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导,促修正

2015-09-10 07:22邓林树
考试周刊 2015年95期
关键词:小客车列式楼板

邓林树

学生的学习是和错误相伴的过程,错误恰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或是出错了不予关注。教师不仅要允许学生出错,包容、接纳他们的错误,更要通过有效引导,促进学生修正错误。

一、当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时巧妙引导

比如,教学“数一数与乘法”起始课,在课末小结时,我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谁知一位学生冒冒失失地回答:“我学会了加法。”我不由得一愣,真有点哭笑不得。但我又换位思考了一下:这节课讲乘法我就是从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引入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他这样回答也是在情理之中,“错误”当中其实含有“合理”的成分。于是我将错就错,因势利导:“那你学会了怎样的加法呢?”“我学会了加数相同的加法。”“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呢?”“还可以用乘法表示。”“那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的本领呢?”至此,这位学生给出满意的回答就水到渠成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帮助他理清了思路,又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突出了乘法的本质,使全体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意外的错误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二、当学生列式不够规范时巧妙引导

有一次,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枫叶服装厂接到生产2400件衬衫的任务,前3天完成了4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生产任务一共要用多少天?课堂巡视时,我发现一位同学只写了一个得数“7.5”。我问他:“怎样列式呢?”他摸着后脑勺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结果是7.5,但我不知道该怎样列式。”我说:“你的答案是正确的。没关系,你怎样想就怎样列式吧!大胆地列出来,让我见识见识。”不一会,他列出了这样的算式:

40%=3天

40%=3天

1-40%-40%=20%(天)

20%=3÷2=1.5(天)

3+3+1.5=7.5(天)

看到这样的算式,我笑着对他说:“你的思路其实很清晰,列式也很有意思,请你到黑板上写出来吧!”他高兴地上台写下了算式。

面对这样的算式,全场哗然。有的说:“太好笑了,什么意思哟,40%怎么会等于3天呢?”有的说:“好像也有点道理吧,最后结果也是7.5。”

这时我示意同学们保持安静,先听他解释。他振振有词地说:“题目里说3天完成了40%,说明完成40%就需要3天,所以40%=3天,再完成一个40%又需要3天。总的就还剩下1-40%-40%=20%,20%正好是40%的一半,所以20%=3÷2=1.5(天),一共就是3+3+1.5=7.5(天)。”

听了他的解释,许多同学不住地点头,但仍有部分同学持反对意见。这时我又说:“这位同学的解法很有创意,只是有的地方还不够规范,下面我们一起帮助他纠正一下,好吗?”

通过讨论,同学们很快就意识到:完成40%需要3天,但不能用40%=3天表示,这个过程应省去;同理完成剩下的20%,也不能用20%=3÷2=1.5(天)表示,应写成3÷2=1.5(天)。按这种思路可以只列四个算式,即1-40%-40%=20%,40%÷20%=2,3÷2=1.5(天),3+3+1.5=7.5(天)。

数学是非常严谨的,该怎样列式是有讲究的。同学们要是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列式,教师不应该回避,而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从而使他们及时修正错误。

三、当学生审题出现失误时巧妙引导

画画草图,对我们正确解答数学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画草图,可以画示意图,也可以画线段图,不要求画得很标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但是许多学生怕麻烦,懒得画草图,导致本不该出现的错误又出现了。我曾出过这样一道毕业会考模拟题:A、B两地相距165千米,一辆小客车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68千米,2小时后离A地有多少千米?考前我想这是很基本的行程问题,按理说没多少同学不会做。考后我惊讶地发现正确率不到40%,有60%左右的同学都错误地列式为:165-68×2=29(千米),成了失分最严重的一道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显然是没有搞清楚“小客车2小时后离A地有多少千米”指的是哪一段路程造成的。讲评时,我引导学生先画线段图,同时也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结果出现了两种情况:

然后我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分析,学生很快找到了错误所在。图①是不符合题意的,求的是“小客车2小时后离B地有多少千米”,也就是剩下的路程,可以用“165-68×2=29(千米)”来求。图②才是符合题意的,求的是小客车2小时行的路程,也就是“小客车2小时后离A地有多少千米”,应该列式为68×2=136(千米)。

四、当学生的解答脱离实际时巧妙引导

比如学生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54第2题(如右图),学生大多列式为42÷15×6﹦16.8(米)。他们认为先用“42÷15”求出每层有多高,因为小萍家住6楼,再“×6”就对了。这些同学疏忽了“6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面对这样的错误,我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我们学校二年级在几楼上课?(二楼)二楼的楼板到地面有多高?是两层楼的高度吗?(不是,是一层)我们在几楼上课?(四楼)那我们这一层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相当于几层楼的高度?多媒体教室在几楼?(六楼)多媒体教室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相当于几层楼的高度?因为设身处地,这些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6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错误得以纠正。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经历错误后,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出错的原因,修正错误,那么学生就会对自身的错误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猜你喜欢
小客车列式楼板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北京小客车摇号又创新高3076人抢一个指标
四边简支PK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
全省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每筐多装多少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