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大学生眼部形态的观测研究

2015-09-03 10:34孟庆兰陈忠恒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两性汉族男女

孟庆兰, 陈忠恒, 单 涛

汉族大学生眼部形态的观测研究

孟庆兰, 陈忠恒, 单 涛

眼; 活体观察; 活体测量

眼部的形态在美容学和人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民族和地域等因素的不同,人眼的外形有较大差异。关于汉族大学生眼部形态观测文献曾有《昆明地区汉族正常青年女性眼和鼻外形测量研究》[1]《西安地区汉族青年颅面部比例的研究》[2]等报道。自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我们对200例汉族青年学生眼外形进行了观测研究。其目的旨在获得汉族大学生眼形态的有关数据,为美容解剖学和人类学积累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1~3年级汉族学生200例(男女性各100例);年龄19~21岁。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各地,均获知情同意。

1.2 体位与测量工具 采用马丁测高仪(北京禾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型号HZBM-19)加自制测杆对准左侧眶下缘和外耳门上缘获得眼耳(Frankfort)平面,在此定位下观察与测量。测量工具为电子游标卡尺,精度为0.01 mm。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系统处理。数据采用构成比和t检验进行统计。1.4 观察与测量项目 眼部形态方面包括:⑴内眦褶(蒙古褶),分3种类型[3]。①甚显型,泪阜几乎完全被皱褶覆盖;②中显型,泪阜被皱褶覆盖约1/2;③微显型,泪阜被皱襞稍微覆盖。⑵睑裂倾斜度,分3种类型。即内外眦几乎在同一水平型(含≤1mm)、外眦高于内眦型、内眦高于外眦型。测量项目[4]包括右眼睑裂长(ex-en)、右眼睑裂宽、两外眦间距(ex-ex)、两内眦间距(en-en)。所有测量项目均在眼睛正常睁眼状态下进行。

2 结果

在内眦褶的分类中,对于同一项目,男女两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性内眦褶的构成比为:甚显型13.5%,中显型83.0%,微显型3.5%。见表1。睑裂倾斜度的分类中,对于同一项目,男女两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性睑裂倾斜度分型构成比,内外眦几乎同一水平型为71.0%,外眦高于内眦型为18.0%,内眦高于外眦型为11.0%。见表2。男女两性睑裂长(ex-en) 比较,t=3.48,P<0.01,男性大于女性,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男女两性外眦间距(ex-ex)比较,t=3.97,P<0.01,男性大于女性,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3)。

表3显示,睑裂长、睑裂宽、内眦间距、外眦间距测量项目,男性均大于女性,但男女两性的睑裂长和外眦间距性别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睑裂长与睑裂宽的比为3.4,女性睑裂长与睑裂宽的比为3.2。睑裂形态取决于睑裂的长度和睑裂的宽度,若睑裂长与睑裂宽比值越大,则睑裂越狭长。男女两性的内眦间距与外眦间距比均大于1/3,说明在男女两性中内眦间距大于一个睑裂的长度。

3 讨论

3.1 内眦褶 内眦褶又称内眦赘皮。蒙古人种出现率最多,故又称蒙古褶。中国汉族属于蒙古人种,此外中亚、北亚和东亚等地多属蒙古人种[4]。内眦褶由显性基因来决定[5]。本研究中,200例汉族青年学生均显现内眦褶,只是显现的程度不同。根据吴汝康等[3]指出,内眦褶分类中还应有无内眦褶型,本研究调查中未见,这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全系青年人所致,因为内眦褶的出现率与年龄呈反比[3]。杨建华等研究显示,蒙古褶出现率男女两性分别为87.5%和88.4%[6]。欧洲人、澳大利亚人、美拉尼西亚人及非洲人等无内眦褶,但非洲的布须曼人有内眦褶[7]。在蒙古人种中,内眦褶的出现率也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改善,并呈减弱趋势[8]。

