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住房从不是投资品

2015-09-10 07:22易宪容
商界评论 2015年3期
关键词:税收制度房价货币

易宪容

在中国,住房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框架中,给出的标准答案是,住房就是投资品而不是消费品。在他们看来,因为住房的购买支出是长期分摊,长期持有后会升值,所以住房是投资品。

因为在国家统计局那里,住房是投资品,那么无论住房价格如何上涨,都与居民消费价格变化无关。近十多年来,中国各城市的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了10倍,但是中国居民的消费物价指数不仅没有上涨,反而持续下跌,最近甚至下跌了1%以上,市场大叫出现通货紧缩了。由于住房是投资品,近几年超速扩张的货币增长只涨到房价上去,而涨不到居民实际消费物价上来。真的太好玩了!

反之,如果近几年过度扩张的货币会反映到居民的消费物价上,那就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快速上升,居民手中持有的货币就不值钱。央行就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加息,这样才能让市场流动的货币减少,并让通货膨胀率回到合适的水平上来。

如果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加息,住房投资者收益率下降,投资风险越来越高,只好退出市场,住房投资需求减少而房价下跌。但是,住房是投资品,过量的货币只是抢购一定的住房让房价飚升,而没有让居民的消费物价上涨,所以央行也就不用收紧货币政策加息。反之还可以采取更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让更多的货币流向市场推高房价。

一般来说,衣食住行是人类最为基本的生存方式,也是人类最为基本的消费需求。但是由于住房是投资品,当居民把手中绝大多部分收入投入购买住房时,居民最大的一块消费就突然消失了。这就是为什么近些年来在中国统计指标中,中国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的原因。

既然住房是投资品,那么中国政府的职能部门为什么又制造出一个住房的“刚性需求”?很简单,既然住房是投资品,那么投资者购买住房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购入住房之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或预期住房会升值。

如果市场的住房投资者都预期房价会上涨,而且又有好的金融市场条件,同时购买又没有任何限制,那么住房的投资需求可以是无限大。但是,如果市场的预期逆转,即投资者认为购买住房后,不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时,那么这时住房投资需求会降为零,甚至于负。住房的投资需求在零到无穷大之间,是根本不存在“刚性需求”的。

所以,如果住房是投资品,住房市场是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刚性需求”的。不知为何,政府职能部门会制造出这样一个概念。

如果住房是投资品,那么政府也不需要对购买住房采取任何补助政策,也不需要让银行采取利率优惠,更不需要把住房购买分为购买第一套、第二套等。因为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中,从来没有哪一个栏目规定购买第一套住房是消费,购买第二套住房是改善性消费,而购买第三套才是投资。

如果对作为投资品的住房采取优惠政策,实际上是用整个社会纳税人的钱来补助投资者,这样做对没有购买住房或购买住房少的居民是相当不公平的。但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住房又变成消费品。

如果住房是投资品,那么住房投资者所得,当然要用适当的税收制度来调节。试想居民劳动所得都有一套税收安排,为何住房投资不这样做呢?为何中国的房地产税收制度,会成为全球最差的税收制度呢?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

可以说,在中国,由于对住房属性界定上混乱,也就使得中国政府不同的职能部门各行其是。各个政府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出台有关的房地产政策,从而导致这些政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而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银行及投资者也各行其是,攫取大利,把中国房地产市场带向完全不可持续的方向。

因此,要确立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就得对住房的性质全面反思及重新界定,并重新设立住房统计的新框架,这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编辑 周慧陶]

E-mail:zht@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税收制度房价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当前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关联及差异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对中国科学构建环境关税的几点思考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