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层次模型

2009-09-16 10:00施建军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

吴 琼 施建军

摘要: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管理中作用日益加大,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从示范效应和感染力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层次模型,分析了该层次模型的系统要素,探讨了该层次模型在管理过程中的可能的应用范围,对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理论的基础和应用度做出了有用的探素。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非权力性影响力;企业管理者;层次模型

企业管理者影响力是指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实践中,通过自己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表现,影响和改变自己所在组织成员或其他组织成员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力。根据企业管理者的授权程度不同,一般可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种。

企业管理者的权力性影响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位权力。它的大小是根据管理者在企业中所担任的不同职位本身所赋予任职者的权力大小而定。事实上,企业中的管理者权力影响力是通过等级制度原则,按照授权的大小和层次给予管理者的管理权力。在管理实践中,大量的管理活动经由权力性影响力组织实施,这是企业组织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然而,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由于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和管理者思想的多样性,很多事情,光靠行政授权自上而下强制推行并不总是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公司想派一个员工长期驻外工作。仅用一个简单的行政手段让他执行命令,可能会使他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拒绝服从。但是,借由企业组织内的非正式群体领袖或企业外部的一些非相关工作者,这类棘手的事情却可以迎刃而解。对这一类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我们决不能轻视。

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从本质上说是管理者的感染力和魅力,是在他人对管理者的品格、价值观、才华、外形气质等认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产生的信服、敬佩和爱戴等心理,并由此自发地产生出内在的驱动力,表现为行为上的自觉趋同和追随,从而有效的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组织中的一种看不见但行之有效的软力量。它源于管理者的内在素质、深层次的价值观和言谈举止中表现出的感染力。感染往往比强迫更有力量。企业管理者的权力性影响力往往用强制和命令的方式来达成目的,容易和个人意志相抵触,引起逆反心理,使得企业运营中产生不和谐的因素;而拥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人对他人的影响是自然的、无形的、潜在的,在一方对另一方的认可、钦佩和崇拜过程中,达到被管理者自愿服从,管理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一、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层次模型

对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研究通常是先分析其构成要素,再通过构成要素来解释非权力性影响力在企业中是如何产生并发挥作用的。有效的分析其构成要素可以帮助管理者改变行为和心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同时,被管理者通过环境系统的互动,接受非权力性影响力,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李雁方、李晓辉(2000)提出:非权力性影响力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涵养、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张新梅(2003)提出:应该从三个方面不断增强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品德修养、知识面和工作能力;陶健、周汝江(2003)提出:非权力性影响力表现在——高贵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个性品质、丰富的知识、优异的才能和感情因素上;宿春礼(2006)提出:非权力性影响力有七个要点——形象、语言、实力、品格、情商、人际关系和细节:刘文阶(2006)提出:非权力性影响力有五个构成要素。分别为资历、知识、才能、情感、品格;艾伦·科恩(2007)提出: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交易”,本质在于互惠,管理者需要了解自己的目标、优势和资源,建设有效的关系网,实施双赢互利的交易策略;沈小平(2008)提出: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有十大要素,分别是——良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超群的才能、深厚的情感、牢靠的信用、务实的作风、公道的言行、突出的政绩和廉洁的操守。

上述文献显示:对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研究大多从平面角度、平行层次来分析其构成要素,反映不出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递进层次和层次结构。笔者认为:依据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管理行为中作用大小的不同,可分为四个层次,它们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递进结构,对管理者提升该影响力的作用自塔尖到塔基逐渐加大,越发重要。

1,财富和形象。在影响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大小的构成要素里,财富和形象处于金字塔最高层,但它们是最基本的要素。