表1 内眦褶类型构成比

表2 睑裂倾斜度类型构成比

关于内眦褶的成因众说不一。内眦褶的形成与皮下眼轮匝肌及纤维脂肪组织肥厚、眼轮匝肌对皮肤产生异常的张力、皮肤与深层组织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有关,而不是由于皮肤的过多或缺少所引起[9]。由于眼轮匝肌的起点在内眦韧带处交错形成,内眦部眼睑皮肤的形态分布是由眼轮匝肌肌纤维的走向所决定[10-11]。因此,内眦部为皱襞所遮盖, 以致表现为两侧内眦间距相对过宽。

3.2 睑裂形态 由上下睑缘在鼻侧汇合成内眦,在颞侧汇合成外眦,内外眦之间的连线为睑裂轴,代表睑裂的长度。睑裂宽度是上下睑缘之间的距离。睑裂形态取决于睑裂的宽度和长度。本研究表明,汉族大学生的平均睑裂长:男性(33.75±3.25) mm,女性(31.62±2.85) mm;男女两性比较,t=3.48,P<0.01,男性大于女性,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睑裂宽度:男性(10.00±1.86)mm,女性(9.72±1.31)mm;男女两性的比较,t=0.88,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睑裂的形态除了与性别有关外,与年龄及种族均有关。单娜娜等[12]在汉族男女头面部表面解剖观测及性别差异一文中,测量了男女各30例成年尸体标本的睑裂长和睑裂宽。睑裂长:男性(35.0±5.6)mm,女性(34.7±4.1)mm;睑裂宽度:男性(14.3±4.7)mm,女性(10.1±3.9)mm。该数据与笔者测得的数据略有差别,这可能与尸体标本经防腐液处理,形态略有改变有关。睑裂长度与面宽比符合“五眼”者为美,即将面部的宽度分成5个等份,每一等份相当于一个睑裂长度[13]。孙家明[14]报道的睑裂长与睑裂宽之比为3.3。笔者测得睑裂长与睑裂宽之比为3.4(男性)和3.2(女性),与孙家明报道的数据接近。睑裂过短者为小睑裂,睑裂过长者为大睑裂,这两者均属于不美范畴。

表3 眼部各项测量结果

性别睑裂长睑裂宽睑裂长/睑裂宽内眦间距外眦间距内眦间距/外眦间距男性33.75±3.2510.00±1.863.436.16±3.10101.42±6.66>1/3(27.64~45.20)(6.30~14.48)(28.39~44.19)(86.16~119.18)女性31.62±2.859.72±1.313.236.50±2.9596.48±5.75>1/3(26.38~39.52)(6.29~12.23)(29.88~42.97)(81.20~114.18)性别间t检验值3.48*0.880.553.97*

注:*t=3.48~3.97,P<0.01

3.3 内、外眦之间的关系 以睑裂斜度表示。本组睑裂斜度分为3种类型,其中内外眦几乎水平型最多,外眦高于内眦型次之,内眦高于外眦型最少。两内眦间距为:男性(36.16±3.10)mm,女性(36.50±2.95)mm;男女两性比较,t=0.55,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外眦间距为:男性(101.42±6.66)mm,女性(96.48±5.75)mm;男女两性比较,t=3.97,P<0.01,男性大于女性,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根据“面宽五眼”学说[11],两眼内眦间距与外眦间距的比应等于1/3,即内眦之间的距离为一个睑裂的长度。本研究测得两眼内眦间距与外眦间距的比大于1/3,也即两内眦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睑裂的长度。陈立强等[15]报道,国人两内眦之间的长度为33.3mm,而法国巴黎人为31.5mm。本研究测得两眼内眦间距为:男性(36.16±3.10)mm,女性(36.50±2.95)mm,与陈立强报道结果接近,但该数据明显大于巴黎人,这可能与内眦褶的存在有关,致内眦间距增宽。孙家明[13]认为,若两内眦之间的距离与外眦之间的距离比增大,则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⑴内眦褶。⑵眶距增宽。⑶内眦韧带松弛。可见内眦褶的存在是内眦间距增大的因素之一。临床中可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纠正,达到美的效果。

[1] 赵文斌, 朱智生, 龚志妍, 等. 昆明地区汉族正常青年女性眼和鼻外形测量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05,14(6):703-705.

