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探海山

2015-09-10 05:26张武昌
中学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海山海沟科考船

张武昌

向海山进发

2014年末,我被通知参加即将开启的“科学号”科考船探索海山的航次。得到消息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作为一名海洋生物学研究者,搭载着中国目前最为先进的海洋科考船,去探索海洋中的特殊生境,对我而言有着极大的诱惑。

2014年12月3日,本航次所有科考人员齐聚“科学号”,当天便从青岛的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向目标海山进发。此次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雅浦海沟附近的一座无名海山。雅浦海沟位于西太平洋上,说起这个名字应该很少有人知道,但提起它北面的“明星邻居”马里亚纳海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可就几乎人人皆知了。

初 临 海 山

“科学号”科考船一路向东南挺进,经过黄海、东海,穿越宫古海峡,途中气候条件非常恶劣,不仅遇到了寒流,还遭遇了2014年第22号台风。但大家没有畏惧,仍然坚守岗位。经过所有人的努力,8天后我们终于到达预定海域。

根据出发前搜集的资料,我们初步确定了这座海山的坐标,并标记这座海山山顶水深为65米。虽然到达时刚过凌晨,但科考人员没作任何休息,就立即投入到现场的作业观测中。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这座海山的实际位置和精确地形。此时,船载的多波束地形扫描仪大展神威,比起传统的单波束测深系统,其在准确性、精度和效率方面有着极大的提高。经过我们一整天的初步扫描作业,确定目标海山的山顶位置比之前的资料信息偏离了近3海里,山顶水深也更深,达到了250米。

漫 游 海 山

掌握了详细地形资料后,接下来就是本航次的主角——“发现号”ROV登场的时候了。它很像BBC拍摄纪录片用的那种机器,远远看去,它是一个黄色的大家伙,在其正面书有“发现”两个大字,且周身被黑色的框架固定。

当缆车有力地吊起“发现号”伸出船舷,并缓慢地下放钢缆直至入水后,我疾步返回了实验室。此时,很多人都已等在这里,盯着大屏幕,准备观看ROV上的摄像机通过电缆传回的视频直播。

经过设备人员的紧张调试,屏幕上终于出现了海山的画面。只见灯光下蓝色背景上,随着ROV的下沉,海山的地形高低起伏不断变换着场景。突然,画面上出现了一片白色的东西,其覆盖在海山之上,凭我的经验,那应该是有孔虫砂。有孔虫是海洋里的浮游单细胞生物,它会分泌石灰质外壳,在其死亡后肉体逐渐消解,而外壳则沉积下来。长期的沉积使得被覆盖的地方犹如披上了一层白雪,远远望去也很像片沙海。

不一会儿,画面上的生物多了起来,有游荡的小虾,觅食的小鱼,匍匐着的海参、海胆、蛇尾(一种无脊椎海生动物),有时还会掠过螃蟹的身影。不仅如此,还有像小树一样的珊瑚、形如扇面的海笔、形状各异的海绵。 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镜头中似乎并没有出现大型藻类的身影。

“发现号”ROV的速度开始放缓,今天最为精彩的海底采样即将上演。“发现号”ROV有两种采样方式,分别是用机械手捕捉和吸管抓获。它的机械手设有7个关节,开启时会像人手一样灵活伸展,我们用它来抓取较大或较硬的物体;而吸管抓获的原理则是通过瞬间吸收水流,将其周围较软或较小的物体吸进ROV的样品舱里。

抓这些生物可是个技术活:速度慢了,动物就跑了;速度太快,力道不好掌握,很可能会把样品夹坏。每一次操作,我们这些观众就像在看一场关键的足球赛,时刻等待着进球的那一刻。

每次捕获成功,实验室内都会发出一阵欢呼声;而有时运气太差,有些动物在受到刺激后,形态会发生改变,不是跑掉就是被夹坏了,这时实验室内就会响起一阵惋惜声。好在操作人员在每次抓捕前,都会用高清镜头对它进行特写拍照,以留底作为图片资料。

这些得来不易的样品,科学家们都将其视若珍宝。首先都会尽量把它们养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把样品放到低温的海水中培养。如果活不了,就只能抓紧时间拍照,最后用酒精固定样品,待到上岸后回实验室再仔细鉴定种类。

经过20天的奋战,我们在海山的4个方向的山坡上下放了ROV,最深处达4000米。这次航次考察非常成功,我们满载着样品踏上了返程。

国家的富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在国际深海海洋科学研究方面,中国再一次发出了自己强有力的声音。

TIPS

海山,顾名思义就是海里的山。通常来说,露出水面的叫海岛,高潮时淹没、低潮时露出的叫礁,没有露出海面的叫海山。有的海山山顶离海面几千米,有的仅在水下几米,但是海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海底隆起部分都超过1000米。

全球有多少座海山?3万,5万,还是10万?至今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数字。但人类探索过的海山仅有300多座,而其中仅有少数是科学家真正“下海去看过”的。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全球60%以上的海山分布在太平洋,尤以南、北纬30度之间的热带太平洋地区最为密集,包括中太平洋海山群、威克海山群、麦哲伦海山链、卡罗琳海山链、夏威夷海山链等。

海山的形成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地质构造意义,典型的海山由死火山形成,有1000~4000米的海底突出。海山通常也是大洋渔场所在地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进行海山生态系统结构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海山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

TIPS

“科学号”科学考察船,长99.8米、宽17.8米,这样的长宽比使它看起来更像是个“小胖子”,其核定总吨位4711吨,续航能力达1.5万海里。它具备全球航行能力,配备了海洋大气、水体、海底、深海极端环境和遥感信息现场验证等五大船载探测系统。除了深海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外,“科学号”上还搭载了多个新型设备,包括巨型采泥器、多管取样器、阿氏网、保真取样器等。

猜你喜欢
海山海沟科考船
中国科考船首次抵达北极点区域
“科学”号科考船完成今年首个科考
马里亚纳海沟的奇怪生物
On the heating mechanism of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thruster immerged in a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科考船木甲板安装工艺
阿塔卡马海沟发现三种新鱼
佐藤海山的诗
迎春花
“张譬”号开展首航第二航段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
中美海洋科考船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