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第三城”之争

2015-09-10 07:22柳士双
决策 2015年9期
关键词:广东省深圳广州

柳士双

广深激烈博弈的背后,一方面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益,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恶性竞争的后果。

作为多年的竞争对手,广州和深圳的地位之争一直是热门话题。2015年深圳GDP总量即将超越香港,深圳的“再次腾飞”使得广州人很有失落感和危机感。

2014年,广州与深圳的GDP差距仅为705亿元,凭借着增长速度优势,深圳在经济总量上超越广州已是必然。广深之争不仅在珠三角城市群处处凸显,而且与全国一线城市的排序息息相关。深圳的这种超越是全方位还是局部超越?在城市竞争格局中,广深“第三城”之争又意味着什么?

广州真的失落了吗

35年前,深圳的GDP仅有1.9亿元,2014年深圳不仅人口超过香港,GDP也突破了1.6万亿,增长了7500倍。从年均名义增长率看,2000年到2013年,广州比深圳慢了1.1%。

与“深圳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州是一座拥有两千余年辉煌历史的城市,是有名的华南商贸城。可以说,广深的城市竞争,就是广州面对崛起的深圳不断对其发起挑战的历史。

特别是在珠三角城市群,深圳不断对广州的区域经济“龙头”位置发起冲击。随着广东的优势日益弱化,深圳大有取代广州国内一线城市“第三城”地位之势。这引起了广州人的恐慌:广州真的失落了吗?

在反映经济质量的所有指标上,深圳近年来几乎都领先于广州。根据广东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的测评结果显示,在总分和五大单项指标上,深圳都超越了广州。

在工业上,2014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01亿元,比广州高出28%。2014年广州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是601.19亿元,而深圳是4108.35亿元,可见广州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占比远低于深圳。在企业经营效益方面,在工业增加值总量比北京高出近1/3的条件下,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却只相当于北京的5/6。

在金融领域,广州金融业发展缺乏政策优势和资金基础。2014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1303.19亿元,低于深圳市的2237.54亿元。从资金面来看,广州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比深圳少3000亿元。

从创新能力看,2014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1646件,同比增长15.9%,连续11年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6.7件,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

广州和深圳35年来的经济实力对比可谓此消彼长,而这种对比,也主要体现在经济变量上,并非综合实力。

尽管在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创新转化等方面,深圳已经后来居上占有优势,但也要清楚地看到,这种超越仅仅是局部的,更多地体现在经济方面。

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包括诸如文化影响力、法制环境、服务能力和效率等方面。

广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商贸城市,不仅是除了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之外的第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华南中心城市,代表着华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也占全省的25%,广州也是科技、教育和医疗中心,拥有占全省约70%的科研机构,产生了全省60%到80%的科研成果。同时还是交通、商贸、金融和信息中心。

作为省会城市,广州经过一系列空间扩张后,拥有了广阔的发展腹地,其综合竞争力不容小觑。而深圳在高层次人才、空间腹地、城市文化、科研实力、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足,也极大地制约了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博弈背后的实质

从市场经济效率看,竞争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但也有走向负面的可能。广深激烈博弈的背后,一方面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益,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恶性竞争的后果。

从珠三角城市群层面看,广深的“龙头”之争牵涉到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利益关系。深圳是特区,财税要上交中央,而行政管辖权又归广东省,广州则是广东省会城市。

因此,在城市竞争过程中,广州会通过省会城市的便利,去影响广东省的政策,从而维护自身利益。而作为特区的深圳,则利用特区政策,间接向广东省施压,回击广州。

如,深圳主张修建的跨越珠江的深中通道,在深圳和中山之间建设跨越珠江的大桥,但广东省则坚持上马港珠澳大桥,尽管设计施工因为技术问题暂停,却仍不允许上马深中通道,其关键就在于广深对于物流货源的利益争夺。

每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广州的代表就抛出要求深圳向广东交税的议案,认为深圳“没贡献”。随着深圳发展的需要,急需空间扩张来提供发展腹地,多次提出了直辖的请求,但这并不符合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利益诉求,尤其是广州将面临一个会吸引走资源的更强大竞争对手。

从广深竞争的博弈参与主体看,其实是涉及到广州、深圳、广东省和中央政府的复杂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相当多的时候,若没有有效的沟通协调,恶性竞争不可避免。

如,围绕广东光产业发展而建设的“广东光谷”,就因为广州和深圳就光产业的领导权争夺进行了十余年的激烈博弈,最终导致光谷未能发展起来。同时,珠三角城市群凝聚力有待提高,也是源于广深对于“龙头”城市地位的争夺。

所以,广深之争的实质还是政绩驱动下围绕着GDP的利益竞赛。但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我们要更多地从整体上去思考城市分工与合作的竞合关系,也要把视角从仅仅关注经济指标,扩展到公共福利、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城市文化等综合性指标上,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中。

从广深城市竞争的结果看,无论是广深的龙头地位争夺导致的资源配置失效,还是恶性竞争引发的重复建设、产业同构问题,都急需建立协调机制,引导广深从竞争走向竞合,进行错位发展、良性竞争。

走向竞合之道

广深的“第三城”之争,之所以成为坊间热捧的话题,根本原因在于对GDP这个政绩考核指标的膜拜,已经深入官场民间。

人们关注的重点,更多地是经济总量上的多少和位次更迭,并没有去考量其背后的宏观背景,也没有看综合指标。从广州的各项指标看,经济总量上的弱化,并没有动摇诸如政治、文化等其他功能指标,深圳要想实现全面超越,还需要不少时间。

对于深圳而言,其土地面积只有上海的1/3,广州的1/4,天津的1/6,北京的1/8,重庆的1/42,但2014年却实现了超1.6万亿的经济总量,单位面积产出效率非常高。但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一个中心城市要想有发展后劲,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腹地作为支撑,显然深圳在这方面是欠缺的。

所以学界和政界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解决深圳遇到的难题,这才是广深之争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从长远来看,深圳和广州必须从竞争走向合作,才能取长补短,突破自身瓶颈。广深首先要进行错位发展,避免低水平的直接竞争。

如金融业,深圳侧重于建设以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投资为特色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的优势,建设与香港紧密融合的金融合作先行区。对于福田中央商务区以及前海—后海而言,可以着力建设金融总部功能区,打造国际水平的金融商务平台。

而广州,则侧重于建设以银行、保险及财富管理为重点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

又如文化产业,广州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建成中国文化和文化服务中心,而深圳则可以着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和文化产业市场。

同时,很多方面广深都优势互补,可以加强合作。广州的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发达,可以充分利用科研能力,而深圳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效率高。一方面可以引导广州的科研院所与深圳的科研成果转化直接对接,形成产业链接;另一方面广州可以考虑引进深圳的科研成果市场化的方法和机制。

从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来说,广深各自与京沪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但考虑到广深的空间距离优势,二者若增强合作错位发展,将产生优势叠加效应,不仅能保持与天津等追赶城市的距离,而且还有机会挑战京沪的霸主地位。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广东省深圳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