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版本谈

2015-09-10 07:22夏宏
音乐爱好者 2015年4期
关键词:爱乐乐团指挥家二十世纪

夏宏

2015年是芬兰伟大的作曲家西贝柳斯诞辰一百五十周年。春光明媚的五月,上海的舞台上将迎来一次重大的音乐盛典。芬兰指挥家奥科·卡姆将率领芬兰国宝级乐团——拉蒂交响乐团登临上海大剧院,连续三个晚上演出西贝柳斯的全部七首交响曲。这是一次原汁原味的奉献,以如此的规模、如此的阵容来演释西贝柳斯,在上海的音乐演出史上还数首次。为此,沪上乐迷无不热切盼望、翘首以待。

在西贝柳斯的音乐遗产中,他在1898年至1924年间创作的七首交响曲无疑是其音乐创作中的重中之重,代表着他最高的艺术成就。要说西贝柳斯交响曲的唱片录音,当然不会像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的版本那么多,与德沃夏克、布鲁克纳、马勒和肖斯塔科维奇的版本相比也难免相形见绌。然而,作为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以及北欧交响音乐的杰出代表,西贝柳斯的作品也势必会引发指挥家和交响乐团的强烈兴趣。因而,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他的交响曲就开始以唱片录音的形式得以流传,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

若将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的录音版本作一梳理叙述,那么许多声名卓著、众望所归的指挥大师的版本就得排除在外了。因为像托斯卡尼尼、卡拉扬、伯恩斯坦和穆拉文斯基这样的顶尖大师都没有录制过完整的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可能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不是在DG有一套录音吗?不错,是有一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录音,其中的几首还诠释得相当精彩,获得了《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的荣誉。不过,在这套录音里卡拉扬本人指挥乐团演奏的只是后面的四首,而前面的三首则是由他的弟子、第一届卡拉扬国际指挥比赛金奖得主奥科·卡姆“代劳”的,因而这套全集只能算是一个两人合作的合集;而伯恩斯坦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DG版也只收录了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五和第七这四首。

不过,即便少了卡拉扬、伯恩斯坦这样的挥坛大腕和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这样的顶级乐团,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还是有不少优秀版本的。据粗略统计,仅进入商业发行渠道的全集版本就不下五十套。应该承认,在世界范围内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的优秀版本基本出自“北方”指挥家之手。这个北方的地理概念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斯堪的纳维亚五国,也包括它的半岛邻居波罗的海三国和苏联,以及与北欧隔海相望的英国。即便早期的历史录音里不乏库塞维茨基和比彻姆这样问世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典录音,但仍未能脱离以上这种地域设定的范畴。当然,芬兰本国指挥家们的录音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本文就以这个线索罗列了一些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的重要版本。

北欧指挥家们的全集版本(除芬兰以外)

1.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奇指挥英国爱乐乐团的版本,DECCA 4CD

阿什肯纳奇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钢琴家,也是最有影响的指挥家之一。尽管他是苏联的犹太裔,但自1968年即已移居冰岛,并于三年后入籍,长期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他的这套录音完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套颇受音乐界好评的录音全集,在香港的《CD天书》上达到了八级的高分评鉴。

2. 希克斯顿·厄尔林指挥瑞典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的版本,Finlandia(现并入Warner) 3CD

厄尔林(Sixten Ehrling,1918-2005)是瑞典指挥家,毕业于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后来成为大指挥家卡尔·伯姆的学生,回国后长期在瑞典乐坛从事指挥活动。他是一位与西贝柳斯本人有过来往的指挥家,因而他这套录音的可信度很高,权威性也不差。他的演释很能展现作曲家笔下的天然神韵,男性气概十足。只是录音年代较早,完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3. 尼梅·雅尔维指挥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的版本,BIS 4CD

波罗的海三国与芬兰隔芬兰湾而居,有着地理上的天然亲近联系,加之它们都是小国,又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出身于爱沙尼亚的老雅尔维曾担任过穆拉文斯基的助手,是意大利圣切契利亚国际指挥比赛的冠军。他自1982年起就出任哥德堡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录制了大量唱片。指挥与乐团长期的默契配合使得这套全集有着精准细腻的表现,此外它也是瑞典本土唱片品牌BIS发行的第一套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其中的第三、第四和第六被选入美国《史蒂文森古典CD指南》推荐的光荣榜。

4. 马里斯·扬颂斯指挥挪威奥斯陆爱乐乐团的版本,EMI 4CD

比雅尔维小六岁的扬颂斯是当今乐坛炙手可热的指挥家,出生于拉脱维亚,父亲也是一名著名指挥。扬颂斯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毕业后又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斯瓦洛夫斯基,因而是阿巴多和梅塔的同门师弟,也是第二届卡拉扬国际指挥比赛的第二名。扬颂斯自1979年起便担任了奥斯陆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乐团的水平比起哥德堡交响来只高不低。他的这套录音完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与雅尔维的精致、克制相比,他显然在展示作品的生机和活力上更胜一筹。

5. 赫尔伯特·布隆姆斯泰特指挥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的版本,DECCA 4CD

