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一方职业教育的蓝天

2015-09-09 15:34孙虎原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职业高中职业专业

孙虎原

教苑新语

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经逐渐取消了师范院校的设置,可以让不同大学、不同专业背景与不同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机会成为教师,让学校不断补充来自社会的新生力量,也可以打破学校教育保守、僵化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教师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情绪。如果采用这些更具开放性的做法,必然会推动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许锡良

2015年初夏的一天,记者前去采访清水河县教育。夜幕初降,车子驶进县城西口,远远望见一座高楼上,霓虹映耀着几个大字:“自治区重点职业中学”,让人眼睛一亮。

■地域优势与职业教育

清水河县以山地丘陵为主,多样的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五谷杂粮,在城市人吃腻了精米细面的今天,粗粮食品回归餐桌,于是这里的小杂粮很畅销;清水河县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初步构建起水泥、化工、煤炭、陶瓷等支柱产业;四通八达的路网,将曾经的穷乡僻壤串入共和国的大动脉;黄河大峡谷和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以及雄伟的明代长城遗址,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能。——这些,都为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仅有4栋砖混结构平房和两排窑洞校舍的清水河县第二中学,开始附设缝纫、中医、汽修、美术职业班。1990年,二中迁往异地。清水河县职业高中,就是在这块地盘上,接手84名专业班学生后诞生的。由于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孩子初中毕业后一门心思想上普通高中,很少有人愿意进职业高中学得一技之长。学校成立的当年,通过向社会聘请专业教师,与县紫砂陶瓷厂联合办学,增设陶瓷工艺班,首届招生73人。这为他们“内引外联”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了个好头……

经过二十多年的栉风沐雨,尤其是进入本世纪,借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东风,清水河县职业高中办学规模由小到大,办学实力由弱到强。现已成为向高等职业院校输送合格新生的摇篮,也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基地。

清水河县现有户籍人口14万,常住人口8万,近年来初中毕业生人数明显下降,2015年全县初三毕业学生764人。每年中考结束,能到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基本是中考成绩排在后四分之一的低分考生。

■实训基地与办学特色

在社会仍然鄙视职业教育的当下,要想使职业学校生存下来,核心是解决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的问题。

清水河县属缺水山区,农业的出路在于采用现代农艺技术,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学校充分发挥百亩实验农场的作用,2010年,在农业和科技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建成脱毒马铃薯扦插苗繁育温室7座,原种示范网室24座,储量700吨的种薯储窖1座。年可生产脱毒马铃薯种苗200万株,脱毒微型薯900万颗,原种7.5万公斤,为当地大面积种植马铃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1年,农场种植15亩示范田,推广“农大超甜3号水果玉米”“张杂谷5号”,进行脱毒马铃薯网室繁育;2013年,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年产500万株瓶苗的组培室(利用细胞全能性特征,通过人为控制温度、湿度、光照、营养等条件,批量生产优质种苗或脱毒种苗);2014年,建成面积2亩的智能温室(利用计算机和智能传感技术控制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进行种苗繁育、高产种植、名贵珍稀花卉培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如此先进的实训基地里,进行饶有趣味的观察、记录、研究、验证,以此掌握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一改过去“黑板上种地”的办学行为。2013年,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被评为自治区骨干专业。

清水河县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在广大农村,一度存在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问题。因此,职业高中的医学专业一直走红,培养出的学生遍布当地卫生系统,其中县医院有40多名医护人员是他们的学生。2010年,学校筹资15万元,建成90平方米的医务室,配备处置床位、常用中西医药材和足够数量的医疗器械,由具有主任医师资质及丰富临床经验的校医长年坐诊。一方面随时为医学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大大方便了附近居民就医。

针对社会对幼师毕业生需求量大的前景,清水河县职业高中不失时机,着力打造音乐幼师精品专业,解决幼儿教师供需问题。2013年,投资40多万元,将原有闲置教室改建成可容纳130名小朋友的附设幼师园。音乐幼师专业的学生一边学习理论课程,一边在幼儿园实训,毕业走出校门,基本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

