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政治支持的层次模型

2015-08-28 08:10于秋漫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层次模型政治参与

摘 要:本文借鉴戴维.伊斯顿政治系统分析理论中“支持”这一概念,受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启发,提出公民政治支持的层次模型。从低层到高层,政治支持的层次分为归属、信任、相关性参与、积极参与、理性认知、施加影响六个层次。依据公民政治支持的层次可以确定公民对政治系统的影响情况,从而重视公民作用,确定社会民主程度,合理配置资源,增加政治产出。

关键词:政治系统;政治支持;层次模型;政治参与

政治系统的良好运转离不开公民对于政治系统的支持。在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有了普遍提高,但就每一个个体而言,在政治生活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却有着层次上的区别。

1 引言

戴维.伊斯顿在提出政治“支持”的概念,公民对政治系统的要求和支持是政治系统运行的起点,政治当权者所制定的相应政策,即输出,是对公民的要求与支持做出的回应,政治系统就是在输入与输出间相互反馈不断循环的过程。伊斯顿的系统分析理论突出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强调了政治系统对公民回应的重要性。他将公民对政治系统的“支持”分为显性支持和隐性支持,显性支持以实际行动呈现,隐性支持则表现为心里趋向。

与伊斯顿“支持”的概念有所不同,本文提出“政治支持”这个概念是以公民对于政治系统影响力的方向为依据的,“支持”是一个正方向力,是促进政治系统良好运转的力量,本文将公民对政治系统所有有益、积极的影响都统称为政治支持。从感情色彩上来讲,它是一个褒义词,从涵盖的范围来讲,它既包括看不见的政治态度,也包括看得见的政治行为,还包含更高层次的政治参与能力。这一视角突破了以往研究中“思想—行为”视角即从“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角度研究公民对政治系统影响的局限。同时,政治支持层次模型将公民作用力的大小划分为不同层次,引入“量”和“度”的思维,为宏观上度量整个社会公民对政治系统的正向作用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2 公民政治支持的层次模型

本文将公民对政治系统支持的程度分为六个层次,每个公民都处于其中的某一层次。

公民政治支持的层次模型

(1)归属。处于这一层次的公民人数较多,他们对政治系统提供最低层次的政治支持。这些公民对政治事件和政治政策漠不关心,也没有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能力,但他认识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员,民族或国籍身份让他们产生对政治系统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维持社会成员人数稳定,组建政治系统,实施政府政策的前提基础。

(2)信任。信任是比归属更高一层级的政治支持,信任包括一个公民对政治制度、政治权威的认同以及对政治领袖和国家政策的信任。这一层级的人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护国家基本政策,信任政府及政治领袖,对于政治前景抱有希望。这一层级的人具备基本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自信,在经济上一般也具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3)相关性参与。相关性参与是一种小范围的被动参与,处在这一层级的公民对于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政治问题才会参与其中并采取行动。这一层级的公民对于政治的参与已经由潜在的态度层面上升为具体政治行为。但这些行动不是常态的,而是短暂不定期的,在特定时期特定问题面前或参与途径主动接近自己时才显示出来。这些公民用具体行动表达对政治的支持,通常表现为投票等。

(4)积极参与。积极参与是指公民主动关心公共事务,并参与其中,在与自己利益关系并不十分明显的问题上也愿意发表意见。这一层次的公民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这种关注变成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他们会积极寻找并创造参与渠道,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国家建设。这种参与的背后是对于国家的强烈责任心,简单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主动关注新政策并带动身边的人贯彻这些政策。

(5)理性认知。这一层次开始,需要的不仅是政治热情,更需要较高的政治参与能力。理性认知层次的公民对于基本的政治知识、政治框架、政治系统运行规则有一定的认识,对于特定政治事件能突破主观情绪,从辩证、整体、客观角度进行适当的政治评价。这一层次的公民懂得政治的参与规则,他们对于政治的影响不仅是积极的而且是有效的。这些人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的政治知识,能达到这一层次的人数比例较少。

(6)施加影响。该层次的公民是政治系统中最为积极的人,这一层次的人在政治系统中通常只占少数。他们可能是某个权威的政治学专家或身居要职的政治官员,他们具有政治热情和接近权利中心的渠道,他们对政治系统施加的影响要远远高于普通公民,他们是改革的推动者和社会的进步力量。

六个政治支持层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政治态度、政治行为和政治能力。政治态度是思想层面,如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对政治权威的认同以及坚定的信仰等,也可称为公民意识层面。政治行为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主要指通过利益表达,投票,选举等参与政治生活。政治能力是最高级的政治支持,通常需要具备专业的政治知识和参与政治的有效渠道。