DECCA的这套全集版本在阿什肯纳奇版发行之后问世,完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DECCA之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再推出西贝柳斯全集,看中的正是布隆姆斯泰特的个人才华。布隆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1927- )是瑞典人,却出生在美国,早年在瑞典接受音乐教育,后在萨尔茨堡师从马凯维奇,是1956年萨尔茨堡国际指挥比赛的金奖得主。他历任丹麦哥本哈根广播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和瑞典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以诠释北欧与德奥音乐见长。他的这套西贝柳斯全集在理性、客观的逻辑表述中又富有内在张力,极具浪漫气息,似乎给音乐注入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代特有的丰富联想。

英国指挥家们的全集版本

英国指挥家何以对西贝柳斯的音乐情有独钟,并每每在对其演释中有着出众的表现?盖源于西贝柳斯的音乐在二十世纪的英国作曲家中产生的影响极大,甚至有不少英国作曲家如巴克斯(Arnold Bax)、班托克(Granville Bantock)和艾尔兰(John Nicholson Ireland)等都曾力图模仿他的艺术风格。比如巴克斯就如西贝柳斯一样完成了七首交响曲,而西贝柳斯的《第三交响曲》则题赠给了比自己小两岁、极为推崇自己的班托克,这种情感渊源自然极大地激发起指挥家们对于指挥西贝柳斯音乐的热情。二十世纪英伦乐坛著名的指挥家“3B”里除了鲍尔特(Adrian Boult)外,比彻姆(Thomas Beecham)和巴比罗利(John Barbirolli)都对西贝柳斯交响曲的推广起了巨大作用。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乐团录制的《第四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获得了《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的殊荣,可惜没能留下全集;留下全集版本的是巴比罗利。

1. 约翰·巴比罗利指挥哈勒管弦乐团的版本,EMI 5CD

巴比罗利乃二十世纪乐坛的谦谦君子,为人儒雅、气质高贵。他所具有的那种沉稳而含蓄的个性气质与其演释的北欧音乐中所特有的清澈秀美的大自然意境极为吻合,因而他对西贝柳斯的交响曲有着一种很微妙的偏爱心理,他的版本被评论家誉为具有“迷人的抒情之美”。而哈勒管弦乐团又是其亲掌二十年之久的“御林军”,指挥之得心应手,演释之传神默契溢于乐中。可以说,这套录音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典范之作。

2. 安东尼·柯林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Beulah(后由DECCA发行) 4CD

这是一套比巴比罗利版问世更早的西贝柳斯全集,录制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指挥家的名头也远小于与他同时代的巴比罗利。但这个版本的可贵之处在于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同一位指挥家指挥同一支乐团录制的西贝柳斯全集。柯林斯(Anthony Collins,1893-1963)是中提琴家出身,曾担任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中提琴,后放弃演奏改任指挥,现今的伦敦莫扎特乐团即是由他组建的。与其评价这套唱片“冷漠感太强”,不如说是他驾驭的乐团音色过于整洁明净来得更为贴切。总体来说,他的诠释风格具有清新空旷、气息悠长的特点,在凸显西贝柳斯音乐冷峻雄奇的特性上别具一格。

3.科林·戴维斯指挥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版本,Philips 4CD

说到西贝柳斯的交响曲全集,任何一篇文章似乎都绕不开科林·戴维斯。作为指挥家,他是英国乐坛上的一个“另类”。虽说他指挥的贝多芬、勃拉姆斯和马勒反响平平,然而他对柏辽兹、斯特拉文斯基以及英国作曲家作品的诠释却是有口皆碑,对于西贝柳斯交响曲他更是倾注了全力。迄今为止,他个人已录制了三套完整的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这在二十世纪的指挥家中绝无仅有。在Philips的是第一套,与他合作的是昔日极为喜爱西贝柳斯音乐的库塞维茨基麾下的波士顿交响乐团。这套录音是戴维斯七十年代出任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时期结出的硕果。

4. 科林·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RCA 7CD

戴维斯与伦敦交响乐团的合作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1964年他随团举行了环球巡演,因而与乐团结下了殊为深厚的情谊与默契。与前一套全集相比,这一套他回到了自己的“主场”,在一个更为适应的文化语境中二度演释所喜爱的西贝柳斯,无论在对音乐细节的艺术处理还是对情感意境的营造表达上更上了一层楼。这个全集称得上是一个大全套, 七张唱片里除交响曲外还收录了作曲家最有代表性的音诗作品。

5.科林·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LSO Live 4CD

这是戴维斯的第三套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1995年,他重新被任命为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时年六十八岁,这也是他一生指挥生涯里的最后一个指挥职务,直至今日他仍是伦敦交响乐团的桂冠荣誉指挥。在此期间,伦敦交响不仅拥有了其演奏大本营——地处伦敦市中心的巴比肯大厅,还开发出了乐团自主的唱片品牌,它的录音全部来自乐团的现场录音,不经后期的技术修剪,故而名为“LSO Live”。在这套全集里,老而弥坚的戴维斯的演释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物我两忘的完美境界,是他一生感悟西贝柳斯的一个圆满总结。

