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趣谈

2015-09-10 21:34
全国新书目 2015年8期
关键词:西京洛阳长安

作者:高峻,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系,曾任律师。长期在宣传部门工作,对人文地理及地名来源与考证有浓厚兴趣,编著有《中国县级以上政区地名史考》等著作,发表文论、游记等作品百余万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把全国县级以上政区的名称按笔画分类排列的《行政区划手册》,越看越有趣,有些爱不释手。

单个地名似小溪,把全国所有的地名汇集在一起无疑就成了大海,内涵丰富极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生态等无所不包,简直就是一个知识的宝库。

把相关的地名进行组合,就是一部几千年中国历史的真实记录,从三皇五帝到每一个朝代,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都有相应的地名一一记录,生动具体,确凿可信。

不知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和传奇蕴藏在大量地名之中,霓虹灯闪烁的城市名称中有故事,青山绿水环绕的山村之名中亦有故事,大河上下的城镇美名中有传奇,掩映在沙漠绿洲中的旗屯之称中也有传奇,太多了,历史老人讲了一代又一代,永远也讲不完。

地名永远与山河拥抱在一起,人类离不开名山大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山河的城市、村镇也把自己的名称与山河紧紧捆绑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地名喜欢与不同的地理方位、地形地貌相联系,它以自己所处的地理方位提醒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迷失方向;它以自己独特的地形地貌告诉人们,不要忘记我,你下次来时不会走弯路。

地名记录人文也记录自然,记录大人物也记录小人物,记录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亦记录一个个历史名人的成功与失败。

地名色彩斑斓,内涵丰富,我过去对其缺乏足够认识,往往是向别人提问,以期得到答案,今天我仍然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但是我把问题留给了自己,迫使自己给出答案,这就是它带给我的趣味,也是我继续研究它并写这本书的动力。

今天呈现的这本拙作,算作我初步认识地名的一点心得体会,错误难免,恳请赐教。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人文篇

一、“ 京” 之趣

自古以来,“京”字往往被作为都城名称,常常与“东西南北中”之地理方位名词相联系。翻阅中国历史,以“京”字称都城的共有近50地次,而且前面都缀以方位词,即东即西,或南或北,当然还有中。

在中华大地上,有文字记载的北京有11地次。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朝代、不同地方,先后在陕西靖边、山西大同、山西太原、河北大名、内蒙古巴林、北京大兴、河南开封、河南洛阳、江苏镇江等地出现和存在过11个北京城。许多人可能没有想到,最早称为北京的地方位于今陕西靖边县北城子——这里在十六国时期称为统万城,大夏昌武元年(公元418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都于此,称为北京。在历史上的11个北京中,最北边的北京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的波罗城——金代初期建都于此,称为上京临潢府;天眷元年(1138年),改称北京。历史上最南边的北京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境内——东汉时称此地为京都、京口;南朝宋时,以宋武帝刘裕出生于此(在中国历史上,不管哪个王朝都十分重视皇帝的出生地),加之此地位于南朝疆域的北部,故称为北京。历史上称北京最多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北京市了,共计3次——第一次在金贞元元年(1153年),为加强对华北地区的统治,女真统治者将都城由东北迁至中都大兴府之北,并改称北京,据考证,此处位于今北京市西南隅。第二次在明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将做燕王时的王都北平府建为北京,改府名为顺天府,即今北京市旧城南;永乐十九年(1421年),又改北京为京师。第三次在明洪熙元年(1425年),正式改京师为北京。1913年,民国政府曾一度改北平市为北京市,但此时都城为南京,因而北京这次似不宜列入历史上的11地次之中。

南京作为都城,在中国历史上先后于四川成都、辽宁辽阳、北京西南部、河南商丘、河南开封等地出现和存在过10地次,也就是说,历史上曾有过10个南京。第一个称都城为南京的是四川成都——唐天宝年间,安禄山作乱,玄宗避难于蜀郡(今成都市);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收复两京之后,还都长安,考虑到蜀郡在两京尚未收复之际曾为玄宗的行宫驻地,于是改蜀郡为成都府,建号南京,所以成都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南京的地方。在历史上的10个南京中,位置最南的也当属成都市,而最北的南京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契丹神册四年(公元919年),修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天显三年(公元928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很有意思的是,今天的北京市在历史上也曾两次称南京——第一次在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幽云十六州中的幽州(今北京市)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即今北京市西南隅。第二次是金天辅七年(1123年),以辽的旧地南京(燕京)六州归宋,遂以平州为南京,也位于今北京城区西南隅。

历史上称西京的有11地次,先后为陕西西安、河南洛阳、陕西凤翔、吉林临江、云南大理、山西太原、山西大同等地。其中称西京次数最多的当属长安,即今西安市,共计5次。隋炀帝时以洛阳为东京,以长安为西京。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称长安为西京。五代唐时以京兆府为西京。明末李自成也以原西安府为西京。首先称长安为西京的是西汉王朝——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在最终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建长安为都城,称西京。历史上地理位置最西的西京位于今陕西凤翔县境内——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收复两京后,还都长安,因凤翔为中兴驻跸之所,故改凤翔郡为凤翔府,建号西京。最靠东部的西京位于今吉林省临江市境内——唐渤海国时期,以鸭绿府为西京,即今之临江市。位置最北的西京应是西汉时的长安,即今西安市,最南端的西京,当然属南诏国都太和城了,即今大理市。

历史上称东京的有9地次,先后为河南洛阳、吉林珲春、云南昆明、河北大名、河南开封、辽宁辽阳等地。最早称东京的是河南省洛阳市——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建都洛阳,因地处西汉故都长安之东,故称为东京。应该说,洛阳称东京的次数最多,共计5次——除东汉外,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亦以洛阳为东京。隋炀帝即位后,称洛阳为东京。唐朝时曾两度称洛阳为东京,一次是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以洛阳为东都,称东京;一次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东都为东京。从地理位置上讲,最西的东京是洛阳。最东也是最北的东京位于今吉林珲春市——这里在唐代为渤海国的龙泉府,亦称东京。历史上最南的东京位于今云南昆明境内,即南诏王寻阁劝时以善阐为东京。

历史上称中京的都城有5地次,先后为河南洛阳、陕西西安、吉林北宋东京繁荣景象(《清明上河图》局部)敦化、内蒙古宁城,其中有两次都在今河南洛阳市境内——第一次是东晋、南朝时,偏安南方的汉族政权遥称西晋故都洛阳为中京,这个叫法一直沿用到初唐时期。第二次是金代末期,迫于蒙古势力的侵扰,金的统治者于兴定元年(1217年)将都城由中都(今北京市)迁至南京(今开封市),并改河南府(今洛阳市)为金昌府,建号中京。最北、最东的中京位于今吉林省敦化市敖东城——此地在唐代为渤海国的显德府,以其地处渤海国的中部,又称中京;亦说即今吉林和龙市。最西、最南边的中京为陕西省西安市——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称凤翔为西京,故改称长安为中京。

猜你喜欢
西京洛阳长安
西京砚瓦
水VS火
长安欧尚X7PLUS
凿壁偷光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呵,洛阳铲
西游新记 2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渺渺何所思
硬脖子的洛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