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造成失实新闻的五种现象

2015-09-10 03:52段美丹
记者摇篮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记者现象

段美丹

在任何时期,媒体的新闻报道失实现象都时有发生。尤其是今天,新闻媒体的门槛较低,走进新闻队伍里的人,思想觉悟也是参差不齐,所以很有必要再谈一谈新闻失实的问题,要坚决与这五种现象作斗争。

1.添枝加叶造成的失实新闻。一些记者认为自己的文笔很好,于是就忘记了新闻与文学的界限,在新闻稿子中进行合理想象,特别是在事件细节和人物心理的描述上,不严肃,忘记了新闻只能选择典型,而不能塑造典型,新闻只能挖掘故事,而不能虚构故事等基本原则。例如有篇报道一名消防战士在救火现场牺牲的新闻,新闻对战士在烈火中搏斗以及牺牲前的心理进行了一段精彩的描写,后来新闻发表后,受众就提出疑问:消防战士当时只有一人在火海深处,后来就牺牲了,那么,新闻中那些情节是怎么得来的?

2.以偏概全造成的失实新闻。我们的一些记者,为了突出主题,经常在用词上以偏概全。为了达到宣传的意图,体现观点的鲜明,动不动就是用“家家”“个个”“人人”这样不负责任的词,轻易地给人物冠以“高大全”帽子。让新闻中的人物在未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面对生活,让受众对新闻媒体失去信任。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把个别现象,不能代表全体的例子,随便用来说明全体。比如某些外国媒体关于我国新疆现状的报道,由于他们的不全面、不客观、不持久的报道,导致现在到新疆旅游的人很少,其原因是新疆动乱的情景还在眼前,好像新疆现在还在危机之中。事实又是怎样呢?在新疆生活的人和最近去过新疆的人才最有发言权!新闻媒体、新闻记者一定要肩负起全面、客观、持久、真实报道新闻事实的使命,万万不可以偏概全造成失实新闻。

3.轻信一方造成的失实新闻。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记者是清醒的、有政治修养的,他们不会轻易听风就是雨,一定会进行多方考察,不断思索的。天下的事是复杂的,记者采访的对象也是五花八门的,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不妨多问个为什么。为什么人们对现在网上的一些新闻信任度不高,其原因就是以讹传讹的现象特多。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具有多角度、全方位看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的真相。

4.粗心大意造成的失实新闻。新闻记者的职业是严肃的、神圣的,在事实上不能错一点。有时错一个字,或错一个标点符号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一个老记者不会用电脑打新闻稿,就让一个年轻人替他打稿。稿子是报道一个国企停产进行设备大检修时,工人们劳动的场面。这位老记者用钢笔在稿纸上写的稿,把“大干加巧干”的“巧”写分家了,而替他打稿的年轻记者也不熟悉这个国企的情况,把“巧”打成“23”。于是这个稿就成了“大干加23干”。最令人不可想象的是播音员也就照本宣科了!还好,在新闻播出的最后环节,被审出来了。粗心大意是记者报道失实的最低级错误。

5.迎合他人造成的失实新闻。常有一些个别单位的领导,他们好大喜功,总想利用新闻媒体为自己歌功颂德,不惜丧失原则,说假话,说大话,尤其是在年终总结报道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记者往往是这个单位领导的好朋友、老熟人或常年跑这个线,又难免不顾及面子,所以常常是给予配合,这就造成了新闻失实的可悲现象。作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记者,应该坚持真理,不能迎合这些个别人的作法。常言道: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说假话,早晚会败露。失实新闻不仅仅让记者的名誉扫地,也会给被报道单位带来负面影响,记者一定要肩负起正义者的使命,万万不可为了个人的面子,小恩小惠,迎合他人,造成失实新闻。

(作者单位:抚顺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新闻记者现象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