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应用推广

2015-09-03 10:45杨光灿
花卉 2015年14期
关键词:遵义市病虫无害化

杨光灿

(遵义市植保植检站 贵州遵义 563000)

茶叶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应用推广

杨光灿

(遵义市植保植检站 贵州遵义 563000)

茶叶产业是遵义市的优势产业,为确保其健康发展,解决农残问题是首要任务。本文主要针对茶叶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应用推广展开了具体的论述。

遵义市;茶叶产业;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

引言

当前,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部分茶农滥用化学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茶叶农残超标,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品质,破坏了茶园的自然生态系统。基于此,开展茶叶有害生物种类普查以及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遵义市茶叶生产状况

在实施“茶叶主要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前,遵义市茶叶生产管理粗放,病虫害发生严重,杂草丛生,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尤其是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炭疽病、茶饼病发生较重,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茶农科技意识不强,对病虫害的识别能力和防治水平较差,在病虫害防治中往往只注意化学防治,而不注重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技术;农药施用量过大、施用次数过多,施药技术不到位,高毒、高残留农药仍有使用,安全间隔期不够,农药残留超标,因而制约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影响了茶叶品质,降低了茶叶产值。

2 茶叶主要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实施及其效益分析

2.1项目分布及其计划完成情况

“茶叶主要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分布在湄潭、凤冈、遵义、道真、正安5县,年度实施32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项目实施总面积156.2万亩,超计划28.2万亩,有效规范140.58万亩,超计划面积22.03%(见表1)。

表1 2008~2011年项目实施情况统计表

2.2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项目加权平均后平均亩产256.1kg,示范区比对照每亩增产量应为21.38kg,增产9.1%,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162.47元,年均经济效益3997.51万元,总经济效益15910.02万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10.2,经济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加大了茶叶病虫害知识和防治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了茶农的病虫识别能力和病虫害防治意识。茶产品经遵义市农委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检测,符合国家茶叶农残标准,为茶叶产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效益明显。

(3)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加大了绿色控害技术的使用率,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促进了茶园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良性循环,抑制了害虫的再增猖獗,生态效益显著。

3 项目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3.1制定了茶叶无害化治理实施方案

根据我市茶叶生产的实际,制订了《遵义市茶叶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应用实施方案》,各县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实施方案。

3.2茶园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调查

通过系统调查,得出了我市茶叶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1)茶小绿叶蝉:5月上、中旬开始为害,6月中旬进入高峰,高峰持续时间短。如湄潭县2010年5月18日始见,6月中旬开始进入高峰,较常年推迟5d左右,较2009年推迟10d。

(2)茶黄螨:茶黄螨有趋嫩性,其危害部位为植株顶部嫩叶,当嫩叶变老时,即由老叶转向新的嫩叶。一般于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5月下旬~8月上旬是为害高峰期。

(3)茶毛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龄幼虫咬食茶树老叶成半透膜,以后咬食嫩梢成缺刻。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中旬~7月下旬是为害高峰期。

(4)金龟子:成虫咬食叶片成网状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剩主脉,群集为害时更为严重,常在傍晚至晚上10时咬食最盛。4月中旬开始为害,5~7月是为害高峰。

(5)茶饼病:6月上旬开始发生,6月中旬~8月上旬为流行高峰期,主要危害茶叶的嫩叶、嫩茎、新梢。

(6)白星病:主要在嫩叶上危害,一般4月下旬~6月上旬为流行高峰期。

3.3加强病虫发生动态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

根据茶园病虫消长动态,在病虫发生高峰期前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农户防治,共发布中短期预报80期、16000多份,其中湄潭县发布20期,6000多份,凤冈县发布15期4800多份。

3.4制定了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茶叶病虫害发生规律、茶叶生产管理情况、结合茶叶品质需求,茶叶病虫害防治的总体要求是:以农业、生物、物理、生物多样性防治为主,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当病虫达到一定基数时,辅以化学防治,压低病虫源基数。化学农药以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为主,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采用休闲期、间隔期施药,保证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收。

3.5茶园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用药结构调查

对全市茶叶项目实施县的农药经营户所经营的茶园用药进行摸底调查,确定茶叶使用品种,年销售数量,对经营户开展茶叶农药知识专业培训。在湄潭、道真、遵义县开展茶园用药情况调查,摸清了茶园用药数量、用药成本及防治效果。

根据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茶叶生产中使用,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茶饼病可选用拿敌稳WG、嘧啶核柑酸、43%好力克(戊唑醇)悬浮剂;防治茶毛虫、茶尺蠖、小绿叶蝉、茶黑毒蛾、茶刺蛾、茶丽纹象甲、茶小卷叶蛾等鳞翅目害虫可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防治黑刺粉蚧、茶黄蓟马可选用45%晶体石硫合剂。

3.7推广新农药、新药械

(1)推荐使用东方红牌WFB-18G机动喷雾喷粉器为主的先进施药器械,避免了老式药械的喷雾不均匀,滴、漏、跑严重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和茶农的健康安全。