(1)财富:指对物质的需求和资金的占有。在物质形态上,人由于自然的需要而充满着对物质财富占有的欲望,而物质财富的合法占有程度往往也体现一个人在社会上奋斗成功的标志。所以财富除了满足个人的需要之外,还体现个人的价值实现,由此导致人类对个人财富的大小多少的评价,反映了此人的社会价值,形成个人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2)形象:企业管理者的形象一般包括管理者的仪表、穿着、言行等外在表现能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同时还包括了企业管理者经过长期的修炼所形成的气质、风度、神态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企业管理者的形象一方面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另一方面对被管理者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在人与人交往中,通过管理者的感染力,可以产生较强的示范效应,在被管理者学习和被示范效应感染的过程中,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产生了作用。

2,智商和情商。企业管理者的财富和形象要素对公司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是显层次的,一般通过被管理者的直观感受而被感染。研究表明,它的影响力的效用是短期性的,不可能持续发展。原因在于财富和形象要素其作用力时间短,容易瞬时消失,不易产生持续恒久的感染力。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管理者的智商和情商对被管理者有较大的感染力。

(1)智商:在学术界将管理者的智力能力的大小的测定以商值来表示,称为智商。一个人通过良好的智力基础训练、必要的学历教育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的训练,他的智商就会显著提高,变成一个睿智聪明的人,一般来说,智商高低反映了管理水平的高低,智商表现出管理者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反映出管理者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面对重大危机和挑战时的眼界、胸襟、胆识和勇气,还表现为是否敢于创新、善于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上。工作实绩往往成为智商的一个最直接的衡量指标,善于发挥其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企业管理者往往能经由出众的专业管理能力取得实际管理成就,以精湛的管理水平驾驭复杂局面的指挥能力,赢得他人欣赏和信服,获得被管理者的崇拜和认可,产生示范效应。

(2)情商:在社会科学中,将管理者的情绪、情感和情操所形成的对他人合作和协作力所产生的商值大小称为情商,又可称为情绪智力。在企业中,管理者想要有效的影响他人需要具备较高的情商。高情商的管理者善于迅速融入企业中发挥凝合力,使企业要素产生协同效应,拉近和

被管理者的心理距离,并保持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情感的亲和性和稳定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看法,影响了被管理者的意志、决心以及战胜困难的能力,影响被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是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要增加和他人感情的亲和性就需要管理者主动的付出尊重和关怀,增强感情互动,善于换位思考、满足他人需求,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增加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度、亲切感和认同感,增强企业管理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放大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

3,价值观和愿景。人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人的行为。价值观和愿景处于金字塔的塔基上端,它们是人意识形态里最基本但又是最深植于心的部分。它所形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大小关键在于企业成员之间的共享度和接纳度。

(1)价值观: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人的内心和精神层面,一般说来,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实际沟通往往体现在内在精神部分。因为精神的共鸣折射出人内心深处真正的追求和渴望,会产生自发的信赖和追随,这是纯粹的吸引,看不见也摸不着,甚至可能使人的行为脱离规范的轨道。导致行为失控,甚至极端状况下被管理者会受到思想输出者的控制,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事例表明,各类宗教教派领袖总是代表了他人愿意追随的价值观,他们通过影响别人精神的方式进而影响舆论,甚至影响到世界的和平。因此,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各类宗教教派领袖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最大的。可见,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被越大范围内的人群接纳和认同,他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就越大。

(2)愿景:反映管理者对企业组织目标和个人成长目标的期望和心愿,通常是对未来的憧憬和预期。不仅反映企业管理者行为追求的方向,也是凝聚团队的行动纲领,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在一定阶段所要实现的目标。一个有效率的企业,必须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关系,除了价值观一致以外,重要的还有对企业目标的系统认可。企业成员对企业目标有共同的追求,形成合力,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如果企业成员对愿景认识不一致,工作中就会产生不和谐因素,阻碍工作的推进,必然造成企业目标难以实施。由此可知,愿景也是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企业成员内心世界中,愿景的一致性成为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里,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是通过愿景的一致性而达到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实现企业目标最大化,