政治支持层次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程度递进性。处于底层的公民为政治系统提供最低程度的支持,随着层次的上升,公民能为政治系统提供的支持程度逐渐上升。(2)互动增强性。处于越高层级的公民对政治越抱有热情,越希望通过与其他公民的互动施加更多政治影响,即公民所处政治支持层级越高,公民与其他公民的交流互动越强。(3)人数递减性。社会中大多数人对政治是冷漠的,只有少数人主动投身政治并具备参与政治的能力,不同层级的人数基本上呈正金字塔分布,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或在不同政治事件中,人数比例会有所不同。(4)影响因素多样性。公民所在政治支持的层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有公民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等以及宏观政治环境如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等。

3 政治支持模型的意义及应用

(一)研究公民政治支持层次有利于政府注重公民作用

公民的政治支持,是一个国家建设良好政治统治和实现有效社会管理的根本保障,也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动力。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公民政治支持层次不高,公民对政治漠不关心或没有参与政治的能力,则一定会阻碍和制约这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从而制约与之相关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公民政治支持層级不断提高的过程。政府必须注重公民作用,及时了解公民政治动态,通过研究公民政治支持层次把握民意民心,从而更加科学地制定政策,为政策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二)研究公民政治支持层次有利于确定民主程度

民主不是无条件的,民主的实施除了需要经济、制度的支持,还需要公民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如果社会中的大多数并不具备理性的政治思维,那么盲目民主,只按投票比例选择方案可能带来反面结果,导致原本正确的政策因得不到民众认可而无法开展。不同国家公民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存在差别,民主的实施不能盲目搞一刀切,而应依据国家具体情况而定。忽略公民政治支持层级的差异而照搬照抄政治制度,对于社会长远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研究公民政治支持层级就是为了掌握公民的政治热情、政治参与能力等实际情况,依次确定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实施民主。

(三)研究公民政治支持层次有利于预测政治产出

政治产出指政府制定出的具体政策方针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根据公民参与的基本规律,政治产出=政治要求×政治支持。因此,为了提高政治产出,必须保证政治要求和政治支持双高。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公民政治要求和政治支持都较低,导致政治产出低。如今,我国公民的政治要求普遍较高,但政治支持在不同问题上却有所不同。研究不同问题上公民的政治支持程度就是为了提前预测不同政策方案的政治产出,以便更好配置资源。对于获得公民高政治支持的政策加大资源投入,争创造最大政治产出;对于公民政治支持較低的政策斟酌修改或适度配置资源,从而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4 提高公民政治支持层次的建议

(一)加强公民政治教育

培育公民政治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教育。首先,加强学校政治教育。政治行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必须从小学生开始进行公民教育,告诉他们法律的意义,教会他们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并履行自己的政治义务。其次,开设公民政治课程。面对社会中的公民开设公民课程,以最直接的教学形式,向公民传授我国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参与政治的方式和程序。最后,开展政治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如社会调研、社区服务、国情考察等,引导公民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体验公民角色,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从而提高公民政治支持的层次。

(二)塑造民主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与政治支持程度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传统的儒家政治文化属于“依附型”政治文化,臣民认为自己不可能对政治产生影响,因而只是被动服从,既没有愿望也没有能力去参与政治生活,政治支持层级很低。塑造民主的政治文化,有利于提高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在社会上形成人人参与政治的良好氛围,从而让公民对政治有更多的关注,提高公民的政治支持层次。

(三)建设良好政治制度

制度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规则,规范了方式,提供了渠道和支持,是一切政治行为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扩大两会效应,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民主协商制度的配套制度建设,不断增加“两会”透明度、开放度、参与度,打造政府与公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加强基层政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政治参与,及时发现并满足公民的政治需求,避免政治冲突。还应抓紧建设电子政府,把观看型网站变为互动性网站,让政治体系与社会各界信息共享,同时方便政府听取民意。发展社会团体,通过社会团体把公民有序组织起来,使利益得到聚合,使表达更具影响力,使政治行为更有组织性规范性合法性。通过政治制度的畅通,引导鼓励公民参与政治,培养公民参与能力,提高公民对政治系统的支持程度。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4

[2] 陈振明,李东云.“政治参与”概念辨析[J].东南学术,2008(4):1

[3] 房宁.政治参与蓝皮书—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4

作者简介

于秋漫(1990-),女,硕士研究生,河北省廊坊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方向。

猜你喜欢
层次模型政治参与
基于层次模型分析网络空间安全威胁与对策
《EDA技术》教材改革的研究
基于SOA架构的Web Service体系研究
航电系统数据危害的模式和原理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对策研究
三维建模流程的优化和简化
构建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层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