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镇退休支部:30年堡垒12杆旗

2015-09-04 05:28李泉林苏成君李海红
当代陕西 2015年8期
关键词:富水党徽老干部

文/李泉林 苏成君 李海红

富水镇退休支部:30年堡垒12杆旗

文/李泉林 苏成君 李海红

他们用一种不变的品质,用一种坚定的姿势,谱写出了一曲当代共产党员之歌。十二名党员十二杆旗。

在大山深处的商南县富水镇,有这么一群朴素而闪光的老同志,他们胸前永远佩戴着党徽,行走在富水镇的街头巷尾。这些人,就是富水镇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从第一任支书赵文杰到第二任鲁中山,再到现任书记周孝廉,风风雨雨30年来,时光没有磨褪他们的党性,反而在岁月的长河里冲刷得愈来愈亮。

三十年雷打不动的党日活动

走进富水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略显简陋的办公室,随手翻开支部学习活动记录本,上面显示:2009年5月25日,学习科学发展观;2011年11月30日,学新闻,讲故事;2013年6月30日,星期日,老干部党支部举行纪念建党92周年活动;2014年5月30日,星期五,支部生活会,活动内容:座谈当前国内的不安定因素及新疆暴乱恐怖事件;2015年5月30日,学习“三严三实”……厚厚的记录本,记录着富水镇党支部30年来的日常工作,一字一句,让人真切地感受一个基层党组织30年持之以恒的坚守。

该党支部建立于1985年,历经30年,支委换了三届,现有党员12人。首任支部书记赵文杰,曾从县民政局离休回乡,“闲不住”的他利用自身人脉资源,帮富水镇筹办砖厂、纸箱厂等企业,同时还身兼县法院陪审员、镇敬老院顾问等职。在他的倡议下,商南县富水镇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1984年12月,建立全县第一个老干部党支部——商南县富水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并当选支部书记。

有了支部,就有了阵地,就有了开展基层党务工作的坚强堡垒。就是这样一个基层支部,从建立那天起,就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辐射、带动了周围一批又一批心存信仰的党员。该支部制定了党支部学习生活制度,确定每月30日为党支部集体学习日,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中省市县的工作部署和重要文件,畅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互座谈交流学习体会,讨论通过党支部的有关安排和决议,交纳党费,同时做到每次学习都有安排、有材料、有考勤、有记录、有讨论内容。

为了解决经费问题,1992年10月,一番调研后党支部大胆创办了富水镇“老龄诊所”等经济实体,每年为老干部党支部增收600多元,既方便了群众看病,又保证了党支部的日常活动经费。同时7名党员带动3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为学校代课、帮助村组清财、办板报宣传、为群众写春联、义务诊病等,深受好评。30年来,不管人员如何变动,支部的学习活动从未间断,让每位党员都能够经常及时接受时事政治教育、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

30年来,支部书记换了三任,一些党员已经离开了,这个组织不但没有垮,凝聚力和战斗力却与时俱增。

常年佩戴党徽的党员群体

2011年,支部书记周孝廉在组织老干部学习“草帽书记”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时,看到了杨善洲胸前那枚闪闪发光的党徽,受到了极大触动。在得到县委的明确答复后,周孝廉组织支部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围绕佩戴党徽的重大意义、有关要求进行了学习讨论。

从此,富水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统一佩戴党徽在附近十里八乡传开了,党员们走亲访友、参加活动、重大节庆日,出门前更换衣服时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看党徽有没有戴好。

刚开始佩戴党徽时有些周围群众投来了诧异的目光,这时老党员们就不厌其烦地向群众宣传党旗党徽知识。有一次,老党员封年娃回蓝田料理父亲的后事,他的一个亲戚说:“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带个党徽?”封年娃指着党徽上的图案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徽,我是一名党员,我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老党员吴志明家距党支部所在地有6华里,一次,支部组织传达上级文件时,因出门太急,老伴将他没有戴党徽的上衣递给了他,走到半路,发现没戴党徽,这时离学习时间不到两小时,为了能准时参加学习,他租了一辆出租车从家里取了党徽后才急匆匆地赶到支部参加学习。

“家”的凝聚力

2014年11月,《商洛日报》刊登了退休教师朱仁海的文章《回家》,讲述了他退休后三个月都没有找到支部接收他的组织关系。后来他找到了富水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他被十几名佩戴党徽的党员认真学习的场景感动,欣然将怀揣已久的组织关系转入该支部,并感叹到:“我找到家了,我终于回家了!”