4,道德和品质。道德是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指导标准,是规范人类行为的价值尺度。道德和品质处于金字塔的塔基,是企业管理者行为最基础的决定力量。人的管理行为,一切都服从于道德标准和人的品质。不论是财富和形象、智商和情商、价值观和愿景,都源于人的道德和品质。小成在智,大成在德,就是这个道理。

企业管理者德行状态形成强烈的感染力和示范效用,正所谓榜样的力量,它能感染人于无形,所有的榜样一般都是“以德服人”。道德力量是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核心基础要素。

(1)道德:一个拥有强大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企业管理者,除了拥有我们所熟知的传统美德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方面显示出管理者的道德标准:一是看他如何面对利益的诱惑,即本性;二是看他如何面对社会,即责任,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因此对于人的本性不能简单的用非善即恶来衡量。市场经济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假设,因此管理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合乎道德的价值标准。但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要以合法、不侵犯社会和他人利益为标准。企业管理者所要达到的结果和采用的方式需要和我们整个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信仰相符合。同样,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在他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后,要能关爱弱势群体、注重价值实现、支持环境保护等。一个道德完善的利益最大化追求者,通常通过他取得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产生非权力性影响力。

(2)品质:反映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表现出的品味和素质,是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表现。品质通过企业管理者的为人、待人接物的能力、容人之胸怀等多方面表现,形成非权力性影响力。反映企业管理者品质的要素有很多,仅以胸怀为例做简要分析。一个胸襟宽阔的管理者,不仅能容人之过,还能容人之贤。容人之过,简单说来是不苛求完美,允许别人犯错误,与人相处求大同存小异,为了达成目标,在不损害原则的时候善于妥协。还包括对别人对自己非原则性的伤害也能豁达处之,从容化解,容天下难容之事。容人之贤,简单说来是对于比自己优秀的人,要抱有学习和合作的心态,不嫉妒不打击,必要时能为他人的发展创造空间,争取双赢。还包括对敢于直接对自己谏言的人要抱有感激的心态,不打击不报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面对企业管理行为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品质要素在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二,影响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层次模型的系统因素

由上述模型可知,企业管理者可以依据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低在不同层面上展示其非权力性影响力,但该模型的运用前提是该影响力的发挥处在一个静态环境中,是单向的、自发的、潜在的对外辐射。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该影响力的作用程度因企业管理者所处环境和管理者自身素质条件的不同而异,同时,影响力的受众群体状态和接受者的意愿也显著影响该影响力的效度大小。

1,环境和手段。如本文开头所提出的,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本质来源于管理者内化的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产生的吸引力或行为的感染力。企业管理者发挥自己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他和外界交换能量和信息来达到影响他人目的的过程。但这种影响力是单向的、无形的和潜在的,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中、经由某些适当的方式,才能够将这种非权力性影响力充分放大,激发被管理者的模仿欲。

(1)环境。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①在农业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递阻塞,管理者只能通过自己的艺术、思想和信函等传统方式获取和传播信息,由于信息传播的阻滞性,当时在社会中占绝对主导作用的还是权力性影响力。权力导致社会的等级和系统管理,而对管理者的人格要求并不高,社会管理处于人治时代:

②在工业经济时代,广播、电视、电影使得信息交流变的快速,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着沟通的不便和信息的障碍,企业管理者获得和传播的信息往往受到人为的过滤,是片面和局限的,因此,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有限度的发挥。

③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无限扩大,英特网使人与人之间交换信息的数量和速度出现了几何级的增长。在信息交换速

度疾速提升的同时,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在不断的发挥作用。在信息社会里,人们通过强化自己的注意力,淘汰垃圾信息,来关注自己的兴奋点。注意力必然成为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资源。

被管理者的注意力给管理者在组织的内部或外部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留下了足够的扩展空间。被管理者除了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以外。重要的是关注企业管理者所发散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各类要素。在各类要素的影响下,发挥个人对企业的最大效用,促成企业目标的实施。这就是被管理者注意力效应。

