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皮联合VSD技术在特殊部位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2015-09-03 10:34张颖佳王继华张景波朱礼昆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厚皮皮片植皮

汤 婷, 张颖佳, 郭 群, 王继华, 张景波, 朱礼昆

植皮联合VSD技术在特殊部位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汤 婷, 张颖佳, 郭 群, 王继华, 张景波, 朱礼昆

感染创面; 中厚皮片; VSD; 植皮

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材料(VSD,武汉德骼拜尔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生产)联合自体游离中厚皮片治疗特殊部位(如大面积创面、头、手足、外固定架创面等)感染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75 岁。其中,车祸伤15例,重物砸伤8例,瘢痕溃疡癌变4例,农耕机挖伤伴有开放性骨折2例,头皮撕脱伤1例。创面分布于头部、躯干、四肢,最大面积为40 cm×38 cm。细菌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16例,大肠埃希菌7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混合感染4例。

2 治疗方法

2.1 围手术期处理 患者入院后,对其积极改善全身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并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2.2 操作步骤 本组中,除1例大面积头皮撕脱伤患者采用修薄后的撕脱头皮回植外,余29例全部采用自体游离皮片移植。手术时,先对创面再次清创,用刀片将新鲜肉芽组织刮至渗血,再将切取的皮片经适当修剪后,与创面边缘健康的皮肤进行缝合,完成创面植皮。用生理盐水和乙醇先后擦拭创面周围皮肤并拭干,根据创面大小选择VSD敷料,并进行适当修剪;安置完毕,与创面周围正常皮肤缝合;敷料表面贴无菌生物半透膜,使之覆盖至少2 cm以上的正常皮肤,同时将引流管出创面边缘处封闭,使用三通管连接各引流管后,汇合至同一根引流管,连接负压源。如果创面渗出物较多且粘稠,可适当予以引流管内冲洗。

3 结果

本组共30例患者。其中,采用修薄至中厚撕脱头皮回植修复大面积头皮撕脱创面1例,中厚皮片修复下肢创面19例,中厚皮片修复上肢创面6例,全厚皮片修复足踝部创面4例。对特殊部位的感染创面,经植皮并联合应用VSD技术,使创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移植皮片固定存活良好;30例患者的软组织感染缺损创面均愈合,术后患肢运动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随访6~8个月,1例足脱套伤患者足底局部植皮区出现破溃,经再次给予局部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15岁。因头发被机器绞入,致头部疼痛、流血10 h入院。检查:头皮撕脱面积约95%(图1a),且伴有颅骨外露;急诊行Ⅰ期头皮清创、撕脱头皮修薄回植术(图1b);植皮后,以VSD固定皮片,引流创面(图1c);术后6 d拆除VSD,回植头皮95%成活(图1d);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回植头皮溶皮坏死;经换药12 d,最终创面植皮成活面积稳定约40%,并有约2.0 cm×1.6 cm面积的颅骨尚外露(图1e)。Ⅱ期手术行清创、大腿取皮植皮、VSD放置术修补小面积残留创面,6 d后拆除VSD装置,98%移植皮片存活。Ⅱ期术后1周,植皮存活良好,完成大面积头皮撕脱创面的修复(图1f)。

