求,加大留学生比例是扩大中国的美术院校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一环。以前,我们总是会把到欧洲或者美国去留学、游学作为重要履历之一写在简历的显要位置;今后,到中国来,到依然保留西方写实传统和严谨教学的中国美术院校就读,已经成为很多外国留学生的不二选择。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最早的美术学院于16世纪下半叶就在意大利出现了;而世界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巴黎美术学院在17世纪业已初具规模;而我们的美术院校和美术教育才走过不到百年历程。中国的美术教育与中国美术一样,依然在路上。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正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必将使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更加光明。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中央美院美院
桑坤利作品选登
乐志婷作品
时代墨章
用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方式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
张建霖
构建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
对高中生报考美术院校的指导分析
中央美院展现“传统的维度”
战航
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