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态度情感价值观支撑“人文”课堂

2015-09-10 07:22周利清
考试周刊 2015年87期
关键词:态度人文价值观

周利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段话既指出了语文教学中“道”的内容,又指出了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的途径、方法和特点。概而言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要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与人文的本质是一致的。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或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体现教学的人文性。美国《情感论》作者诺尔曼·丹森说:“没有情感,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乏道德意义、空虚乏味的生活。情感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因为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和体验到的情感加入到他们自己的社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凸显情感因素呢?

1.使学生的思想融合于文本

情感是作者创作的灵魂。语文的背后是“人”,人的前面不是“认识”,而是“生命”,是情感世界,“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者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探索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铸于作品中的情与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即思想与文本的融合,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的目的。

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领会作者的情感。诗人臧克家说:“一文未成,多次痛哭,要写出感人的文章,自己一定要先感动过。”同样教一篇课文,要使学生感动,教师必须先被感动,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与作者同欢乐、共忧患。

其次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应以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2.让语文课堂成为情趣的栖息地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兴趣的诱因,它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于某一对象,促进智力更好地发挥。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使课堂的教与学笼罩在一种富有情趣的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这样,学生身上蕴含的学习潜质就会得到全方位调动,就会“好学”、“乐学”,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

如我教学《麋鹿》时,事先自己动手画一幅麋鹿图导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教学《赠汪伦》时,我这样设计导入:同学们你们会唱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并踏步打节奏。于是与学生共同踏歌导入新课,既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又为理解诗中的“踏歌声”作铺垫,一举两得。

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如果缺少情感这条纽带,要促使儿童主动地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态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事物的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指向,包含对事情的基本观点和采取的相应行动。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种与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稳定和深刻的情感现象。“情感”与“态度”常常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学生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对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就会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换言之,态度常源于情感,情感萌生出态度。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人性至上的情感态度,自然就会营造和培养学生形成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社会交往的态度。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有自主和自由、智慧和个性,才是人文的课堂。如本文开头薛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体现出的师生平等的态度。

价值观是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持的判断标准。对价值的取向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常常就会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要切实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依据课文中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秀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通过《卢沟桥的狮子》、《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教育学生毋忘国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结合《争画》、《长征》等课文,引导学生从伟人的事迹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等课文,进行诚实守信与助人为乐的品质教育等。同时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品析,可以帮助学生认清人性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除了依据课文中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外,教者还要注重在师生活动的生成中适时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师生交往的人文性。如我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这样引导:“小河是鱼儿的家。如果你就是住在这条小河的鱼儿,而我是外地来的鱼儿,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对童话,学生更感兴趣,于是有的高兴地向我介绍了小河的清澈、天空的美丽。然后我进一步引导这么美的地方,你欢迎我住下吗?这样就引导学生树立美好事物与别人分享的价值观,也体现出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往我们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使语文成为冷冰冰的训练课。今天让我们在新课程的旗帜下,用人类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支撑“人文”课堂。

猜你喜欢
态度人文价值观
人文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人文绍兴
态度决定一切
人文社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