清水河县是呼和浩特市向中原开放、向鄂尔多斯连接的桥头堡,地处“准煤东运”的咽喉要地,有着发展汽车营运的独特优势。2013年,学校多方筹资80万元,建成具有电路、机修、四轮定位、钣金、烤漆等七个维修区域的汽车修理厂,丰富了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实践内容。

■专业技能与自主创业

采访清水河县职业高中的几天里,副校长李世开不止一次地提到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职业教育说到底是民生教育、就业教育。学校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唯有这,是学生的立业之本、发展之基。”细细品味这位搞了大半生教育,已接近退休年龄的老教育工作者的肺腑之言,使我对他们为什么投入巨资创建基地、强化专业技能实训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近三年来,清水河县职业高中学生在参加呼和浩特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有11人获得“状元”称号,其中7人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全国大赛。2010年,学校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资质。以2014年为例,毕业158名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合格153人,毕业生双证持有率达到96.8%。2015年7月2~4日,该校作为呼和浩特市唯一派出单位,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现代农艺技术产品获得全国二等奖。

刘新春,是清水河县职业高中第一届陶瓷工艺班毕业生,在校期间专业突出,毕业后直接就业于清水河县建筑陶瓷厂。2000年陶瓷厂停产,他凭着良好的专业功底,在县城创办“新春电脑科技室”。到目前为止,购置有大型写真喷绘机、激光条幅机等价值50多万元的现代化设备,业务特别繁忙。近年来负责完成了清水河县接受呼和浩特市两个文明现场经验交流会、黄河文化河灯节等大型活动的礼仪策划、场地布置和宣传材料制作,完成了清水河县教育史馆的设计与布展,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界人物。

秦永明,就读清水河县职业高中音乐班期间,兼修民族乐器二胡。1994年顺利考入乌兰察布市民族艺校,1997年进入乌兰察布市民族歌舞团工作,现已成为国家二级二胡演奏员并任团长助理。

高升,2007年从清水河县职业高中农学专业毕业后,对口考入兴安盟职业技术学院。他深知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没有一定的技术资本,很难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所以学习异常勤奋。2010年大学毕业后,清水河县城关镇八龙湾新农村建起百亩阳光温室,聘请他当了技术员,指导瓜果蔬菜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期间他对香瓜、黄瓜、番茄等进行改良,引导农户规模化种植,满足了当地蔬菜全年供应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他还被清水河县科技局和呼和浩特市农业局聘为“农业技术特派员”。

职业教育不能关在笼子里。它是跨界的教育,其外延深入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单凭一所学校、一个部门抓职业教育,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水河县职业高中先后与青岛职业学院、乌兰察布市职业学院、天津精通职业学院、呼和浩特市星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技工学校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互惠联通。2014年,针对高铁和空乘人员好就业的形势,又与呼和浩特市现代交通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学生在本校学习一年文化课后,送至呼和浩特市联办学校进行专业培训。

落地在清水河县的蒙西水泥有限公司、可食可健食品有限公司、天皓水泥有限公司、三联化工厂等企业,曾主动上门,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2010年以来,学校为各级各类用人单位定向培养技术人员200多人。

早在2009年,清水河县职业高中就被呼和浩特市劳动就业局认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之后,学校筹资110多万元,将位于县城上游7公里处,河水环绕、绿树掩映下的原杨家窑中学闲置校舍,改造成可容纳140人住宿、餐饮的多功能行业培训中心。近三年来,培训中心先后与呼和浩特市交警队及清水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改委、农业局、扶贫办等十几个部门合作,举办“汽车驾驶通用知识”“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再就业”“小型铡草机使用”等培训16期,培训在岗、转岗人员3540多人次,年均1180多人次。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自信心理与人生发展