(2)有效的方式。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影响效果不仅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还和采用的手段密切相关。同样的信息在不同情境下用不同方式传递和接收,效果大不相同。被管理者通常在接受非权力性影响力时,不同的沟通方式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①接受示范:为了有效的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被管理者应该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本着扩散和示范效应最大化的原则,接受管理者的示范并通过内心的激励形成被管理者工作的动力。被管理者在示范的作用下,应协同双方的道德观、价值体系、智商情商以及个人的形象,使双方有很好的配合,为企业目标的实施和系统的协调提供示范样本。

⑦目标一致:在接受示范效应的基础上,如果被管理者能够深思熟虑,考虑长期规划,就比只考虑狭隘和短视的眼前利益更能实现组织愿景。被管理者要克服自身对利益的渴求,在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感召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使企业的目标逐步实现。

③有效沟通:由于管理的方向最终都落实到企业员工身上,因此,企业管理者最有效的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方式莫过于沟通。沟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日常事务沟通,即进行管理者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包括解释各项管理决策的背景及执行方法、组织的规章制度,对错误的指示和误导性的信息做出快速反应、进行危机公关,以及为了解、增强组织内人员感情所必须的各种交流;其次是目标导向沟通,即有目的有规划的围绕一个或多个有意义的主题,举办活动或者交流会,以强化组织中心的目的,推行特定的战略措施。再次是关键人物沟通,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互访、交流、研讨、会议、特定的专项活动等多种形式与关键人物建立长期良好的互动关系。沟通的形式是多方面,多形式,多路向,多角度的,它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效机制。

2,接受者及其意愿。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效果还极大的依赖于接受者。由于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及理解程度的差异,在接受管理者传递过来的信息时,他的自身会产生一个过滤,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只接受自己文化背景所认同的信息,因此同一个信息传递给不同接受者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了解和分析接受者的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影响力传播和扩散,对管理者来说十分重要。

(1)对知识精英团体。他们处于管理的中高层,已经超脱了物质层面的追求,更关注的是精神层面的价值。他们大多追求实现个人的梦想、价值观共鸣、组织认同和社会荣誉,大多注重自身形象塑造和道德品质的修炼。以高雅文化和业余爱好做媒介和他们产生精神共鸣和同舟共济的感觉,发展起长期友好的关系,常常可以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2)对大众团体。由于他们还没有解决物质生活的需要,因此物质的激励、职业的安全、职位的晋升对这类处于中低层的人员来说仍然是最有诱惑力的。在对他们施加影响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展示自己的智商和情商,让他们产生信服感和尊重感,其次要善于运用各种能有立竿见影效果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励和及时激励,就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三、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层次模型的应用

企业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之中,同时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同一个企业中可能存在多维度具有该种影响力的管理者,他们的影响面可能有所交叉,而各自有自己独立的影响力,只是影响力程度有所差别而已。因此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既要注重培养和发挥自己的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又要注意因人而异,力争发挥出影响力的合力效应。

通过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层次模型,我们不仅可以分析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要素,通过其要素的建设和有效的组织传播,达到提升企业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同时,这一模型还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评价企业本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程度和大小,我们可以试图建立并评测企业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影响指数,通过影响指数值来评价企业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大小和发展方向。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的价值观、形象、目标的协同与一致,这些因素都会极大地影响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我们还知道,企业文化通过管理者的行为发生作用。因此,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必须把自身的修炼当作企业的功能予以强化。强化企业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必须大力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构建生动活泼、目标一致、众志成城、同心协力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才会无坚不催、无往不胜。

在现实的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往往表现为渐进式和潜在式的,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和沉淀。这表明企业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恒力。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长期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可以不断靠近企业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组织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如果使用得当,通过组织企业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以极大地促使企业目标的实现。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在企业中的作用,才能提升企业效率,提高企业效能。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试论新时期企业管理者的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论企业管理者媒体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及路径
论西部企业管理者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