芬兰指挥家们的全集版本

对于芬兰指挥家而言,指挥西贝柳斯交响曲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需要,更是一种肩负的使命,可以说,在芬兰,一位指挥家如果没有指挥过西贝柳斯的交响曲,甚至不配被视为人们认可的交响乐指挥家。因而,自二十世纪以来,芬兰指挥家几乎是在与西贝柳斯创作的同时就开始了他们演释其交响曲的历程,称得上是前赴后继,薪火相传。

1. 罗伯特·卡雅努斯指挥赫尔辛基爱乐乐团的版本,Ondine (曲目不全)

卡雅努斯(Robert Kajanus,1856-1933)是西贝柳斯的同时代人,也是今日赫尔辛基爱乐乐团的前身赫尔辛基交响乐协会的创建者,在西贝柳斯还未成名时他在国内的名气甚至比作曲家还要高。欣喜的是,正是他慧眼识才,鼓励并首演了作曲家的第一首管弦乐作品《库勒沃》,而将西贝柳斯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交响曲首次录制成唱片的也是卡雅努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卡雅努斯在芬兰本土品牌录制过西贝柳斯的交响曲全集,可惜由于年代久远以及时局的动荡,有几首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现仅存第一、第三、第五和第六交响曲的录音尚存。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珍视、具有高度文献价值的版本。

2. 帕沃·贝格隆德指挥赫尔辛基爱乐乐团的版本,EMI 8CD

贝格隆德(Paavo Berglund,1929-2012)是继卡雅努斯之后芬兰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指挥家。他早年学习小提琴,后来创建了赫尔辛基室内乐团,转型成为指挥。他是一位学术型的指挥家,一生致力于西贝柳斯音乐的研究,并有演释西贝柳斯作品的论述心得。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担任英国伯恩茅斯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和八十年代担任赫尔辛基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期间录制的西贝柳斯交响曲和音诗全集被EMI一并收录在这个专辑里,具有学术性与权威性,受到乐界的普遍推崇。

3. 莱夫·塞格尔斯塔姆指挥赫尔辛基爱乐乐团的版本,Ondine 4CD

相比于前辈卡雅努斯和贝格隆德,塞格尔斯塔姆(Leif Segerstam,1944- )可算是芬兰小有名气的指挥家了。正是这位白头发、白胡子,活像一位笑容可掬的圣诞老人的指挥家,为世人奉献了一套相当精彩的西贝柳斯全集。或许塞格尔斯塔姆不像两位前辈那样有着丰富的异国指挥经历,但他始终立足于本国乐坛,他的诠释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使西贝柳斯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乐观爽朗、豪气澎湃的气象。

4. 奥斯莫·万斯卡指挥拉蒂交响乐团的版本,BIS 5CD

拉蒂交响乐团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与赫尔辛基爱乐乐团、芬兰广播交响乐团在国际乐坛扬名的“三驾马车”之一,因此也被称为“小镇的奇迹”。这一切都离不开本土指挥家万斯卡(Osmo Vanska,1953- )长达二十年的精心打造,将一支地区性的交响乐团带上了国际乐坛的大舞台。这套全集是万斯卡与拉蒂交响乐团的倾心之作,也是BIS继雅尔维之后推出的第二套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其风格之纯正、气息之清新令人刮目相看。这套录音中的《第一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曾荣获格莱美“最佳乐团演奏奖”。

5. 约翰·斯托尔加茨指挥BBC爱乐乐团的版本,Chandos 3CD

斯托尔加茨(John Storgards,1963- )是比塞格尔斯塔姆、奥科·卡姆和万斯卡更年轻的芬兰指挥家。这位刚过知天命之年的中生代指挥以其锐利的朝气和功底扎实的学养在Chandos公司推出了他的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这套全集一个引人瞩目的卖点在于它收录了作曲家自己焚毁的《第八交响曲》手稿的残篇,这是由手稿的发现者、芬兰音乐学家蒂莫·维尔塔宁整理、归纳而成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最全”的西贝柳斯交响曲版本。

囿于篇幅,我并未将诸如吉布森指挥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塞蒙·莱托指挥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莫斯科国立交响乐团等全集版本一并归入。总而言之,如欲要我在这些全集版本中找出三个最值得推荐、也最易寻觅的版本,那么我认为在上述三类中各选一个为佳,即扬颂斯的EMI版、科林·戴维斯的LSO Live版和万斯卡的BIS版。如欲优中选优,寻得一个终极版本的话,本人宁可选择等待着奥科·卡姆指挥拉蒂交响乐团最新版本的出炉,这便是BIS即将发行的第三套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将于2015年作曲家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际隆重亮相。而上海的听众们在这套全集问世之前,能先亲耳一聆由他们为我们带来的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的精彩诠释,岂不幸哉?快哉?

猜你喜欢
爱乐乐团指挥家二十世纪
浅谈二十世纪新具象艺术与洛佩斯
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中国爱乐乐团20年庆典音乐会中落幕
——“我们生于2000年”:让〇〇后青年音乐家当主角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演出就要开始了
只摘够得着的苹果
曼妙地走在五线谱上
——访女指挥家、作曲家朱婕
《中国的一日》所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日常生活
找乐器
进退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