(2)推广应用经试验筛选出的防治药剂控制茶饼病。例如:凤冈在永安镇田坝茶场使用嘧啶核柑酸和75%拿敌稳WG防治茶饼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6%和71%。

(3)在春茶、夏茶采收结束休眠期用45%晶体石硫合剂对茶园进行封园处理,既能防治螨类、蚧类、粉虱类等茶树害虫,又能杀卵和杀菌防治多种茶树病害。湄潭在湄江镇核桃坝村、东南村,凤冈县在永安镇田坝村每年各实施1000亩,控害效果达63%。

(4)在茶园虫害突发时,用白僵菌防治茶毛虫、茶尺蠖、小绿叶蝉、茶黑毒蛾、茶刺蛾、茶丽纹象甲、茶小卷叶蛾等鳞翅目幼虫。

(5)推广以虫治虫技术。在茶园里释放捕食螨控制茶黄螨为害,湄潭县2010年4月26~28日在湄江镇核桃坝村茶园释放捕食螨,面积50亩,防效达87.8%,控害期长达72d以上。

这样的练习插入,让看似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被自然分割成两课时,既符合一线教师对教材课时分配所默认的“练习的出现是一课时新课结束”的基本认知,又将教材编者的隐藏于“教学设计案例”中的设计意图直观呈现出来.

3.8引进、推广绿色控害技术

在项目实施区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73台,频振式杀虫灯200盏,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诱杀,可减少害虫的危害。推广黄板、蓝板诱杀害虫,减少落卵量,控制幼虫危害。

3.9开展了杀虫灯控制害虫效果观察

在项目实施中,开展了杀虫灯诱杀害虫效果观察,杀虫灯对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甲的防效分别为66.96%、83.74%、70.69%和68.42%。杀虫灯在茶叶上使用,可以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的昆虫,单灯诱虫(60d)1303头,平均每天诱虫21.71头。

3.10合理修剪、配方施肥、及时采摘

对茶树进行合理的修剪、控制氮肥施用量、注意有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及时采摘,对茶小绿叶蝉、炭疽病、茶饼病等茶叶主要病虫害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病虫害发生较轻;及时采茶:在9月下旬以后,如遇适于本病发生的阴天多而温度低的天气时及时进行分批采摘,采一芽二叶至三叶,并将对夹芽(滞育芽)梢及时采摘干净,从而减少病虫害的侵染来源。

3.11开展生物多样性防治技术研究

在茶叶病虫害防治中,采用生物多样性技术控制病虫危害,压低病虫源基数,在项目实施中,采用在茶园中养殖鸡、鸭、鹅,在茶树边种植除虫菊等,达到防治茶园杂草、捕食茶园害虫、驱避茶叶害虫的目的。

3.12搞好茶叶生产管理调查

为摸清茶叶生产的投入、产出情况,合理计算茶叶的经济价值,每年从3月开始,项目区固定9户(上、中、下管理水平各3户)、非项目区固定3户茶农,从第一次采摘到最后一次,逐次登记采收茶青数量、销售价格,结合测产验收情况,得出各县当年茶叶的平均单产、平均价格。

4 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措施

4.1加强领导,落实任务

为搞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各县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任务的分解,技术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4.2加强宣传培训

在项目实施期举办技术培训班99期次,培训人员15000人次,其中农民13800人次,行政干部460人,技术干部740人,重点培训镇(乡)、村技术员和茶园种植大户。在茶园病虫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开展集市咨询,以简报、电视、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指导和发动群众实施茶园病虫防治技术。

4.3加大茶区农药市场监管力度

加大茶区农药市场监管力度,建立茶叶农药专柜,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茶叶生产中使用。湄潭县核桃坝村由群众自发组织,以村规民约的形式上墙公示并约定在茶叶生产区和茶青销售点,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生产中和销售市场。

4.4办好示范样板

采用政、技、物结合,镇(乡)层层办示范点。办示范点8个,面积1.5万亩,实施标记示范,明确专人负责,规范管理,统一领导、指导,统一供药、施药,积极推广综防统治技术,保证茶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项目的全面实施。如湄潭县将实施计划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其中核心示范茶园面积10000亩,具体实施地点和分解任务面积。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茶叶主要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应用推广”项目,摸清了主要靶标有害生物的危害和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办法,有效控制了茶叶病虫害造成的严重危害,同时提高了防治水平,实现“三增三减”,即增产、增收、增效益,减少损失,减少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1]冷 杨,肖 强.茶园主要害虫无害化防治技术[J].中国茶叶,2010(7):28~29.

[2]王国华.植保在现代茶产业上的地位及无害化治理[J].贵州茶叶,2008(04):3~7.

[3]刘章森.乌龙茶区茶树常见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J].福建茶叶,2010,6:34~35.

S435.711

A

1005-7897(2015)09-0073-03

2015-9-2

杨光灿(1963-),男,汉族,高级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监测治理研究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遵义市病虫无害化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