图1 大面积头皮撕脱创面手术前后对比 a.术前 b.术中修薄撕脱头皮回植 c.VSD固定皮片 d.术后6 d拆除VSD即刻e.术后12 d f.Ⅱ期植皮术后

5 讨论

1992年,德国的Fleischmann等首先将VSD技术用于治疗四肢皮肤感染性软组织缺损[1]。1994年,裘华德率先将VSD技术引入国内,并开始在国内临床中广泛应用[2-3]。近年来,孙庆华和张东方[4]采用Ⅱ期游离植皮结合VSD,对大面积皮肤坏死的缺损组织进行了治疗,与游离植皮后采用传统的打包大面积皮肤坏死、缺损的患者比较,采用VSD的患者在术后感染率、术后皮片的色泽及正常率等方面均较传统打包治疗的患者有显著优势。联合VSD技术治疗特殊部位感染创面的优点:⑴创面处于封闭状态,隔绝空气污染;VSD能保持创面湿润环境,降低局部组织pH值,起到防止感染发生的作用[5]。⑵透明的半透性粘贴薄膜,有利于对术区创面间接地观察[6]和间接地判断植皮生长情况。⑶在大面积创面、头部、手足、外固定架创面中,可全方位引流[7]、加压,不同部位的压力可调节。⑷全面清除渗液,加速创面微循环,促进皮片存活[8]。⑸操作简便,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研究表明,VSD可以通过其对组织的机械性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来显著提高新鲜创面的局部血流量,诱导组织细胞增殖,促进创面愈合[4,9]。

本组30例患者的植皮创面,术后联合使用了VSD技术,减少了术中固定皮片的繁杂操作,使植皮区在封闭良好的同时,压力均匀,引流通畅,缩短了应用抗生素的时间,使感染创面得到有效控制;移植皮片固定存活良好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和患者的痛苦[9-10],在特殊部位感染创面的植皮修复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注意事项:⑴创面植皮前需先行清创术,术后放置VSD治疗1周,待肉芽生长良好后再行植皮手术[11]。⑵植皮术前,纠正低蛋白血症,血糖高者需降至正常范围。⑶外固定支架处于创面范围内时,可采用半透膜将创面连带外固定架整个包裹起来的办法封闭创面。⑷严格掌握VSD技术的禁忌证,如活动性出血等。⑸VSD不能提供血运,因长时间覆盖于骨、肌腱、神经等组织上,可能会出现这些组织的缺血、坏死,要用周围组织来覆盖。⑹若VSD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组织或筋膜间室压力增加,尤其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时,应禁止环形覆盖并持续强力抽吸真空[12]。⑺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的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更能提高植皮的存活率。

[1] 裘华德.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5.

[2] 陈 江, 池达智, 罗 晶, 等.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急诊治疗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的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 2012,41(26):2755-2757.

[3] 任高宏, 余 斌, 王 钢, 等. 游离组织瓣联合游离植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14(10):844-849.

[4] 孙庆华, 张东方. 负压封闭引流在Ⅱ期游离植皮中的应用[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13(2):164-166.

[5] 刘亦晴. 负压引流联合游离植皮治疗难治性压疮31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2,24(15):1862,1911.

[6] 陈海磊.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下肢撕脱伤合并骨外露中的应用体会[J]. 交通医学, 2010,24(1):45-46.

[7] 任高宏, 黎健伟, 黎润光, 等. 桥式皮瓣联合游离植皮负压封闭引流修复下肢大面积环形软组织缺损[J]. 中华外科杂志, 2012,50(1):39-44.

[8] 张 玲, 曲家富, 闫荣亮, 等.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师杂志, 2012,14(8):1042-1045.

[9] 罗怀灿, 王 洪, 杜靖远, 等.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外伤性和感染性四肢创伤治疗中的应用[J].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96,25(6):461-463.

[10] 谌 煜, 姜 珊.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植皮治疗深度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研究[J]. 医学综述, 2013,l9(17):3260-3262.

[11] 于书友.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糖尿病足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工程, 2014,22(10):161-162.

[12] Li RG, Ren GH, Tan XJ, et al. Free flap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skin grafting and vacuum sealingdrainage for repair of circumferential or sub-circumferential soft-tissuewounds of the lower leg[J]. Med Sci Monit, 2013,19:510-517.

650101 云南 昆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整形外科 第一作者:汤 婷(1985-),女,云南人,住院医师. 通信作者:王继华,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整形外科,电子信箱:wangjihua1966@163.com

临床总结

10.3969/j.issn.1673-7040.2015.09.010

2015-03-09)

猜你喜欢
厚皮皮片植皮
MEEK 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骨间背侧动脉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背创面
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对厚皮甜瓜保鲜效果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早熟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浙甜401
——栽培注意事项
早熟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浙甜401
不同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分析
二期植皮联合VSD与传统打包技术修复慢性创面的疗效比较
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改善植皮效果的初步临床实验研究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