其实,这个党支部的每位党员回到这个“家”都有一段感人故事。

由于支部班子健全有合力、管理有序讲纪律、活动经常有特色、服务热情有动力、健康向上有活力等特点,巨大的组织向心力吸引了很多离退休党员“回家”:原富水邮电支局局长鲁中山、原富水中心医院书记陈杰、原商南县林业局职工刘祥云、原富水镇教师高士玉、董海鸥,都是在神奇吸引力下凝聚在这个支部的。

大家也就把这里当成了真正的家。支部成员自觉遵守组织纪律,按时参加组织活动,按月足额交纳党费,因事因病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从不因特殊情况缺席组织活动。每月30号,无论阴晴雨雪,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手头有多重要的事情,支部成员都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富水镇、聚拢到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参加集体学习讨论。

老党员鲁中山、刘祥云、陈杰在县城居住,每次参加活动,他们都是早早从县城坐公交到富水镇党员活动室,学习完后,再花上4块钱乘车回去。而在河南西坪居住的老党员高士玉,路途更远,参加一次活动来回得花费12块钱。一路颠簸,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辛苦自不必说,但亲临现场的参与感、有所收获的充实感让他们内心无比愉悦。

原富水食品公司退休职工、77岁的老党员陈光增因病行动不便,干脆叫儿媳用轮椅推着他参加学习。脑溢血留下偏瘫后遗症的朱书海,每次都是老伴陪伴护送,风雨无阻。

他们中一部分人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却怀揣着生命里最珍贵的东西永不撒手。他们握紧的,正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所严重缺失的。

老有所为“夕阳红”

“做人要感恩,我们老了,在身体条件容许的前提下,还能为家乡做点事,我们高兴!”周孝廉,这位年已78岁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1994年从青海省祁连山地质二队高级工程师岗位上退休,后被返聘为甘肃省张掖市有色金属集团总公司总工,2004年回到富水镇,2011年接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

做这些事情,啥都不为,只是为了不辜负“党员”这个神圣的称谓、不辜负党组织这么多年的培养。有着16年糖尿病史的周孝廉,把全部的热情和才智都放在了做好支部工作上。在充分学习继承前两任支部书记好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基础上,他带领支部一班人大胆创新,制作“富水老年人动态专栏”,按60-69岁、70-79岁、80-84岁、85-89、90岁等5个年龄段,将全镇60岁以上老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健康状况、住址等信息分门别类登记,挂在墙上,实行动态管理。邻里发生矛盾纠纷,支委主动登门做思想工作、化解矛盾;群众生活有困难,支部都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汶川地震,支部成员带头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为灾区捐款12000多元。近年来,支部为困难党员和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慰问品合计20000多元,赢得干部群众热情称赞。

小小办公室是支部成员们坚守信仰的阵地 李海鸿/摄

该支部还建立了“留守儿童花名册”,成员明确分工,每人帮扶1-2名留守儿童。学生周阳因父母亲长年在外打工,交由爷爷奶奶看护,支部书记周孝廉就与他结成帮教对子,经常到其家中和学校过问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拿出500元帮他购买衣物和学习资料。在周老的资助下,周阳现已从技校毕业参加工作。老党员吴志明无私帮助贫困学生吴海洋8年,现在吴海洋已分配在海南工作。陈小亮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野风拿出3000多元帮助他缴学费,给他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使陈小亮度过了难关。近两年来,老党员们先后与3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子,帮助困难学生23名,帮助4名后进学生转化为“三好学生”,为困难学生捐款2万多元。

董海鸥是支部的活跃分子,组织各项文体活动、推广健身运动是她的强项。“商南县如果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只要把任务交给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就可以完全放心。”这是商南县委和富水镇党委给富水镇离退休党支部的评价。为了大力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董海鸥负责每天清晨在村部播放“回春医疗保健操”等,晚上组织老年人和群众在村部扭秧歌、跳广场舞。节假日,周孝廉、董海鸥他们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和老人儿童同台演出,并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富水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用信念染绿大地,用行动书写忠诚,用形象践行诺言,把党旗照得更鲜红,映得晚霞更灿烂。他们用一种不变的品质,用一种坚定的姿势,谱写出了一曲当代共产党员之歌。商南县委领导形象地称赞他们是“三任书记三颗星,十二名党员十二杆旗”。

猜你喜欢
富水党徽老干部
大英农商银行全面推进“擦亮党徽”工作
党徽激励我奋斗
临江富水地层城市地下车行系统防渗技术研究与应用
党徽戴在胸前
党徽闪烁
不同防排水模式对富水隧道衬砌的影响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今夜土城有雨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六枝特区离退局“志愿服务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