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扬帆”向世界亮出精彩

2015-09-10 07:22
决策探索 2015年7期
关键词:黄淮驻马店市转型

人勤春来早。今年,即将在黄淮学院召开的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已经发出了“春天的邀请”。面对新阶段、新任务,黄淮学院转型发展能否弹奏出万物争荣的“春之声”,进而迸发出气象万千的“春之魂”,继续发挥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论坛召开前夕,记者与黄淮学院校长介晓磊进行了一番精彩的对话。

《决策探索》:在学院“爬坡过坎”推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最大的“坎”是什么?

介晓磊: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创办应用技术大学,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需要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和政策的支持,而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又比较滞后;创办应用技术大学,需要双师素质的、专兼聘结合的开放式教师团队,光靠学校是不够的,尤其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会计师、学者型官员、媒体记者等行业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我们最大的“坎”还是财政供给保障的问题,办应用技术大学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与经费保障,因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仅靠做实验是远远不行的,要求有仿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设备,这些设备条件要有先进性、适用性和配套性,让学生掌握先进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会过硬的创新创业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顺利体面的就业和发展。像我们目前配备的云计算、3D打印、物联网、动作扑捉、新能源、电动汽车等系统平台建设,这些都需要较多的经费保障,需要政府专项资金和项目支持,而恰巧这些黄淮都比较缺乏,这是学校的诉求,是我们最大的“坎”,国家在转型发展这个“红包”里,还得塞些扶植政策。

《决策探索》:通过近年来黄淮学院的探索实践,您曾多次谈起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体会,您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重要的是学校办学目标的定位,最困难的是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最需要的是各级政府的支持。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各级政府对黄淮学院的转型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介晓磊:这个作用太大了。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黄淮学院的转型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使得学校在破解发展难题、融入地方上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在发展初期,服务能力相对不足的时候,要想真正融入地方办学,除了学校自身加快改革、积极创新之外,政府的大力引导、政策支持和强力推动,是非常重要的。2013年至2014年间,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以及省人大、省政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等领导多次到黄淮学院进行专题调研指导,指导转型发展,高度肯定学校取得的成绩,对学校发展寄予厚望,同时,也对学校转型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以说,没有各级政府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就不会有黄淮学院今天的发展局面。

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一直把黄淮学院作为自己的“宝贝”,把办好黄淮学院看作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集中一切资源优势,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强力推动了学校转型发展和特色办学。比如在人才支持方面,根据学校专业需求,支持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只减不增的情况下,为黄淮学院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尤其是对急需的特殊人才、“双师型”教师实行特事特办,增加人员编制,同时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着力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3年来,共帮助黄淮学院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169人,外聘行业企业专家116人,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98人,搭建了学校转型发展的人才高地。在资金支持方面,在地方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逐年加大对黄淮学院的资金投入,2007年,市政府投入22D0万元,与黄淮学院共建了3.5万平方米的图书馆;2013年,启动了市校共建体育中心,总投资近6亿元;对黄淮学院老校区土地置换的1.9亿元土地出让金全额返还学院用于自身建设;支持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科技文化一条街等项目建设,在行政事业收费方面予以减免优惠;支持黄淮学院建设了1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每年支持黄淮学院的科研经费占全市科研经费的1/4。在政策支持方面,制定出台了《驻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黄淮学院创建应用技术大学的意见》,在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职业教育系统化培养改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在就业支持方面,市政府定期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信、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等部门,深入开展“企业招聘进校园”“求职进企业”等活动,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实施日常招聘、现场招聘、专场招聘、网络招聘,健全就业服务网络。

當然,正是得益于各级政府的一系列有效支持,学校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有效的回馈。简单地说,学校的回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黄淮学院已成为驻马店市招商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始终把黄淮学院转型发展作为推介的亮点和优势,带领外地客商到黄淮学院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正是由于黄淮学院的成功转型,使得驻马店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比如引进的银泰电动汽车项目,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黄淮学院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雄厚实力,才下决心在驻马店投资30亿元建设电动汽车生产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电动汽车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二是黄淮学院已成为驻马店市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学校每年有近千名毕业生走向全市各行各业,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为驻马店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学校每年还与驻马店市相关局委合作,选派20~30名博士、教授以及科技特派员,深入行业、企业和基层单位挂职锻炼,指导企业生产、管理和研发工作,有效地解决了驻马店市企业人才紧缺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是黄淮学院为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根据企业和地方需求,黄淮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及专业群优势,借助11个省市级工程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8个校级研究所,积极开展各项规划设计、科技开发和技术攻关,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对促进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近三年来,驻马店市每年的城市规划设计项目有近15%是由黄淮学院承担的,学校参与横向合作项目80多项,帮助企业争取经费支持200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同时,学校还积极承担驻马店市政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市政府合作开发了政府网站、与驻马店日报社合作开通了驻马店新闻网、与各县区都合作建设了电子政务系统等,成为推动“三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决策探索》:现在,在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发展战略,黄淮学院可以说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今后如何继续保持示范、引领、带动的发展态势?

介晓磊:黄淮学院所选择的这条路是对的,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退。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乘势扬优、持续提升。就是要乘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乘国家支持高校转型发展的大势,借即将在驻马店召开的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的契机,全面深化学校各项改革,抢抓机遇,爬坡过坎。去年河南省拿出一个亿来支持转型发展,并搞了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黄淮学院作为第一批试点,在试点转型改革中已经取得新的成效。今年教育部也将研究出台《关于开展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转型发展试点工作,预计在“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还将会有新的政策、措施支持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去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重大决策: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这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积极作为,它们基础好、底子厚、财政足,又有地方政府的支持,黄淮学院面临着“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局面,设想:如果大家都把黄淮学院的这套招数学会了,黄淮学院的优势还有哪些?从去年1月,校党委提出要自我加压、持续提升、二次创业,研究出台了《黄淮学院提升转型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对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原则和发展举措进行重新规划,每个二级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都制定出行动方案、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全力推进,瞄准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围绕着河南省正在实施的三个国家战略规划和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转变调改”,拥抱变革,创造价值。目前,我们正酝酿“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寻求更高的发展目标,持续提升黄淮学院服务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更好地服务河南、贡献社会。

虽然才“升本”10年,我们就基本实现了生存追赶期、转型提升期两个五年计划的发展目标,但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才刚刚上路,路上的困难、挑战还很多,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勇于面对。我们要充分发扬“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学院精神,积极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大局之中,二次创业,迎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十年。

现在,学校紧邻靖宇路、纬一路1.3公里的临街区域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科技文化一条街,也是驻马店市规划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该产业与教育事业紧密结合,前面是小微企业、创业型、科技型公司在发展,后边是我们学生的创业园、工作室、实验室、梦工场,将形成一种“前店后校”、产教融合、良性互动的局面,并以黄淮学院为中心来带动驻马店市8.8平方公里的职教园区的发展。与10多所中高职学校构建驻马店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探索推动黄淮学院与中高职院校之间在专业建设、招生培养等方面进行系统对接,主动服务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等,形成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地方、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独特生态系统,带动众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驻马店市的小“硅谷”,力争做成一个地级城市“校市融合”发展的样板。如果河南省各个城市都形成这样一种学校与地方产业紧密合作、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局面,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大有希望,我们应该树立这个自信。

《決策探索》:我们相信,黄淮学院的转型发展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地方高校积极转型,拥抱变革,创造价值,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一定是大有希望!谢谢!

猜你喜欢
黄淮驻马店市转型
送伞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驻马店市黄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转型
中期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