职业教育难办,首先有来自社会的原因:一是职业教育虽然发展了30多年,但老百姓的认可度仍然不高。孩子考上普通高中趾高气扬,如果落在了职业高中则垂头丧气,丝毫不考虑其爱好特长和天资禀赋。二是1998年之后,普通高中超常规的扩大,职业高中发展空间被挤压。

其次有来自学生的原因:职业高中招收的学生基础知识底子薄,负积累多,考试成绩不理想,多数学生丧失了努力的信心;有些学生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由散漫、破罐子破摔;还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是非界限,如把尊敬师长看作“溜须拍马”,把包庇同学的错误看作“讲义气”,把恶作剧当作“英雄行为”……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关键是思路及责任心。

张彪,清水河土生土长的农民后代,脸上写满了睿智,像黄土高原一样坦荡豪爽。1981年,集宁师范学校毕业,在清水河县职业高中工作了20多年,是这所学校发展变迁的见证人。2008年他出任校长以来,利用节假日考察了区内外十几所走在职业教育前沿的学校,参加了在德国、台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地区和高校的职业教育培训与研修,从而确立起“技能与人文兼修、理论与实践兼容、升学与就业兼顾”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张校长的引领下,清水河县职业高中全体教职员工已经形成共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帮助学习有困难以及情绪上遭受过打击的学生找回做人的自信、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学生李俊喜,父亲早逝。2007年初中毕业后没参加中考,打算辍学回家帮母亲分担家庭的重任。没想到职业高中的老师找上门来,讲了好多道理,还承诺如果上了涉农专业,每年可以享受政府1500元的补贴。秋季开学他迈进了清水河县职业高中的大门,选择了农学专业。在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一向自卑的李俊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很快好起来了。2010年,他顺利考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三年,他多次获得国家和学校的助学金。毕业后被包头市三主粮种业有限公司招聘为正式员工,从事销售工作,现已成为公司骨干。

现任内蒙古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的樊广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掩饰地说:“是职业教育挽救了像我这样中考成绩不够理想甚至一度失志的青年,让我们寻找到了人生发展的方向……”樊广茂是1999年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而“漏”到职业高中的学生,结果一进职中,对音乐幼师专业很投缘。2002年对口考入集宁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毕业实习时有幸被挑选到河北省尚义县职业高中支教3年,从而使他对职业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越是职业教育搞得好的地区,经济越发达。于是他最终选择了职业技术教育这份工作。

学生陈美华,小学和初中期间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是2002年中考的 “失败者”,于是父母打算让她弃学回家打里照外,以减轻经济负担。然而陈美华死活要继续读书,说上职业高中也不嫌弃。家长最终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开学临出门,父亲甩出一句“你可要给老子争气!”陈美华做到了。从清水河县职业高中农学专业毕业后,顺利考上了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师资本科,2006年大学毕业后专攻了一年日语,次年考入日本东京一所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日本与天津找到两份工作。2010年,她以清水河县职业高中少有的留学生身份,回母校作了一场报告,全校师生受到很大的鼓舞。

2011~2014年,清水河县职业高中毕业生高考,有4名学生夺得自治区相应专业第一名,9名学生成绩在600分以上,11名学生进入自治区前十名。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医学院相应专业录取的学生众多。对口高考二本升学率在33%以上,其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本科上线率超过50%,医学专业高考平均成绩始终稳坐自治区第一把交椅。

家长来到清水河县职业高中,目睹美丽干净的校园、整齐的课间操、琅琅的读书声、学生大方文雅的问候以及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风貌,暗自庆幸自己孩子的选择没有错。一个个“升学与就业两不误”的成功例子是最有说服力的“招生广告”,于是出现了“哥哥毕业后送来弟弟、姐姐还没走出校门妹妹又来了”的喜人局面。

一所学校的存在完善了当地的教育体系,一种实用型、“你能型”的教育,改变了不少学子的命运。

猜你喜欢
职业高中职业专业
CLASS STRUGGLES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职业高中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法国庆祝职业高中文凭创设30周年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