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伟:“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亟待强化

2015-09-10 07:22王哲董彦
中国报道 2015年4期
关键词:智库留学生一带

王哲 董彦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不仅要加强经贸合作,结为利益共同体,更重要的是加强人文交流。

2015年全国两会上,“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对外友好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周明伟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了若干条建议,阐释了他对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周明伟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不仅要加强经贸合作,结为利益共同体,更重要的是加强人文交流。”

周明伟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着眼长远,需要运用已有的国际规则形成新的合作共赢的路径。他告诉本刊记者,从目前的“一带一路”的方案来看,涉及经贸类的内容非常丰富,从项目、技术、资源到资金运作等诸多方面内容都非常具体,但涉及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方面还需要有更具体的内容,“我认为,作为着眼长远的战略构想,在着力构建某种程度上比经贸关联度更为重要的人文关联度方面,还有很大的文章可以做。”

一流大学应加强“一带一路”相关研究

“20年前,我们国际关系学科的研究集中在几所一流大学,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是第三世界国家方向,北京大学是苏联、东欧方向,复旦大学是西欧、北美方向,形成了一个人力资源和学科研究的格局,但是对周边国家特别是小语种国家的关注度不够。”周明伟说,“目前我们有超过100所大学有国际关系学科教育,但是大多处于同水平的重复,对周边国家的研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研究,无论是语言和政治文化、历史传统等诸多领域,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缺失情况,这和‘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来说是不相适应的。”

周明伟指出,现在应该由一流大学带头,把“一带一路”国家的相关学科迅速发展起来,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培养出一批真正了解“一带一路”国家各方面情况的人才,“但如果现在不作部署,可能五年、十年以后,我们依然处于人才短缺的状况,我们的高等教育可能依然滞后于国家战略发展大局。”

周明伟认为,目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困难之一,是小语种高端人才的匮乏,与“一带一路”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例如与一些独联体国家的交往,我们都还是依靠俄语教育基础来进行,而这与他们的官方语言和文化传统往往是不一样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

希望企业设立研究基金

“现在已经有大量智库开始关注‘一带一路’,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一定的分工和侧重。要让国内的专业智库和高校的研究机构担当起重任,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重要智库和舆论领袖加强合作,为“一带一路”形成互利共赢的思想共识。如果形成与这些国家的智库和舆论领袖的广泛认同和共同发声,‘一带一路’的整个国际认同度就会大大提高。”周明伟表示。

“我也非常希望通过企业设立研究基金,这既是基于他们自身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的考虑,也能支持协助双方的研究机构,来共同研究‘一带一路’面临的问题,加强合作,相互沟通,形成共识,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成熟的做法。”他说。

周明伟指出,“一带一路”涉及国家的语言环境非常复杂,更不用说文化上的差异。因此,加强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文化交流的研究非常重要。

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

周明伟认为,应该由政府、企业等设立更多的奖学金,吸引“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来中国留学。他告诉本刊记者,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通过留学生教育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有着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专业人员,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需要有更大的力度,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学生创造条件来中国学习。

“我觉得,吸引他们到中国来学习,不能简单重复过去30年吸引留学生的方式。一方面不少高校和研究机构都自豪地说,多年来培养了几千名留学生,但同时却几乎拿不出一个像样的留学生通讯录,动态地了解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和中国有什么关联。对于如此巨大的人脉资源,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周明伟建议,我们需要在今后吸纳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中国留学,选派更多的青年人去对象国学习,不断改进留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理念,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成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交往的纽带,形成“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人脉资源。

猜你喜欢
智库留学生一带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微智库
微智库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