[2] 司新芹, 周 洪, 叶湘玉. 西安地区汉族青年颅面部比例的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3,19(2):87-89.

[3] 吴汝康, 吴新智, 张振标. 人体测量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128-129.

[4] 日本人类功效学会人体测量编委会编(奚振华译). 人体测量手册[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3:39.

[5] 焦海燕, 彭 亮, 霍正浩, 等. 宁夏回、汉族11项人类学特征的调查[J].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5,27(4):287-290.

[6] 杨建华, 包 巍, 高景利, 等. 河南汉族10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调查分析[J]. 医学信息, 2010,23(8):2610-2612.

[7] 王改芳, 郑连斌, 闰春燕. 海南文昌地区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J]. 生物学通报, 2013,48(2):13-18.

[8] 车俊敏, 程辉龙. 2680名大中学生内眦赘皮的调查[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0,18(4):390.

[9]JordanDR,AndersonRL.Epicanthalfolds.Adeeptissueapproach[J].ArchOphthalmol, 1989,107(10):1532-1535.

[10] 宋建星, 陈江萍, 邢 新, 等. 东方人内眦赘皮的解剖及治疗[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1,7(5):251-253.

[11] 赵宏武, 卢 范, 宋建星. 内眦赘皮的解剖成因探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01,10(3):176-177.

[12] 单娜娜, 杨德慧, 董化江, 等. 汉族男女头面部表面解剖观测及性别差异[J]. 解剖与临床, 2013,18 (1):21-24.

[13] 钟世镇. 临床应用解剖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58-65,115-120.

[14] 孙家明. 睑裂长宽比例及与内眦间距比例关系的测量学研究[J].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8,4(4):222-223.

[15] 陈立强, 陈庭玉, 张德贵, 等. 两眼内宽间的结构观测[J]. 中国局部手术学杂志, 2002,11(1):39-40.

Study of the eyes shap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Han Nationality

MENGQing-lan,CHENZhong-heng,SHANTao.

(DepartmentofAnatomy,MedicalCollegeofQingdaoUniversity,Qingdao266071,China)

Eye Viviperception Somatometry

266071 山东 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 解剖学教研室 第一作者:孟庆兰(1964-),女,山东青岛人,教授,硕士. 【摘要】 目的 探讨汉族大学生眼的外部形态,所获得有关数据供美容解剖学和人类学参考。方法 头部以眼耳(Frankfort)平面定位,双眼正视前方,随机选择青岛大学医学院19~21岁汉族大学生200例 (男性、女性各100例),对其内眦褶(蒙古褶)、睑裂倾斜度、睑裂长度、睑裂宽度和两眼外眦间距(ex-ex)及两眼内眦间距(en-en)进行眼部活体观察与测量。测量工具为电子游标卡尺,精度取0.01 mm。测量数据采用SPSS软件计算。结果 3种类型内眦褶的测量百分数为:甚显型13.5%、中显型83.0%和微显型3.5%。3种类型睑裂倾斜度为:两内外眦几乎同一水平型(含≤1 mm)71.0%、外眦高于内眦型18.0%、内眦高于外眦型11.0%。测量结果:睑裂长(ex-en),男性为(33.75±3.25) mm,女性为(31.62±2.85) mm;睑裂宽,男性为(10.00±1.86) mm,女性为(9.72±1.31) mm。两眼内眦间距,男性为(36.16±3.10) mm,女性为(36.50±2.95) mm。两眼外眦间距,男性为(101.42±6.66) mm,女性为(96.48±5.75) mm。结论 眼部形态观察项目,均无性别差异。在测量项目中,睑裂长和两外眦间距的性别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男性均大于女性,P<0.01。

调查与研究

10.3969/j.issn.1673-7040.2015.09.019

R

A

1673-7040(2015)09-0564-03

2015-04-10)

猜你喜欢
两性汉族男女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男女有别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两性羊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
铝的“两性”
真两性畸形性腺恶变—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